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会是一杯毒药,它不知让多少忠臣和帝王或命丧黄泉,或功败垂成。
一男子结婚后不久,妻子因病去世了,留下几个月大的孩子。男子一边带着孩子,一边要干农活,还要上山放牧,生活非常艰难。
家有一条狗,这狗原来是条猎狗,经男子驯服,略通人性。慢慢地,它偶尔能替男子带着孩子。于是当男子出去干活时,就把孩子和狗放在一起,孩子哭时狗就用爪子逗他开心;孩子饿时,狗会找食物喂他。男子的压力小了很多。
有一天,男子仍旧把狗和孩子留在家里,他外出干了一整天的活,等他下午收工回来走到院子里时,那狗摇着尾巴跑来迎接他。可走近一看,那狗满身是血。到底发生了什么?男子不敢想象。他跑进家里,发现小孩不见了,是这只狗吃掉了小孩!男子头脑开始发懵,于是拿起板斧,一下把狗劈死了。男子坐在在门口抱头痛哭。此时,听见小孩在床下哭泣着,男子跑去抱住小孩,只见小孩满身是血,却没有一点伤痕。后来,在他家屋后发现一条伤痕累累的狼。原来是狼来吃小孩,狗为保护小孩与狼展开了激烈搏斗,才变得满身是血。是它用命保住了主人家的小孩。多么忠诚的一条狗啊!
男子因不分青红皂白地杀死了无比忠诚的狗而后悔莫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不能盲目冲动,要了解清楚考虑成熟再才取行动,否则可能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曹操杀吕伯奢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说曹操欲行刺董卓不成逃走,与追随者陈宫行至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家。吕伯奢很高兴,准备热情款待曹操一行。它先让曹操休息,让家人尽快准备饭菜,自己出去打酒去了。不一会儿,曹操听见吕家伙房里传来霍霍的磨刀声和“缚而杀之”的说话声。曹操以为吕家要杀掉自己,拿去找朝廷请功,便冲出去杀了吕家上下八口人。来到厨房,方见吕家仆人们正绑住一头猪,准备杀来招待曹操一行。曹操方才知道错杀了好人……这是《三国演义》里关于曹操的故事。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事,我们不必探究,但它刻画了一个生性多疑,为人奸诈,“宁可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曹操。如果没有这场“误会”,世人骂曹操是个“奸雄”也许就会少一些。
人生在世,就得有交往,交往就会有误会。因此,如何减少或避免误会成为人际交往的必修课。那么如何及时消除误会呢?从以上两个故事可以看出,遇事沉着冷静,做事深谋远虑,三思而后行是消除误会的好方法。
参考书籍:《三国演义》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误会是一杯毒药,它不知让多少忠臣和帝王或命丧黄泉,或功败垂成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