俗语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已然成为一个庞大的集合体,包含价值观、自然科学、处事方略等等;乃是集万千平民百姓实践智慧于一身的真正“经验之谈”。
马克·吐温曾说:“经验是一种智慧,它会告诉我们,我们已经养成的习惯很可能是一个令人生厌的老朋友。”
经验就像一台播种机播下的种子,能否生根发芽,全看后代子孙自己的悟性。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句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四十比三,妻离子散”。人到四十,需注意这“三样”不能比,因为比到最后,从无赢家,中年人值得深思。
一、为出身而苦恼
不可否认,这个世界是残酷的。关于这一点,从古至今,似乎从来没变过;曾记否,有人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朝代更迭至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灭亡,关于王侯将相是不是天生的这一结论,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有人说:“我命由我不由天”,话说出来的确霸气,但说完之后呢?该搬砖搬砖,该干活干活。
我们必须得承认一个事实:或许我们一生奋斗的终点,仅仅只是他人的起点。但是,人生不该如此浅薄。
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外有人,天外总是有天的。出身,是我们的根基,我们从这里出发,终将愈行愈远。
能走到多远,不是用来跟别人较劲的,而是在于自己逝去的那一刹那,可以拍着自己的心口对自己说:这一辈子值了。如此,便足矣。
明代著名清官海瑞,一生清廉,或许用“清贫”更加合适。史书记载,海瑞一辈子几乎没穿过一件完整的衣服,但他后悔过吗?
“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这是一位名叫海瑞的书生对自己的要求。
大丈夫生而为人,要活得出彩,能够影响到周围的人,要把整个国家治理的好,希望天下的人都能安居乐业。如此鸿鹄之志,燕雀安知?
故而,对待那些喜欢炫耀出身的人,只图一时欢快的人,根本不必理会,更不必为自己出身烦恼。
因为与其沉浸在出身不如他人的窘境中,不如静下心来,认真,努力、上进,我们要悄悄的学习,然后惊艳所有人。这才是四十岁之人该有的态度,该有的正道。
二、一味攀比钱财
客观的来说,钱财之事,再怎么比也不会有所增益,唯一的收获可能只是无关紧要的面子,这对有的人来说就足够了。
但是我们需要牢记一点,古人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今天的你在无所顾忌地炫耀钱财,可能明天的你就要面对各种麻烦,甚至灾祸。
你不是有钱吗?那么,借点吧;你不是有钱吗?那么,敲诈、勒索、抢劫发生在你的身上似乎也就说得通了吧。
更可怕的还是遭人妒忌,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与其把自己放在风口浪尖,倒不如不要把钱拿出来炫耀,更何况你可能并不是很有钱。
钱,是重要的物质财富,如果将其当作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想必那些沉浸在科研事业中的科研人员便会籍籍无名。
这当然是不对的。长此以往,社会风气会变得虚浮、唯利、贪婪,一些优秀美好的品德会被踩在脚下,沦落尘埃。
四十岁,是一个稳重的年纪。何必为了这些庸俗之事乱了心境?把自己手头的事业,眼下的工作做完,做好,满足生活开支,就足够了。
三、常说“别人家的孩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殷切期望,本意是好的,然而方法却容易导致相反效果的出现。
“别人家的孩子”,说起来总会让很大一部分人恨得牙痒痒,因为大家小时候都经历过那位“孩子”的精神摧残。
学习上,的确需要榜样。但榜样的作用在于激发积极、向上、勤奋的学习态度,可若榜样树立的方式不对,则会产生嫉妒、愤恨、自卑。
同龄的孩子中总有一个最优秀,就像你在单位里的同事中,总有一位工作能力最突出。
试想一下,若老板整天在你面前告诉你:你看看人家如何如何,你再看看你如何如何。你会作何感想?
大部分情况下,你会嫉妒,你会愤恨,你会最终不知所谓,至于你是否会向他学习,这是个问号。
孩子也是人,心理虽不成熟,但是在父母不正确的引导下,也会产生此类情绪。如此一来,家长就是好心办了坏事。
结语
攀比,是没有结局的。因为总有人会比你更加优秀,比到最后,不过是镜花水月、竹篮打水。
关键是还把心态给比坏了;心浮气躁、满怀负面情绪,想来生活也会过得没滋没味,这又是何苦来哉?不妨引以为戒。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老祖宗说:四十比三,妻离子散,为啥不能随便比?中年人值得深思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