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1924年出生,1925年送到湖南宁乡老家;女儿1927年出生,当年送到了汉口一个工人运动积极分子家寄养;次子1930年出生,1933年因她母亲在上海被捕交给了邻居。十多年了,三个孩子都没有一点消息……”
1927年4月12日,一名女婴在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出生,他的父亲就是刘少奇,母亲是何宝珍。
她的出生就注定了日后要颠沛流离,因为,就在同一天,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腥风血雨中降生,父母又都是我党的重要人员,当时刘少奇何宝珍夫妇还要去开展工人运动,需要撤离武汉。
革命者注定没有稳定的生活,年幼的孩子实在是没有办法跟着大人随时转移。
为了确保能在安全的环境下长大,刘少奇夫妇商议之下,决定将孩子送到一对工人夫妇家中寄养。
为了革命事业,不得已将自己出生仅3个月的女儿寄养在别人家中,尽管有着坚强的意志,但刘少奇夫妇也是万分不舍,在给给女儿起了乳名叫做“爱儿”后,紧接着就奔赴革命,而爱儿就与亲生父母开始了漫长的分离。
夫妻俩理所当然地想着在革命胜利后,一家人能够团聚,而残酷的事实却是,这是何宝珍与女儿的永别,她再也无法拥抱女儿。
从小就被寄养在工人家庭,她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只是单纯地跟着“妈妈”走街串巷的给别人缝缝补补,来赚取生活费。
再长大一点,她就领着弟弟在大街上捡煤渣,捡柴火。
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但是在小爱儿的心中,她喜欢这个家庭,喜欢被人照顾。
某几种意义上来讲,就在亲生父母为革命付出一切的时候,爱儿也是一名革命者,为了国家的光明未来,不能在父母身边长大,也无法享受父母的爱,承受着分别之痛,没有感受到任何的温情。
即使小爱儿从小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但好在有家人。即使她每天都要帮家里干活,也没能让日子维持下去。
养父的失业,家里实在是无力承担照顾爱儿,揭不开锅的家里,长期以往全家都要饿死。
为了能够生存,养父母只得考虑弃养爱儿,选择将她再次送到其他家庭,这一次,爱儿的生活彻底跌入了谷底,她被卖给另一个家庭当童养媳。
对于爱儿来讲,日子只有更加的痛苦与难熬,没有喘息的余地。
在养父母家中时,至少还有人关心,离开之后,爱儿就成了吃不饱穿不暖,没日没夜伺候别人的童工。
幼年丧母,被养父母卖做童养媳
远在千里之外,正在为革命而奋斗的刘少奇夫妇,自然是不知道女儿的现状如何,可就算知道了,为了大家,也只能舍掉自己的小家。
夫妻俩以为会有全家团聚的那天,可是革命的道路十分艰辛,同时也危险重重。
1932年,何宝珍在上海进行地下工作时,由于营救被捕同志的活动影响较大,引起了国民东反动派的注意。
1933年,何宝珍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
即使是在监狱之中,何宝珍也没有就范,凭借着自己的地下工作经验以及智慧,迷惑敌军隐藏自己的身份。
不仅如此,何宝珍还趁着放风的机会,鼓励狱友坚强起来,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感染了不少人。
不幸的是,后来因为狱中有人选择了叛变,何宝珍的身份曝光,敌人开始对她进行集中的审讯。
但是,他们没能从何宝珍的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国民党反动派被彻底激怒,对何宝珍进行严刑拷打,这也没能令何宝珍倒戈,坚守自己的革命战线。
最终,何宝珍没能抵挡得住敌人的无情虐打,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直到临死前,何宝珍都没能再看到女儿,或者是得到女儿的消息。
小时候的一别,竟成了永远的天人分别。
与此同时,小爱儿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养父原本是一名积极的工人,但是却下岗了。
没有了工作,家里就没有了经济来源,此前是吃不饱饭,现在是吃不起饭了。
养父母为了能够活下去,蒋爱儿卖给了一个人力车伕,成为了他家1岁儿子的童养媳。
在这个家中,没有人把爱儿当成一个需要呵护的孩子,而是随便使唤的童工。
她每天不仅仅是在家中干活,还要挨打。
经常被婆婆拿着木棍殴打,年幼的爱儿自己承担着一切,甚至差点为此丧了命。
一次,爱儿还是像往常一样给家中打水。
由于年纪还小,长时间的劳作让她的身体吃不消了,吃不饱饭,营养也跟不上,打水时就失去了意识,一下子跌入了井中。
万幸的是,当时有村民在此经过,把她救了上来,留住了一条命。
让本就深似苦海的生活,雪上加霜的是爱儿年仅1岁的“丈夫”因为染病,没能得到及时的救治而夭折。
她的“公公婆婆”受到了重击,开始更加疯狂地虐待爱儿。
即使没有做错什么,爱儿每天也免不了挨打。
她的“婆婆”不仅不给她吃饱,还让她寒风中跪着,一跪就是好几个小时,这对于年纪还小的爱儿来讲,身体实在是扛不住,最后,双腿活生生的被冻出了肿包,一碰就会流脓,走路都成了问题。
养母来看望爱儿的时候,她不仅瘦得不成样子,浑身都是伤,养母很是心疼,同时也为自己的家庭的无力抚养而感到无奈。
她只能不断地安慰爱儿,等到家里的日子好一点就把她接回去,还承诺会经常来看她。
听到这话,爱儿心中又有了希望,她相信这段苦日子会过去的,而自己也会回到家庭的温暖中。
从此之后,爱儿不管“公公婆婆”如何地虐待自己,她心中只有一个想法,熬到养母来看自己,但是时间过去了3、4年,养母始终没有出现。
这让爱儿很是失望,仿佛以后的人生都没有了目的,她不知道这种日子还要过多久。
与此同时,父亲刘少奇也在苦苦寻找着她,她的哥哥当年因为条件不允许,也被寄养在别人家中。十多年过去了,两个孩子一点消息都没有,刘少奇也很是着急。
周恩来曾经安慰刘少奇称:
“放心,你的孩子们都是党的财富,一定会找回来的”。
就这样,党组织在全国范围内找寻刘少奇的孩子。
初见父兄,陌生却又亲切
为了找到孩子,《新华日报》上出现了一则寻人启事:
“寻找工友赵春山,十年前,刘少奇先生的女儿托先生抚养,现在想要将女儿接回身边,望知情者速联系。”
这是周恩来帮忙刊登的,党内尽全力帮刘少奇找回孩子。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了爱儿的消息。
据刘爱琴后来回忆,她是被几个陌生人送到了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她见到了夏之栩,夏之栩的妻子当年与何宝珍一同被关押在监狱中,她一眼就认出了眼前这个小姑娘,就是刘少奇与何宝珍的女儿,因为她长得与母亲那般的相像。
夏之栩的妻子告诉爱儿,你的亲生母亲是何宝珍,她是一个伟大的革命者,为了祖国的未来奉献自己的生命。
她还告诉爱儿,父亲是刘少奇,现在在延安,延安是革命的中心,爱儿即将要和另外的3个小伙伴一起去寻找父母。
就这样,1938年,已经11岁的爱儿来到了延安,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了名为父亲的人。
爱儿 觉得眼前这个人很陌生,但是莫名的又有一种亲切感,她想要叫一声爸爸,却张不开嘴。
而刘少奇也是满眼泪水,他时隔10多年再次见到女儿,看到她那般的瘦弱,身上还带着伤痕,他知道这个孩子受了不少苦,嘴里一直说,太瘦了太瘦了。
爱儿第一次听到有人这般的关心她,这份迟来的关心,让她感受到了亲人与家的温暖。
虽然再也没能见到母亲,但是,有了父亲,她就有了亲人,这就足够了。
不久后,她的哥哥刘允斌也来到了延安,父子三人终于团聚。
对于爱儿来讲,一下子拥有了父亲与哥哥,她很是满足,不希望一家人再分开。
但是,情况不允许,父亲刘少奇要去前线担任新四军政委。
在临行前,刘少奇要将两个孩子送到学校读书,虽然起步晚了,但是教育还是要跟上的。
要上学就要有名字,爱儿只是乳名,需要起一个名字,刘少奇与夫人谢飞思来想去,决定留下爱字,因为爱是父母的爱怜,加上琴字,就叫刘爱琴吧,就这样,小爱儿有了自己的名字,可以和哥哥一同上学了。
在延安的保育小学读了一年,兄妹俩就被父亲送去了苏联,在莫尼诺儿童院学习。
莫尼诺儿童院是很多共产党人的孩子求学的地方,刘少奇相信自己的儿女在这成长,必定会受到薰陶,回国之后为国家做贡献。
结识异国丈夫,已怀有身孕,却因国家大义分手
刘爱琴与哥哥刘允斌到苏联学习不久,苏联就爆发了卫国战争,也正是在艰苦的环境中,让刘爱琴与哥哥快速地成长。
战争的时代,不仅仅是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担心突袭,刘爱琴与哥哥刘允斌在学校里属于大孩子,还要负责帮忙照顾伤员,带着年龄小的学生躲避飞机轰炸。
等到战争结束,刘爱琴彻底明白了革命的重要性,也深知父母为之付出的努力。
她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以后报效祖国,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刘爱琴顺利考上了莫斯科通讯技术大学。
大学的生活不仅让她获得了更加自由的思想,还遇到了初恋。
同在莫斯科通讯技术大学就读的西班牙籍男子费尔南多,同样出生在共产党之家,他是西班牙共产党领袖的外甥,也是因为背景相同,让刘爱琴与费尔南多有共同的话题,关系自然也是越走越近。
情愫也渐渐地在这对青年人身上体现,最终两人谈起了恋爱。
刘爱琴在费尔南多的身上体会到了被爱的感觉,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深,毕业之前,两人已经结了婚,而且刘爱琴已经怀有身孕。
沉浸在爱情的幸福中的两个人,还不知道结局是那般的凄惨。
1949年,刘少奇因为建国的相关事宜前往苏联,在这里他见到了阔别多年的儿女,他也知道了女儿与外籍男友的恋情,并且已经怀孕。
刘少奇心中陷入了两难之中,他知道女儿的这份爱情是多么的宝贵,但是,在这个时局之下,将一个外国女婿带回国,必是会万般不妥。
即使刘少奇也很想成全女儿,但是,从大局考虑,也必须要拆散这段缘分。
刘少奇明确告诉女儿刘爱琴,费尔南多是外国人,他对于中国的古今不了解,也不了解国情,更不了解社会。
这样的人,无法作为女婿带到中南海,除非女儿永远不回国,这段婚姻才能继续。
不仅仅是父亲刘少奇,就连哥哥刘允斌也不同意这门婚事,他知道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建国,就是国家大义,如果将费尔南多带到了中国,带到了中南海,那么无论是党内还是民众之间,肯定会产生非议,引起不必要的问题。
妹妹在苏联求学多年,如果仅仅为了一段爱情,回不了国,无法报效国家,那么她自己也将会痛苦,万全之策就是与费尔南多分手。
刘爱琴自己心里也明白,这并不是单单是爱情,她需要考虑的是自己的未来,与政治抱负,如果要与费尔南多在一起,虽然能收获家庭的幸福,但是她的满腹报国热血将无法施展,回不了国,又岂会有幸福可谈。
于是,刘爱琴主动与费尔南多提出了分手,尽管她肚子里已经有了爱情的结晶。
分手之后,刘爱琴被悲痛的情绪所折磨,大病一场。
刘少奇很是心疼女儿,谁不想让孩子获得幸福,但是,在这个年代,这个背景之下,又有谁能自由地做出选择。在这段难熬的日子里,哥哥刘允斌的鼓励,让刘爱琴逐渐走出悲伤。
而费尔南多同样也沉浸在痛苦之中,他曾找姨妈帮忙,但是他的家庭也是考虑到国籍上的差异,劝阻要理智。就这样,这段恋情无疾而终,而费尔南多在回国后,因车祸去世。
回国后,坚持父亲的教育方针,不搞特殊化
结束了异国恋情,刘爱琴选择回国。
但是从小就在苏联求学,她可以用熟练的俄语交流,要让她用中文发言,或者是写字她都做不到,另外,她只是纸面上知道革命,实际上她并不了解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
刘少奇为了能让女儿尽快适应国内的生活,与妻子王光美一起从头开始,叫刘爱琴认字读书。
刘爱琴也对自己不会中文的处境感到恼火,她抛弃一切回国,就为了能将自己在苏联所学到的,报效祖国,可现在连话都说不明白,和谈报效。
她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学好中文。
不仅如此,刘爱琴还研究中国社会,包括阶级划分等在内,只有了解国情,才知道如何去奋斗。
刘少奇在对于子女的教育上,与其他的老一辈革命家一样,坚持不搞特权主义,所以,刘爱琴与哥哥,完全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上学,找工作。
刘爱琴顺利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上学期间严格履行父亲的教育理念,不搞特权。
平时的学习中,刘爱琴都是住校,周末的两天休息时间,刘爱琴就会回家住。
刚开始,刘爱琴会坐车回家,被父亲发现后,遭到严厉批评。
刘少奇表示,车辆是国家的资源,为了让需要的人工作用的,上下学就不要坐车了,怎么都能回家,要是路太远,就坐公交车。
尽管,刘爱琴想要按照父亲的要求行事,但是她毕竟还是会忽略一些小事,这正是细节,让刘少奇认为女儿还不够努力,不够刻苦,在她入党这件事上设下了关卡。
刘爱琴在大学本应是可以从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
但是,刘少奇给学校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刘爱琴不能成为党员,因为她并没有具备党员的资格,在思想上太想当然,政治上也缺乏历练,还处于幼稚的阶段。
阻止自己入党的并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父亲,刘爱琴也明白了父亲其实从来都没有满意过,而自己确实是有这么多的不足,应该加以改善。
而自己需要做的并不是向父亲抱怨,也并不是挫败,而是成长起来,目光长远,真正地做一些让父亲刮目相看,一改往日态度的事情来,刘爱琴接受了来自父亲的质疑。
与此同时,刘爱琴与父亲安排的巴彦孟和开始交往,并结为夫妻。婚后,她得知费尔南多也结婚了,新娘是一位俄罗斯姑娘。
今年时隔多年,她还是伤感到痛哭。
为了能让父亲看看自己的能力,国务院开始精简机构,动员干部下放劳动和支援边疆建设,刘爱琴滋生了想要去边疆的想法。
恰好,父亲也有此意,找到女儿讨论关于边疆建设的看法, 与父亲的商量之下,刘爱琴决定与丈夫巴彦孟和一起去边疆建设。
92岁病逝,临终前嘱咐后代,不要从政
经历了年幼丧母,被卖做童养媳;长大后,谈了异国恋,又无疾而终;中年经历了2段婚姻,刘爱琴的一生可谓是风波不断,晚年的她可以尽情地享受生活中的平静与安宁。
她自己回忆一生,这样说道,
“我从不抱怨生活给我的一切,我希望所有的父母儿女都能够幸福”。
92岁的她,在临终前,告诫子女远离政治。
(参考文献:《我的父亲刘少奇》、《血色大地的女儿 刘爱琴传记》、《女儿的怀念 回忆父亲刘少奇》)
作者/星仔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刘少奇长女刘爱琴:做过童养媳,嫁过外国人,临终嘱咐后代勿从政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