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街亭之败探秘:诸葛亮为何要处死马谡?虎将张郃或成蜀汉克星

历史 白马晋一

文:刀与笔(作者原创授权)

失街亭是三国故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其中的许多问题诸如:马谡的能力如何?诸葛亮为什么要重用马谡?马谡为什么要被处死?马谡为什么没能守住街亭?等引发了后世的热烈讨论。本篇,笔者就将结合历史的记载来谈谈这些问题。

首先,马谡的能力如何?根据《三国志 马良传》附马谡传的记载,马谡曾先后任绵竹令、成都令、越隽太守,“才器过人”,深得诸葛亮器重。诸葛亮南征时,马谡结合自己在南中越隽郡任上的经验,向诸葛亮提出了“攻心策”[1],诸葛亮采纳了该意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此观之,马谡还是颇具韬略的(笔者按:小说《三国演义》中,除了“攻心策”,马谡还曾向诸葛亮建议设反间计促使曹魏罢黜司马懿,该情节虽然为小说所虚构,但亦表现了马谡长于谋划。)不过,马谡缺乏实战经验,而又“好论军计”,给人留下不太稳重的印象,也由是,刘备曾特意在临终前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综合来看,马谡有谋略、有能力但个性不够沉稳,又缺乏实战经验,而“好论军计”“言过其实”的记载也被后世的文学作品进一步加工,强化和突出了马谡纸上谈兵的一面。

街亭之败探秘:诸葛亮为何要处死马谡?虎将张郃或成蜀汉克星

其次,诸葛亮为什么要重用马谡?小说中,马谡是自告奋勇并立下军令状前往守备街亭,实际上这段情节是小说为突显马谡的盲目自信而虚构的。历史上,马谡并未主动请缨去守街亭,也未立下军令状。根据《三国志马良传》附马谡传的记载,是诸葛亮力排众议,“违众拔谡”,即诸葛亮有意选拔马谡去守街亭,且这一举动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许多人都认为应当选派魏延、吴壹这样的宿将去守备街亭更加稳妥。在笔者看来,诸葛亮之所以重用马谡,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马谡是荆州(襄阳宜城)人,提拔马谡可以培养荆州集团的将领。第二,马谡确实有谋略、有能力,诸葛亮也欣赏马谡的才器。第三,诸葛亮和马氏兄弟的私交甚厚,诸葛亮与马谡的兄长马良以兄弟相称,马良于刘备东征时殉国,诸葛亮出于对故友的感情,对马谡亦特别照顾。第四,正是基于马谡的才器和对马氏兄弟的私交,诸葛亮在管理马谡上相较于魏延、吴壹等人更加容易,沟通也更加顺畅。因此,诸葛亮重用马谡,虽然带有部分个人的感情,但也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

街亭之败探秘:诸葛亮为何要处死马谡?虎将张郃或成蜀汉克星

再次,马谡为什么要被处死?小说中,马谡最终被处死是因为马谡立下了军令状担保街亭不失守,但最终马谡却因为指挥不当而丢失了街亭,进一步致使败军折将,失地陷城,诸葛亮为明正军律才下令将马谡斩首。所以,马谡立下的军令状是其最终伏诛的法律依据。而历史上,马谡并未立下军令状,有观点则认为,诸葛亮“戮谡以谢众”是出于稳定蜀汉大局考虑。而笔者认为,历史上马谡之所以被处死,其原因并非是战时指挥不当,而是在于战败后弃军逃亡。《三国志向朗传》记载[2],向朗与马谡关系甚厚,马谡弃军逃亡后,向朗知情不举,最终也遭到了免官的处分。诸葛亮率军首次北伐,史载“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马谡在街亭战败后非但不能收拾残兵、凝聚士气反而弃众逃亡,缺乏作为主帅的责任和担当,最重要的是触犯了军法,因此诸葛亮才依军法将其处死。退一步来看,假使马谡未弃众逃亡,最终是有可能不会被处死(笔者按:几个例子:一、与马谡同守街亭的王平,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率军鸣鼓自持,得以全身而退,最终获得晋升嘉奖。二、统领疑兵的赵云,失利于箕谷,但“敛众固守,不至大败”,最终被贬为镇军将军。三、马谡属下的将军张休、李盛、黄袭最终的处理结果不同,张休、李盛被诛,黄袭被削夺兵权,说明按律处理方式不同。综上,笔者推测,街亭战败后,马谡属下的将军张休、李盛很有可能也是弃众逃亡,依军法被处死,黄袭未弃众逃亡,依军法只是被削夺兵权,故假使马谡未弃众逃亡,也许罪不至死。)。

最后,马谡为什么没能守住街亭?小说中,马谡没能守住街亭是因为没有听诸葛亮的叮嘱和王平的谏阻,执意放弃当道设防而前往孤立无援的山上扎营,结果被魏军切断水道层层围攻以致大败。历史上,马谡也确实有“舍水上山”的举动,结果被曹魏宿将张郃切断水道,以致大败。马谡在应对魏军时“举动失宜”“举措烦扰”似乎手足无措。而马谡举止仓促除了实战经验不足外,其背后还因为整个蜀汉军队在第一次北伐中战略上存在误判。

街亭之败探秘:诸葛亮为何要处死马谡?虎将张郃或成蜀汉克星

诸葛亮率领蜀汉大军于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发动的第一次北伐开局的形势良好,史载“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但这一良好形势并未得以延续,其原因在于:一方面,蜀汉军队来不及消化刚取得的战果,而却在开局顺利的大好形势下,从上到下滋生一种过于乐观的情绪,以为可以从容略定陇西,再转身堵塞陇坻,面向关中,故而未能优先选择阻断陇山隘口。[3]实际上,曹魏方面也看出了这一关键所在,曹魏的陇西郡太守游楚直接点明:能否优先阻断陇山隘口直接关系到蜀汉军队能不能占领陇右。[4]另一方面,曹魏军队驰援反攻迅速超出蜀汉军队的估计,蜀汉军队于建兴六年春发起北伐,而根据《三国志明帝纪》的记载丁未(即该年二月十七日[5]),魏明帝曹叡已行幸长安,如此,张郃西援的时间应该更早。所以,张郃率领西援人马出现在街亭,出乎马谡甚至是诸葛亮的预料。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仓促应战,因而才会“举动失宜”“举措烦扰”。

街亭失利,马谡指挥失当自然难辞其咎,但是,假使马谡是一位颇有经验的宿将,在街亭遭遇宿将张郃率领的曹魏军队时能够从容应队,其结果大抵也仅仅是迟滞曹魏军队的反攻,“不至大败”而已。街亭失利后,诸葛亮对蜀汉第一次北伐的战略亦进行了反思,他在给刘禅的上疏中提到自己未能“临事而惧”,充分说明了第一次北伐存在经验不足、过于乐观、误判形势等问题,而诸葛亮和蜀汉军队也在汲取了第一次北伐的经验教训后逐步变得成熟老道、游刃有余。

[1]《三国志 马良传》附马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建兴三年,亮征南中,谡送之数十里。亮曰:‘虽共谋之历年,今可更惠良规。’谡对曰:‘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强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原公服其心而已。’亮纳其策,赦孟获以服南方。故于亮之世,南方不敢复反。”

[2]《三国志 向朗传》:“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3]参见饶胜文:《大汉帝国载巴蜀——蜀汉天命的振扬与沉坠》,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版,第296——297页

[4]《三国志 张既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而南安果将蜀兵,就攻陇西。楚闻贼到,乃遣长史马颙出门设陈,而自于城上晓谓蜀帅,言:‘卿能断陇,使东兵不上,一月之中,则陇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虚自疲弊耳。’使颙鸣鼓击之,蜀人乃去。后十余日,诸军上陇,诸葛亮破走。”

[5]参见陈垣《二十史朔闰表》,中华书局,1962年7月新1版,转引自饶胜文:《大汉帝国载巴蜀——蜀汉天命的振扬与沉坠》,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版,第295页。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街亭之败探秘:诸葛亮为何要处死马谡?虎将张郃或成蜀汉克星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