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可能对于很多朋友来说,我每天不断重复、鲜少社交与娱乐的生活状态确实枯燥与乏味,也确实不符合他们对“生活”的定义,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呢,人这一生重要的是活好自己的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活好自己,不是吗?
但也不能否认的是,在人生的某些阶段,我们也确实很容易受外界的看法影响,甚至这些影响间接决定了我们的人生。
就像前些日子的某个关于“抑郁症患者”的新闻,里面在陈述这位朋友的一些想法时,提到了一句类似“我多希望能重新爱上这个世界”这句话,而其实类似表达似乎总能在相应的文章或报道中看到。
“他们对这个世界丧失了希望与兴趣,用这样的描述并没有什么不合适吧?”
你知道吗?当我们处于“情绪比较活跃和浓厚”的状态中时,我们会突然变得敏感起来,而后对那些与当下情绪状态相关的他人话语、文章用词,甚至别人的某些“小动作”特别在意,并且往往会因为“过分在意”而解读出“其实并不存在的信息”。
那“我多希望能重新爱上这个世界”这句话,虽然可能在一些朋友眼中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但对另外一些朋友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我多希望能重新爱上这个世界”,这句话包含了很多不同层次的含义。我认为:
一方面,它在描述当下的我,确实正处于对生活欠缺热情与兴趣、不能与世界建立起良好的情感联结、不能积极地回馈周围的善意等状态中;
一方面,它也代表了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处于这种状态中,同时也做了很多很多的努力和尝试,但始终没有收获好结果的无奈、无助与挣扎;
一方面,它从侧面表示出了我们不希望自己处于这种状态中的内在诉求,以及对处于这种状态中的自己的失望。
而其实到这里这句话所包含的解读还没有结束。
“又不是做阅读理解,为什么要搞的这么复杂呢。”
是的,我们可以不搞得那么复杂,可未经考虑便发表的言论,会对正处于上述状态的朋友带来哪些影响呢?
人有时候真的很奇怪,明明自己被敷衍的时候那么难受,却还在对待别人的时候也不舍得多走点心。
而假如现在你因为一些原因正处于悲观状态中、正失去人生的希望,那“我多希望能重新爱上这个世界”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你是否会从里面解读出来“只有爱这个世界才是对的”、“人就必须爱这个世界”、“如果不爱,就肯定代表着自己有很大的问题”、“如果不爱这个世界,就不会被这个世界接纳,自己就会被排斥和遗弃”……
那这样的想法再加上自己现在“确实不怎么爱现在的世界”、“确实对身边的一切都没有兴趣”等的现状,又会让我们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每个人的大脑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信息加工中心。而虽然每个人都是使用着差不多同样的信息收集工具(器官),可我们收集到什么样的信息,是受我们的状态、认知能力、个人习惯/爱好/倾向、文化和氛围等因素的影响;
而虽然无论我们收集到了什么样的信息,都会经由自己加工,可我们加工信息的策略和标准也满是个人特色,就好像对于同样一个凄惨的爱情故事,有人会得出“是女方先对不起男方”这样的结论,有人则会得出“在女方先对不起男方前,男方就已经开始逐渐冷淡”这个结论。
那对于正处于低落状态的朋友来说,这句“我多希望能重新爱上这个世界”是否在“这样想不是很正常”的外衣下,藏着一些不怎么好的暗示呢?
而由着这个方向,也不由得让人想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爱这个世界,是否不爱这个世界,就一定是异端、就一定不被接受、就一定没有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如果我们找出了一些不同的答案,那也许就能为那些正陷入这种纠结中的朋友,寻得一丝希望和出路。
而谁又能确定,自己会不会陷入这样的困境中呢?
看起来我们是在探索他人的人生,其实我们是在为自己谋更多的出路。
说到这儿,让我想起来“小时候当好孩子,慢慢长大当好学生,接着拥有一份好工作,最后觅得一良缘”这样的中国式人生发展历程。
我不知道你对这个发展历程怎么看,但如果确实每个人都按照这个模式发展,虽然相对于略显苛刻的现实,能走上这样的轨迹也十分不错,可在“我们对自己满是信心”、“觉得自己能拯救一切”的时候,我们不仅不会想要过这样的生活,还会认为这样的生活太过死板、刻板,自己一定能过的更好。
“那个时候我们还真是年轻,真爱瞎折腾。”
确实,那个时候一幅“自命不凡”的样子,可我觉得这里还有另外一个重点,那就是“我们对死板、刻板有一种本能式的抵触”。
是啊,如果联想到自己在多年后依旧还重复着现在的生活,除了压力越来越大外,没有任何改变,也没有任何进步,那根植于内心中的生存本能,确实会通过“产生害怕”来让我们产生改变。
“我们对死板和刻板的抵触”,这其实变相地说明了“生活中是存在着很多死板与刻板”的。而在与一些朋友讨论“我多希望能重新爱上这个”世界这句话的时候,他们中有不少人提到了“‘要爱这个世界’其实是一个刻板观念,我们并不是非得爱这个世界”。
说起来我也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其实会接触到很多“刻板观念”,而因为那时候的我们并没有很多经历、并没有相应的思考能力、急需一些观念协助自己认知这个世界,所以对于他人告诉我们的、他人经常使用的一些观念,我们不加分辨的就直接拿来用了。由此,我们的个人信息加工中心中就有了一些基础性的判别标准。
但因为我们在那个时候是缺乏分辨能力的、逐渐长大后也鲜少去甄别这些“被我们直接拿来当作底层观念”的东西,所以这些刻板观念也就一直影响我们,让我们陷入“必须爱这个世界”、“自己不爱这个世界不行”等状况里。
不过很多“刻板观念”是建立在社会需要上,即社会这个集合体为了更好的发展,衍生出了对它的每一份子的要求,这些要求就例如“你要爱这个世界,这样才能投入到生活与工作中,促进社会发展”、“你要去成为一个好人,这样才能被他人接纳、才能拥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诚然,热爱这个世界、成为一个好人,对我们自己来说也确实是有帮助的。但是问题在于,我们并不是严格执行程序的机器,并不能在达到热爱世界的状态后就一直热爱,我们也会有不那么热爱的时候、并不能在成为好人后,一直只当一个好人,因为无论是出自本能,还是“有时候确实需要自己的恶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客观需要,我们也会在特定状况下展示出自己“恶的一面”。
而个人状态的波动、自己展现出本来就拥有的“恶的一面”,这有什么不正常的呢?
所以,即便我确实在某段时间里对这个世界很失望、对身边的人很失望,可这与“这个世界没有我的立足之地”、“我必须从这个世界离开”、“我是被遗弃和不被需要的”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
并且,这里面也还有一个很大的误解。
确实如前面所说,热爱这个世界和成为一个好人对我们自己是有帮助的,也确实会让我们更容易被他人和社会接纳,但这不代表每个人都能立刻做到、都能稳定做到,所以突然意识到自己没做到的时候,其实只是自己正在“成为这样的人”的路上、意识到自己的状态老是波动,那也只是代表“还有进步的空间”。这一点也不异常。
同时,热爱世界、成为一个好人,也不是只往这个方向走就能做到的。因为就像有了左才有右、有了对才有错一样,就是因为存在不那么热爱的时候,才有可能存在热爱的时候、就是因为我们经历过坏与恶的洗礼,才更知道好的不易和真谛。
再者,就算不那么热爱这个世界又如何呢,我依旧可以先试着爱身边的人,如果我也觉得暂时难以做到“爱身边的人”,那也可以先从爱自己、让自己开心开始,即便增加一些自私,又有何不可呢。
我们不必非得爱这个世界,我们只需要爱自己、我们不必要朝着“热爱世界”这个目标努力,因为它只是我们“与自己关系越来越好”这条路上的附带产物。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为了你的健康考虑,请允许自己“可以不爱这个世界”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