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说不尽的“军中三陈”

历史 党史博采

文/水新营

说不尽的“军中三陈”

在群星璀璨的开国将军中,提起“军中三陈”(陈赓、陈再道、陈锡联),似乎没有“军中三杨”(杨得志、杨勇、杨成武)的名气大。实际上,在人民军队的发展史上,“军中三陈”展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在开国将军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堪与“军中三杨”相媲美。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显不凡军事才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赓、陈再道、陈锡联都曾在红四方面军任职,在血与火的战争考验中,展现出了不凡的军事才能。其中,陈赓的资格更老一些,在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就是风云人物。

陈赓,1903年2月生,湖南湘乡人。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陈赓和萧劲光在开国十大将中是最早入党的。除了朱德,他比其他九位元帅入党时间都要早。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是黄埔军校青年军人联合会负责人之一,和蒋先云、贺衷寒并称“黄埔三杰”。1926年秋前往苏联学习保卫工作和爆破技术。1927年初回国,被派往国民革命军第8军任特务营营长。随后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起参加中央特科工作。客观说,陈赓这一段时间从事保卫工作对他后来的军事任职有一定的影响。

1931年10月,陈赓到鄂豫皖苏区,先后任红4军第13师28团团长、红四方面军第12师师长、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三、四次反“围剿”作战。陈赓是红四方面军成立时最早的四位师长之一,在任红12师师长时,徐海东、许世友是他手下的团长。1932年9月因负伤到上海就医,被叛徒出卖被捕。经营救于次年5月底脱险到中央苏区,任彭(湃)杨(殷)步兵学校校长。此次被捕,后虽经审查过关,对陈赓到中央苏区以后任职也有一定影响。

说不尽的“军中三陈”

◆1935年长征结束后,陈赓调任红1师师长,在师部之留影。

1935年1月底,在土城战役中,敌我双方激战数小时,形成僵持局面。陈赓率领干部团猛打猛冲,攻到敌人指挥部附近,遏制住了国民党军的进攻势头,稳定了战局。毛泽东称赞说:“陈赓行,陈赓可以当军长!”在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时,陈赓任军委干部团团长,当年手下的团长许世友已担任红四方面军的军长。虽然,干部团的地位特殊一些,但对陈赓的影响可见一斑。到达陕北后,陈赓任红1军团第1师师长,而另一位当年手下的团长徐海东已担任红15军团军团长。1937年7月,陈赓被调入红31军担任负责人。

陈再道,1909年1月生,湖北麻城人。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黄安县城失守后,他与起义武装转到黄陂县木兰山,是坚持木兰山斗争的72名游击战士之一。192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再道历任红4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副军长、军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在双桥镇、苏家埠、七里坪等战役战斗中冲锋在前,屡立战功,为巩固和发展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1932年12月后,任红4军第11师团长、师长,率部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等重大战役,在空山坝大捷和万源保卫战中身先士卒,英勇杀敌,屡建奇功。1934年7月,在反四川军阀刘湘发起的“六路围攻”时,他指挥红11师坚守玄祖殿一线阵地20余天,牢牢顶住了川军猛烈炮火支援下的反复冲击,在整个战役防守阶段未丢失一寸阵地,为粉碎敌人“六路围攻”立了大功。

说不尽的“军中三陈”

◆任红4军团长时的陈再道。

1935年7月,陈再道率部掩护红四方面军主力强渡嘉陵江。8月,担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军长。虽然职务不断提升,但他打仗仍冲锋陷阵在第一线,以至徐向前总指挥下达作战命令时,经常特别补充一句:“不准陈再道打冲锋!”在长征中,他率部三过雪山草地,策应红二方面军北上,为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1936年11月,率部参加萌城、田水堡战斗及山城堡战斗,会同兄弟部队重创胡宗南部。

陈锡联,1915年1月生,湖北红安人。1929年在家乡参加(黄)陂(黄)安南游击队,同年秋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2年8月,陈锡联由班长破格提拔为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他打仗勇敢,被战友们冠以“小钢炮”的绰号。1932年后随红四方面军入川,历任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副师长、师政治委员、师长,参加了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广昭战役、百丈决战等战役,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和长征胜利屡建战功,被李先念誉为“打仗数第一”。

说不尽的“军中三陈”

◆1936年,陈锡联在甘肃省镇原县相子镇留影。

1935年7月,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陈锡联担任红4军第11师政治委员,率部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8月包座战役后, 20岁的陈锡联调任红4军第10师师长,成为了红四方面军最年轻的师长,也是当时红军中最年轻的师长。此时,红一方面军赫赫有名的“三杨”还担任团长和团政治委员,最年轻的师长是红3军团第5师师长李天佑,时年21岁。红2、6军团中最年轻的师长是红2军团第5师师长贺炳炎,时年22岁。长征中,陈锡联坚决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率部数次翻越雪山,三过草地,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

抗日战争时期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作出重大贡献

全面抗战爆发后,陈赓、陈再道、陈锡联都编入八路军第129师任职,先后奔赴华北战场,参与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7年8月,陈赓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旅长。这也是中央对他的特别重用,红四方面军的军长陈再道、许世友也只是先后担任副旅长。他率部挺进晋东南,指挥所部取得长生口、七亘村、广阳等战斗的胜利。随后南下,取得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的胜利。1938年1月,美国驻华大使馆参赞卡尔逊来到386旅,陈赓同他进行深入交谈。卡尔逊通过实地了解,赞扬386旅卓越的战略战术及善于联系群众“是世界上所仅见”,“386旅是中国最好的一个旅”。4月,陈赓指挥长乐村战斗,歼灭日军2200余人,对粉碎日军“九路围攻”起了决定作用。此后,率部参与创建晋冀豫和冀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2月指挥所部设伏诱敌,歼灭日军第10师团精锐一部。陈赓率领386旅,多次巧妙伏击日军,令日军遭到惨重损失,恼羞成怒的日军在坦克上张贴着“专打386旅”的横幅,四处寻找陈赓所部进行决战。

说不尽的“军中三陈”

◆1940年,陈赓在“百团大战”的前线指挥。

1940年5月,陈赓任太岳军区司令员。在百团大战中,他率部参加正太铁路破击战和榆辽战役,攻克榆社县城。1941年8月任太岳纵队司令员,多次挫败日伪军“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巩固了太岳抗日根据地。1942年10月,他参与组织指挥对沁源日军进行围困,历时2年半,被誉为“群众性游击战争的模范”。1943年11月到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1937年8月,陈再道任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副旅长,参与指挥了长生口战斗、七亘村伏击战和黄崖底伏击战等一系列战斗,均以极小的伤亡歼灭大量敌人,极大地鼓舞了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斗志。同年底,任八路军东进纵队司令员,率部开赴冀南。到冀南仅3个多月时间,就使最初只有500余人的东进纵队迅速发展到1万余人,成功创建我党在华北平原的重要战略支点冀南根据地。1938年底起,日军开始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发起“扫荡”。陈再道先后率领冀南军民粉碎了日伪军对冀南根据地的多次围攻。

说不尽的“军中三陈”

◆1938年,陈再道与宋任穷(中)、李聚奎(右)在河北南宫合影。

1940年8月,陈再道任冀南军区司令员。他出生入死,积极打击日伪顽军,经常“不知脱衣睡觉是何滋味”,为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作出重大的贡献。1943年10月,陈再道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并参加了中共七大。

1937年8月,陈锡联担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团长。当时八路军下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和总部特务团,全军共16个团。陈锡联和120师的王尚荣是八路军改编之初最年轻的团长,时年22岁。

1937年10月,陈锡联率部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击毁敌机24架,毙伤日军警卫部队100余人,创造了以步兵歼灭大量敌机的出色战例。这次夜袭日军机场,是129师抗战出兵的第一战,此战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队对日正面作战,继115师平型关大捷,又一次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蒋介石也不得不发嘉奖令,还给769团发了奖金。对此,刘邓首长也很高兴,邓小平代表党组织找陈锡联谈话,一开口就是一句:“你陈锡联能打仗,是个将才!”

说不尽的“军中三陈”

◆1941年,陈锡联与八路军第385旅部分指战员在战利品前合影。前左坐者为陈锡联。

随后,陈锡联率部参加神头岭、响堂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等战役战斗。1938年4月,他指挥769团与兄弟部队一道,在武乡长乐村歼敌重创日军,为粉碎日军对晋东南地区的“九路围攻”赢得了关键一战。同年6月起任第129师新385旅旅长。当时,23岁的陈锡联是红军改编八路军后的六个老牌主力旅中(115师下辖343旅和344旅;120师下辖358旅和359旅;129师下辖385旅和386旅)最年轻的旅长。

全面抗战爆发后,陈锡联率部首战阳明堡、夜袭旧关镇、设伏响堂铺、鏖兵狮垴山、破袭平汉路,在一系列战役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指战员们誉为当代“赵子龙”。在抗战最困难的时期,他率部积极开展对敌作战,坚持斗争,巩固了太行革命根据地。1943年11月,陈锡联到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并参加了中共七大。

解放战争时期逐鹿中原立下赫赫战功

解放战争时期,陈赓、陈再道、陈锡联在刘伯承、邓小平领导下,一度都担任纵队司令员,他们逐鹿中原大地,立下赫赫战功。其中,陈赓更是较早担任一个战略集团的主要负责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赓率太岳纵队(后改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参加反击国民党军进犯解放区的上党战役。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率第4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转战晋南、晋西地区,积极配合了西北战场的作战。1947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第9纵队和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组成陈(赓)谢(富治)集团,全军8万余人。陈赓任中共前委书记,率部强渡黄河,转入战略进攻。继而进军豫西,歼敌5万余人,开辟豫陕鄂解放区。后与刘(伯承)邓(小平)和陈(毅)粟(裕)野战军,密切配合经略中原。1948年3月起,率部协同华东野战军主力一部先后取得洛阳、宛西、宛东、郑州等战役的一系列胜利。1947年8月6日,陈毅给毛泽东发电报说:“我认为,我党20多年来创造的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并肩迈进。”彭、刘、林、粟都是各战略区野战军主要负责人,陈毅把陈赓与他们并列,也是对他的军事才能的充分肯定。

说不尽的“军中三陈”

◆1947年,(左起)粟裕、曾希圣、陈赓合影。

1948年6月,陈赓所部编入中原野战军序列,仍任第4纵队司令员。11月,率部参加淮海战役,先后攻取砀山、李庄、黄村等地歼敌近万人。在战役第二阶段,他受命指挥中原野战军第4、第9、第11纵队等部队组成的东集团,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全歼国民党军黄维兵团12万余人。1949年2月,任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4月,指挥所部渡过长江,解放南昌。之后,又率部参加了湘赣、广东、广西战役和滇南战役,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在解放战争中,陈赓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1945年11月,陈再道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陈再道先后率部参加了佯攻豫北行动、定陶战役、龙固集防御战、鄄南战役、滑县战役、巨 (野) 金 (乡) 鱼 (台) 战役等一系列作战。其中龙固集防御战被刘伯承、邓小平誉为“值得全军学习”的“模范防御战例”。1947年1月,为配合山东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的鲁南会战,晋冀鲁豫野战军发起豫皖边战役,陈再道指挥第1、第2、第3纵队组成的北集团将敌王敬久集团吸引到冀鲁豫地区腹地并歼其一部,圆满地完成了预期的作战目的。3月至5月,为粉碎国民党军对山东、陕北的重点进攻,晋冀鲁豫野战军分为四个集团发动了豫北攻势,陈再道负责指挥第二集团作战,共歼国民党军1.2万余人。

说不尽的“军中三陈”

◆1946年5月,陈再道在邢台留影。

1947年7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发起鲁西南战役。陈再道统一指挥第2、第3纵队攻克羊山集,全歼国民党守军整编66师。8月初,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陈再道率第2纵队跃进千里,于8月底进入大别山腹地,直接威逼国民党统治心脏。淮海战役开始后,陈再道带病指挥中原野战军第2纵队先是转战桐柏、江汉地区,吸引、牵制了国民党军第12兵团和第3兵团,随后参加了阻击、合围敌第12兵团的作战,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统一整编的指示,中原野战军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全野战军下辖第3、第4、第5共三个兵团。分别以陈锡联、陈赓、杨勇为兵团司令员。陈再道任河南军区司令员。当时的河南军区是二级军区,相当于兵团级。他坐镇省会开封,指挥剿匪。他向朱德立下军令状“请总司令放心,不把河南土匪剿灭干净,你就砍我陈再道的脑壳!”在他的统一指挥下,军区部队掀起了群众性的剿匪反霸运动,彻底肃清了为害多年的河南匪患。

1945年10月,陈锡联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第3纵队被誉为“老虎纵队”。他率部先后参与取得了上党、邯郸等战役的胜利。1947年7月,率部大战羊山集,随后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中,跨过陇海路,越过黄泛区,率先抢渡淮河,解放皖西9座县城及广大地区,在张家店歼敌一个正规旅,打开了皖西局面。他根据邓小平 “我们多背些敌人,山东、陕北的兄弟部队就能腾出手来,大量消灭敌人”的指示,带着部队在大别山的冰天雪地转战千里,胜利完成了吸引多路强敌并将其拖疲拖困的艰巨任务。

说不尽的“军中三陈”

◆1949年7月,陈锡联任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司令员时,在安徽芜湖进军大西南誓师大会上讲话。

淮海战役开始后,陈锡联率中原野战军第1、第3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组成西线集团,受命攻占宿县。在作战中亲率各级指战员靠前勘查,做出周密部署。经一昼夜激战,全歼宿县守敌1.2万余人,使徐州刘峙集团完全陷入孤立。后协同兄弟部队在双堆集歼灭国民党军黄维兵团,为淮海决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2月,陈锡联任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司令员。当时,全军共编成16个兵团。后来,以国民党起义部队为主,增编第21、22、23兵团,实际兵团数为19个。其中,34岁的陈锡联是最年轻的兵团司令员。其他较年轻的兵团司令员有: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和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35岁,第5兵团司令员杨勇37岁,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38岁。4月,陈锡联率第3兵团参加渡江战役,突破江防防线后截断浙赣线,迂回大西南,歼灭宋希濂集团,攻占国民党“陪都”重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屡任要职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陈再道、陈锡联屡任要职,进一步展现出在人民军队中的不凡地位。不过,陈赓过早去世是个遗憾。而陈再道在“文革”中遭到迫害,也昭示和平时期开国将军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先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等职。1950年7月,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应邀率领援越军事顾问团前往越南,协助越南人民和军队取得了抗法战争的胜利。11月回国。后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3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协助彭德怀司令员指挥作战,并在彭德怀回国期间主持志愿军的全面工作。1952年6月回国。后担任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军事工程学院办学卓有成效,培养出几代国防科研战线上的骨干。1954年10月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9月被授予大将军衔。

说不尽的“军中三陈”

◆1954年9月,陈赓(二排右六)随同彭德怀(前排右六)所率中国军事代表团赴苏联参观原子弹实爆的军事演习后合影。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彭德怀数次提出不再担任国防部长,并向毛泽东推荐陈赓接任国防部长。这也能看出陈赓在性格秉直的彭德怀心中的分量和认可。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副部长。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病逝。2003年2月27日,在纪念陈赓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中央高度评价“陈赓身经百战,智勇双全,具有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

新中国成立后,陈再道先后任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武汉军区司令员兼湖北省军区司令员。他坚决执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为加强部队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55年9月,陈再道被授予上将军衔。实际上,在1955年初的一份22位拟任大将人选名单中,陈再道也名列其中。后因名额限制,张宗逊、宋任穷、萧克、王震、周纯全、许世友、刘亚楼、邓华、陈再道、杨得志、彭绍辉、王宏坤等12人与大将军衔擦肩而过。从这个名单中也能看出陈再道在开国上将中的突出地位。1961年9月,在武汉的毛泽东和应邀前来访问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乘坐汽艇游览长江沿岸风光,陈再道陪同。毛泽东向蒙哥马利介绍说:“这是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他是农民出身,没有读过书,打仗很勇敢。”蒙哥马利听后非常惊奇,与陈再道热烈握手。

说不尽的“军中三陈”

◆1958年9月,陈再道陪同毛泽东接见武汉军区党代表大会代表。

“文化大革命”中,陈再道因武汉“七二〇”事件遭受迫害。1975年8月调任中央军委顾问。1977年9月,中央军委任命陈再道为铁道兵司令员。他坚决拥护和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参与国防和军队建设大政方针的制定工作,对部队建设尤其是铁道兵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1983年6月,陈再道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2009年1月21日,在纪念陈再道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中央高度评价“陈再道同志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多次负伤,作战勇猛顽强,战术灵活机动,具有压倒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取得了一系列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辉煌战绩,充分体现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和组织领导才能,不愧为我军智勇双全的著名将领。”

1950年10月,陈锡联调任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年初,在组建炮兵领导机关时,毛泽东风趣地发话:“红四方面军有个陈锡联,外号叫‘小钢炮’,搞炮兵当然是内行!”在任期间,陈锡联为新中国炮兵的发展壮大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1955年9月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年仅40岁的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是最年轻的开国上将之一(年龄最小的萧华上将39岁)。1959年10月,陈锡联调任沈阳军区司令员。44岁的陈锡联当时是最年轻的大军区司令员。他认真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为加强沈阳军区部队全面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说不尽的“军中三陈”

◆1964年,陈锡联在炮兵阵地检查训练情况。

1973年12月,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陈锡联与李德生对调,就任北京军区司令员。1973年8月,在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陈锡联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常委。1975年1月起,陈锡联任国务院副总理。1976年2月2日,中共中央发出了1号文件,通知在叶剑英“生病”期间,由陈锡联负责主持中央军委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军委历史上,主持军委工作的一般都是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彭德怀、林彪、叶剑英先后主持过中央军委工作。这种待遇,在所有的开国大将、上将中,陈锡联是唯一的一个。由此可见,陈锡联深得晚年毛泽东的器重。“文革”结束后,一些老同志对陈锡联在“文革”中的表现有看法,邓小平说:“陈锡联没有野心,他不会造反的,他不是造反的人。”1980年1月,陈锡联不再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

1982年9月,在中共十二大上,陈锡联当选中顾委常委。1999年6月10日,在北京逝世。在新华社发布的陈锡联生平中,高度评价“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领导艺术,身经百战,出生入死,身先士卒,智勇兼备。他善于打硬仗、恶仗、苦仗;善于以少胜多,以弱克强……他是人民解放军功勋卓著的一代名将。”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说不尽的“军中三陈”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