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南土改座谈会遗址——金砂卓坑源土地庙
永定区金砂乡卓坑村,有一座土地庙,是当年张鼎丞召开土地改革座谈会的地方。九十多年过去了,土地庙早已成为一片废墟,代之以一片郁郁葱葱的美蕉园。
该土地庙位于卓坑村楼背自然村,面积150平方米,建于清末。
1928年6月30日,张鼎丞、邓子恢领导了永定暴动,同时在金砂成立福建省第一支红军部队——红军营,张鼎丞任营长、邓子恢任党代表,溪南13个乡(村)相继成立苏维埃政权和赤卫队,保卫土地革命果实,并立即着手土改分田。
由于当年的分田运动在全省属首创,中央也还没有颁布土地纲领,根本没有经验可循。因此,溪南区苏维埃政府认为,要搞好土改分田,一定要依靠群众,集中群众智慧,共同商议,研究制定出具体的实施办法。1928年7月,张鼎丞、邓子恢便在金砂卓坑源土地庙,召集了有经验又熟悉土地情况的老农民代表10多人参加座谈会。座谈会提出了七个没收和分配土地的核心问题,确定分田的政策和办法:(一)所有土地都应拿出来分配,只有中农自耕土地多一点不动;(二)土地按人口平分,地主、富农、贫农、中农一样分;(三)分田以乡为单位分配;(四)分田的界线,应按照各乡农民原来耕种的土地,归各乡农民分配,在外乡的耕地归外乡去分配;(五)按各乡原耕土地抽多补少,不要打乱平分;(六)山林归各乡各村公有;(七)水利灌溉按照旧例,水随田走,不公平者,个别调整。归结起来就是“抽多补少”。1930年6月在南阳会议上又增加“抽肥补瘦”一条,使土改政策更加完善。
1928年8月中旬,在金砂金谷寺召开溪南工农兵代表大会,将此没收分配土地的政策和办法写进新颁布的《土地法》,这是闽西第一部《土地法》,并由区苏维埃政府公布执行。根据制定的分田原则和办法,开展分田试点工作,确定在金砂的古木督、卓坑源、樟塔三个村作试点,结果很成功,便在全区推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溪南13个乡约2万人口完成了2万多亩的分田工作。
1929年7月,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杭蛟洋召开,毛泽东参加会议并对溪南分田的经验作了总结,给予高度评价。此后,闽西迅速掀起土地革命高潮,短短两个月,基本上完成了土改分田任务。
张鼎丞等人领导的永定暴动和武装割据斗争,并开展土改分田这个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为红四军入闽创建革命根据地,为各地的土地革命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溪南区土改分田的做法,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政治觉悟,许多农民纷纷参加红军,捍卫土地革命胜利果实。1931年11月7日,全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张鼎丞被选为土地人民委员,溪南区的成功分田经验很快在整个中央苏区得到推广,有力促进了各苏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苏冠生)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溪南土改座谈会遗址——金砂卓坑源土地庙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