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1979年邓小平卸任总参谋长,与老帅运筹帷幄,两度易人后终于敲定

历史 盛弘

1979年邓小平卸任总参谋长,与老帅运筹帷幄,两度易人后终于敲定

参谋之职自古有之,虽然名号不同,不过历史上许多赫赫有名的军师都可以算作参谋之列。总参谋长的职责包括作战指挥、战备建设规划以及军事训练、组织编制、兵役动员等等。

同时也兼负陆军领导职责,是中华人民解放军中十分重要的职责。历任总参谋长都由著名老将担任,其中不乏如雷贯耳的名字:彭德怀、周恩来、叶剑英……

提起邓小平,最为人熟知的便是他“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身份,但也许不会有多少人了解到他曾经担任中华人民解放军的总参谋长

1979年邓小平卸任总参谋长,与老帅运筹帷幄,两度易人后终于敲定

在对邓小平的错误批判被纠正,邓小平正式恢复工作后,他当时身兼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数职,其中就包括总参谋长这一职务。

但邓小平要负责的事务太多,实在忙不过来,中央军委便因此决定让邓小平卸任总参谋长。1979年6月,中央军委作出了调整三总部、各大军区、各大单位领导班子的决定,相应职务的选拔工作也随之展开。

总参谋长一职责任重大,除了邓小平,当时还有谁来接任?

1979年邓小平卸任总参谋长,与老帅运筹帷幄,两度易人后终于敲定

1.慎重考虑,两度易人

对于此次调整三总部、各大军区、各大单位领导班子,中央明确由军委副主席聂荣臻负责牵头,而他也提出了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前代总参谋长杨成武

这位老将当时65岁,一方面在领导队伍中年龄稍显年轻,身体状况较好,另一方面他的工作经验也十分丰富,对军队的状况较为了解,而且他还有过长期在总参谋部做领导工作的经历。这次让老将重回总参谋部,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整体素质,杨成武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1979年邓小平卸任总参谋长,与老帅运筹帷幄,两度易人后终于敲定

聂荣臻为此专门写信向军委阐明了自己的看法,并安排秘书想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领导汇报意见,但是却引起了一些争议。当时的时代背景较为特殊,不少老领导、老同志才刚刚从错误的批判中被正名,被逐渐恢复工作。

但是杨成武自1971年,也就是在动荡时期期间一直在军队中枢的总参谋部工作,发生在动荡时期的军队问题和这位身居高位的将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可避免的牵连。

即便“无过”,在军队中枢工作,却并未积极解决军队问题的表现下也难以称之“有功”,让杨成武担任总参谋长的提议也就因此搁浅了。

1979年邓小平卸任总参谋长,与老帅运筹帷幄,两度易人后终于敲定

后来,根据对党内、军内老同志征求的意见,邓小平又物色了一位新人选——老将杨勇。和杨成武一样,杨勇也是早年加入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中积累了赫赫战功。除了能征善战,杨勇还十分擅长团结同志,性格也认真负责。

本来这次几乎可以确定是让杨勇担任总参谋长一职,确定让总后勤部部长张震调任第一副总参谋长协助杨勇了,甚至有领导还专门找张震谈话,说明让张震协助杨勇进行工作的意图。但这本来板上钉钉的决策,又出现了新的变故。

1979年邓小平卸任总参谋长,与老帅运筹帷幄,两度易人后终于敲定

杨勇(右)

杨勇在主持日常工作期间,比较坚持原则,他的行事作风让某些同僚颇看不惯,这些人对他担任总参谋长一事自然也有了意见。

关于杨勇的流言蜚语也在这一背景下不断传播,随之而来的是不少匿名的告状信,这些信件大多寄到了军委等有关部门,寄信人对杨勇工作表现的不满可见一斑。当然,在这一情况下,杨勇担任总参谋长就不大合适了。

1979年邓小平卸任总参谋长,与老帅运筹帷幄,两度易人后终于敲定

杨勇(右)

原则固然重要,可毕竟这份工作不仅是领导,也需要协调组织和团结同志的能力,也需要服众。

总参谋长的人选又出现了空缺,但军中要职的人选岂是那么好确定的?慎之又慎,运筹帷幄,综合考虑多种情况和意见,才能选出合适的领导。

和杨成武、杨勇并称“三杨”,同为老将的杨得志,便在此时进入了邓小平和几位老帅的视野之中。

1979年邓小平卸任总参谋长,与老帅运筹帷幄,两度易人后终于敲定

2.戎马一生的铁骨老将

杨得志原名杨静堂,湖南株洲县南阳桥乡人,他自幼家境贫寒,不过十来岁就随兄长在外卖苦力谋生。受过地主、洋人和老板们的气,对于加入工农革命军,加入共产党,为穷人打天下这件事,杨得志自然是十分兴奋的。

他哥哥也杨得志入伍时给他改了名字,希望这个小伙子可以在革命军里替穷人打出一个天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杨得志在井冈山和赣南闽西浴血奋战6年,参加了井冈山根据地反“围剿”和 中央革命根据地五次反“围剿”战斗。

后来他随军攻打长沙时,过家门而不入。一直在前线不断立功的他很快升迁,先后担任特务连连长、炮兵连连长。1932年初,任红四十五师管理科科长。4月,任红三军团新九十三团团长,率队参加攻打漳州战役。

由一个普普通通的通信员,到成为一名真正的将领,杨得志经历了太多艰苦的战役。除了正面作战,他也曾多次以极少的人数,作为尖刀直捣黄龙,指挥了一场又一场的传奇战役。

1979年邓小平卸任总参谋长,与老帅运筹帷幄,两度易人后终于敲定

1935年5月24日拂晓,杨得志从挑选一支精悍的渡河奋勇队,乘着唯一的一条小船,冲破惊涛骇浪,冒着生命危险抵达对岸,打垮了敌人,抢占了北岸的据点,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夹击泸定桥守敌创造了重要条件,使主力红军全部渡过了大渡河,这是长征中又一次历史性的胜利。

1936年2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将红一方面军 主力编为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开辟新的根据地。

杨得志任先锋军红一师副师长,带领 5 个侦察兵化装成陕北农民,预先侦察了东渡地点,使作为右翼的红一师在沟口附近一举渡过了黄河,击溃敌14个团的进攻,消灭掉敌人两个团。

1979年邓小平卸任总参谋长,与老帅运筹帷幄,两度易人后终于敲定

除了胆识过人,奋斗在第一线立下了血汗功劳,杨得志指挥作战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同样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对越反击战中,这位老将都有亮眼表现。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8月,中国工农 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杨得志任八路军一 一五师六八五团团长,率部参加了9月25日的平型关伏击战。

1940年春,发动对石友三、高树 勋等讨顽战役,杨得志又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组织指挥了 “四一二”反扫荡。1945年歼敌4万余人的邯郸战役,也有杨得志和他的一纵队活跃的身影。

1979年邓小平卸任总参谋长,与老帅运筹帷幄,两度易人后终于敲定

解放战争时期,杨得志多次参加、指挥重大战役,歼敌人数上万,活捉国民党军长罗立戎。新中国成立后,十九兵团南迁古城西安,杨得志兼任陕西省军区司令员。

解放后的朝鲜战争和对越反击战中,杨得志也屡次建功,就比如在朝鲜战争中的马良山阻击战,打退了敌人的秋季攻势,这才逼得联合国代表们坐上谈判桌。

具有如此传奇经历的开国老将,还十分的平易近人,中将李殿仁就曾经评价“杨得志是威威赫赫战功将、宽厚爱民好师长。”这也难怪邓小平将其作为总参谋长的人选了。

1979年邓小平卸任总参谋长,与老帅运筹帷幄,两度易人后终于敲定

3.访老帅,定人选

1979年11月底,邓小平召见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耿飚,谈了他对总参谋长接替人选的意见,并安排耿飚向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徐向前作了汇报。

除此之外,邓小平也向几位老帅征求意见,除了安排耿飚与韦国清远赴广州征求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的相关意见之外,邓小平还在12月冒着北京的风雪与严寒,亲自赶往徐向前、聂荣臻家中,互相交流总参谋长一职的人选接替等等事宜。

亲自出门与相关领导交换意见,可见这件事情对于邓小平来说意义之重大。最终,经过邓小平和几位老帅的反复协商,终于确定下来新的总参谋长接替人选:杨得志。

1979年邓小平卸任总参谋长,与老帅运筹帷幄,两度易人后终于敲定

他不仅是个难得一见的帅才,还擅长团结同志,尽管在参谋部的工作经验与身体素质上,杨成武更胜一筹,他也不像杨勇那样以自己的“铁律”一般的原则性出名,但综合考量下来,杨得志才是这个职务的适任者。

这次领导班子的变更,不仅仅是一次职务的接替,更体现出了邓小平等老一代革命领导人的领导智慧。从背景、能力、履历,乃至能否统一同志意见、能否服众等诸多要素统一考量,不选则已,要选则必定择贤而任。

人选三次变动,其实都在邓小平和老将们的运筹帷幄之中。而事实上,直到杨得志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卸任总参谋长一职时,他都完美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邓小平眼光的睿智和长远。

1979年邓小平卸任总参谋长,与老帅运筹帷幄,两度易人后终于敲定

看起来最好的未必是最合适的,站在全局角度进行考量,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回过头来看这次领导班子的调整,人选竟然连续更换了三次,这其实是相当少见的。

任人唯贤的道理人人都明白,但并不是说谁拥有最好的硬性指标,谁最有某种专业素质就任命谁,各位同志的团结、关系的调整与平衡,这些都是相当重要的条件。我们的国家需要什么样的领导班子?

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贤”也并非单指才能,而涉及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纵览全局才能把握其中奥妙。无论是选贤还是治国,邓小平等老一代革命领导人的大局观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979年邓小平卸任总参谋长,与老帅运筹帷幄,两度易人后终于敲定

不仅如此,这次选拔总参谋长,除了让我们看到领导人的大局观,也让我们了解了领导班子选举的方针与其中蕴藏的人才观。

国家需要的不仅是“做题家”,不仅是在某一技能上具有专长的人,更多的是要求“文武双全”,多方面适应岗位的需要。对比终于敲定的杨得志,杨成武因政治敏感因素落选并不可惜,可惜的是杨勇,空有一身武功却没来得及施展。

坚持原则的确是优秀的品质,但在某些位置,原则就可能变成令人防备、不利于团结的锋芒。根据自己的处境灵活调整自己的选择,才能更好发挥自己的价值。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1979年邓小平卸任总参谋长,与老帅运筹帷幄,两度易人后终于敲定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