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妇们称她为“活观音”,
北伐官兵赞她是“女将军”,
何香凝评价她夫妇“可以留名于后世”。
面对反动派刽子手的死亡威胁,
她坦然自若地说:“我现在只求一死。”
她就是广东省第一个女共产党员——高恬波。
而她,来自我们惠州!
高恬波,1898年生于广东省惠阳县。17岁考入广州市妇孺产科学校。1919年在广东参加五四运动。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女党员。
关于她的故事
反对封建传统,家人眼里的“假小子”
高恬波(1898-1930),乳名慕德,1898年出生于广东省惠阳县淡水镇三角塘村一个医生家庭。其父高若汉坐堂行医,母为家庭主妇,有兄弟姐妹八人,她排行第三。
据了解,或许受到在外留学接受了新思想的父亲影响,高慕德从小和别的女孩就不一样,喜欢抛头露面,而且敢说敢做,是家人眼中的“假小子”。
高恬波早年被父母包办嫁给一个纨绔子弟,饱受封建家庭压迫。在反帝反封建新思想影响下,她在17岁那年逃出封建家庭,考入广州市妇孺产科学校学习。
在学校里,高恬波阅读了《新青年》、《中华新报》等进步报刊,受到新思潮的影响。五四运动爆发后,她积极投身于反帝爱国运动,参加游行示威,街头演讲,抵制日货,参与广东省中等以上学校联合会的组织工作,成为广东学生运动的先锋分子。
维护群众权益,被大家称作“活观音”
1923年6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在广州建立了团的外围组织——新学生社,阮啸仙任书记,高恬波为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而后阮啸仙更是成为她的革命伴侣,两人一直活跃在当时的广州爱国运动学生的前列。
1924年春,高恬波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广东第一位女党员。为实现国共合作,她担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干事,成为何香凝(当时任妇女部部长)的得力助手。
期间,她还经常到工厂、学校、群众家中同妇女促膝谈心,维护妇女权益。同年10月,高恬波任团粤区委妇女支部第一任书记。
省港大罢工爆发后,高恬波的提案,使女工获得了分娩前后享受8周产假、工资照发等多项权益,极大地维护了女工的权益,被群众称作“活观音”。
巾帼不让须眉,官兵称她是“女将军”
1925年冬,为了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何香凝、邓颖超等人发起组织“军人家属妇女救护员传习所”,培训北伐救护人员,高恬波亲自为该所讲授包扎技术。
1926年7月,高恬波被推选为救护队队长。
当时,高恬波带领救护队13名女救护人员,全副武装从广州出征,随军北伐,辗转湘、鄂、赣三省之间,行程万里。
国民党红十字会北伐救护队全体合影,右起第五是队长高恬波。她吃苦耐劳,大智大勇,在打醴陵、克平江、夺汀泗、取咸宁、占贺胜、陷武昌等战役中,身先士卒,英勇沉着,不怕牺牲,救死扶伤,官兵称赞她是救护队的“女将军”。她还抽时间做宣传工作,教育战俘,为北伐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被俘宁死不屈,是党和人民的好女儿
1929年12月25日,高恬波在南昌执行联络任务时被叛徒出卖,不幸被反动派逮捕。江西军阀头子张辉瓒亲自出马,对她威胁利诱,逼她交出省委组织名单。但无论是甜言蜜语,还是严刑拷打,高恬波都横眉冷对,坚贞不屈。刽子手狂叫:“高恬波,难道你就不怕死吗?”她坦然自若地答道:“到了你们手里,就不想活着出去。我现在只求一死”。刽子手狠狠地说:“要死也不让你死得舒服”。
同月,这位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就在反动派的残酷折磨中壮烈牺牲了,时年仅31岁。
为了悼念高恬波烈士,1930年1月,党中央机关刊物《红旗》第69期发表了《悼我们的女战士高恬波同志》,号召学习她的革命精神,斗争到底。新中国成立后,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何香凝写了《回忆高恬波同志》一文,褒扬高恬波和阮啸仙夫妇的革命事迹,指出:“他们夫妇二人,为了工、农、妇女等民众运动,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积极努力,百折不挠地做了很多工作。对革命有过不少贡献,可以留名于后世。他们的牺牲,极为可惜”。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广东首位女共产党员是惠州人,她的故事你听过吗?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