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欧洲战场结束的时候,苏联武装部队一共有1136.5万人,依靠这庞大的军队在攻占柏林之后,如果苏军继续向西打,完全有能力将美英法联盟赶下海,从而统一欧洲大陆。
而且,由于战争结束之后美英盟军对莱茵大营的德国俘虏非常差,很多人得不到生活上的保障,也引起了战俘的普遍不满。
莱茵大营的俘虏大多数被铁丝网圈到一起,没有足够的帐篷和食品,更不要说医疗保障了。
他们不得不在大营内使用简单的工具挖地洞,把这里当做遮风挡雨的地方。
(一名美国士兵在守卫莱茵大营)
据统计,1945年4月到7月这段时间,有4成战俘是通过睡地洞的方式度过,还有5成连地洞都没得睡,只有不到10%的人得到了帐篷,当时莱茵大营大约有500万人,这些人大多数都是青壮年男子,手无寸铁的他们只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熬过来,如果苏军继续往西打,把这些人从大营中放出来,给他们粮食给他们基本的生活保障,发放他们的武器,让他们一起去攻打美英盟军,恐怕其中的大多数都会和苏军并肩作战了。
所以,如果苏军继续往西打,他至少可以集中1500万大军,这股力量美英盟军无论如何也无法抵挡,一旦失去欧洲大陆的立足点,靠小小的英伦三岛他们无法实现对苏军的反攻,即使有核武器也不行。
美国在1945年只有两枚核武器,而且运载工具非常简陋,只能依靠轰炸机携带,此时苏军虽然海军比较弱小,但是空军完全可以在欧洲大陆和苏联本土建立一道密集的防空网,美军根本就没有能力突破这个防空网,最多也就是轰炸一下前线的苏军或者是可以到达的某些欧洲工业城市罢了,对苏联整体的威胁几乎是不存在的。
可是,拥有1100多万军队,并且还有大约500万潜在兵源的前提下,苏联却没有继续前进,而是止步于易北河。
从此之后,虽然和西方国家开始了对抗,但却以非战争的冷战为主,以军备竞赛、科技竞赛作为主要的斗争形式,并且从当时苏联的决心来看,根本就没有继续西进的打算。
于是,到1945年底,苏军就从1100多万人裁减到不足300万人了。
苏联没有继续西进,当然这不是苏联的本意,而是凭他的实力已经到达了控制边界,如果真把欧洲大陆给拿下,以当时苏联的国力根本就无法维持这个庞大地域的统治。
第2次世界大战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数千万人口的伤亡让苏联损失了整整一代人。
而欧洲大多数地方已经是一片废墟,德国损失最惨的科隆虽然没有发生大规模地面战,但是在美美英盟军的轰炸之下,70%的城市区域变成白地。
(1945年科隆)
有英国观察家认为,就算德国人每天清理1,000万吨废料,该国在本世纪也甭想完成重建。
这片满目创伤的大陆想要发挥它应有的价值,首先要完成重建工作,而这个工作耗费的资源是天文数字级的。
所以,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人搞了一个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地区恢复经济。
这个计划共投入130多亿美元。
这里要说明一下,当时的130多亿价值跟今天可是不一样,要乘以几百倍,因为当时美国的 GDP只有2000多亿美元,而且美国的工业产值就已经达到了全球工业产值的6成以上。
所以,所谓的100多亿的投资换算成今天,价值至少是万亿美元级别。
最初,美国人想把东欧地区也囊括进来,但是在苏联的压力之下,这些国家没有同意。
看上去好像很遗憾,实际上如果东欧地区也同意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美国的投资将会翻倍,这已经远远超过美国所能承受的范围了。
(马歇尔)
所谓的帮助东欧国家恢复重建,只不过是美国人卖的便宜罢了。
美国人没有能力帮助整个欧洲恢复,苏联人就更没有了。
二战期间苏联的损失最大,他要自己完成重建还要帮助一众东欧小弟,如果他占领了整个欧洲大陆,为了对抗美英盟军,必然下力度对西欧地区进行建设。
可是,在当时苏联恐怕连保障当地人的食品安全问题都办不到呢。
二战结束之后,苏联自己还饿着肚子,直到50年代初才取消配给制,哪有粮食支援西欧的1亿多人口。
最理智的就是根据自己的实力和美国人划定势力范围,然后苦心经营自己的势力范围和西方世界对抗。
(美苏两大势力对抗形势)
所以,二战结束之后虽然面临着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威胁,苏联依然进行了大范围的裁军,仅半年时间就把兵力减少了将近3/4,复原的人口也立即加入到了重建工作中去了。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二战后苏联有能力占领整个欧洲,为什么没有去占领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