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代公侯墓,酹坛欹倾牧儿聚。凄凉翁仲满身苔,独对寒松泣秋雨。”
墓,是人死后的“安睡”之地,是生者表达对死者思念之情的载体,是人活在世上,最终留下的痕迹。古墓,在古代墓葬礼仪文化之下,通常除去沉睡着墓主人,还埋藏有大量陪葬品,无形之中,为后世人留下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一笔笔璀璨的艺术文化瑰宝,且是盗墓贼眼中的一个藏宝库。
奇怪的是,盗墓贼不是所有的古墓都会进去“探索”一番,尤其当他们看到古墓旁有柳树时,总会毫不犹豫地急忙掉头就走,这是为何?因其中有一不成文的规定,成为了他们的一种不言而喻的“默契”,究竟是什么默契呢?原因是古代的殡葬风俗有关。
由于古人对生命的形成与死亡现象,还不那么了解,便在对未知的好奇与恐惧之下,以轮回转世等去想象死亡,对神明有强烈的敬畏之心,认为人死之后会在另一个世界、以另一种方式去“生存”,加上对逝者的不舍、思念、与尊敬,就会郑重举行葬礼,作为告别仪式。
为能够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得好一点,古人都会以金银珠宝作为逝者的陪葬品,供他们在那个世界继续享用。尤其是帝王在驾崩时,葬礼更加隆重,陪葬品往往也极致奢华,总少不了各类奇珍异宝。
也是因为相信生死轮回,古人倾向于土葬,认为人死后应该入土为安,让逝者的灵魂得以安息,也是对逝者最基本的尊重。而在春秋时期,由于“礼崩乐坏”,盗墓贼也经常冒出,盗取墓中的陪葬品。
盗墓贼又称为“摸金校尉”,说起来和曹操有关。曹操在争夺天下时,由于军饷不足,便设立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门通过盗墓,获取财富,也就是打天下的资本,久而久之,摸金校尉便成了盗墓的一个代名词。
此外,像在汉代,一些纨绔子弟闲得无聊,也会去盗墓玩,比如在《西京杂记》中就有相关记载,广川缪王刘齐的儿子“刘去”,也就是汉景帝的曾孙,他正是一位经典的纨绔子弟,会把盗墓当成了一种游戏。
据汉代史料记载,在刘去盗过的墓中,最大的魏襄王墓。不过这座可不好盗,因有铁水灌注在上面,相当稳固,不过刘去可能觉得这样反而更有意思,就带人去开凿魏襄王墓,花了3天的时间,才成功打开。那么,既然是魏襄王的墓,想必里面的陪葬品是琳琅满目、价值不菲的。
因为古墓相当于一个藏宝库,历来关于盗墓的故事,也便层出不穷,所以盗墓也成为了一个不正当的行业。而不管是什么行业,都有相关的规矩,盗墓这一行的规矩是“三不挖,三不毁”。
这是什么意思呢?即他们不挖义墓、近冢、民坟,不毁阴宅、尸、棺。本身盗取逝者陪葬品就是有损阴德的事,因此盗墓贼即使盗取金银珠宝,也有最基本的底线。
此外,盗墓贼在盗墓时,如果看见古墓旁有柳树,定然毫不犹豫地扭头就走,这是为什么?可能很多人会想,柳树时招鬼的,所以盗墓贼怕中邪,就赶紧跑了。那么真是这样吗?实际上,盗墓贼看见古墓有柳树就走,并不是因为那些迷信的事,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正如上述所言,民坟他们是不挖的,这是他们的底线之一。
其次,按照古代的墓葬文化,墓葬的规格象征着逝者生前地位的高低,所以皇帝的殡葬仪式是举国最隆重的,陵墓是举国最宏大的,陪葬品也是最丰富的。平民的墓则没有什么之前的陪葬品,毕竟他们生前都有可能衣食不保。盗墓贼既然要通过盗墓来获取财富,自然挑选陪葬品丰富的古墓下手。
最后,盗墓贼如何判断那座古墓是贵族的,那座古墓是平民的呢?除去看规模,那就是看墓旁的树了。一般情况下,根据逝者生前的社会身份,古代在墓前栽的树是不相同的,栽松树的是皇室成员,柏树为贵族,平民呢?正是柳树。为此,盗墓贼一看到古墓旁有柳树,便不会打扰逝者,也不白费力气再盗墓,便毫不犹豫地离去。
结语
我国拥有璀璨的文明,灿烂的风俗文化,在历史的洪流中,有很大一部分通过墓葬的形式流传至今。而那些达官贵族墓穴,往往埋藏有丰富的珍宝,和重要的历史信息,如果被盗墓贼盗取了,无疑会对文化的传承,造成破坏,令人惋惜。
参考资料:
《西京杂记》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为何盗墓贼盗墓时看到柳树,急忙掉头就走?只因一项不成文的规定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