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糜芳能力平庸,胸无大志,没有主见和信仰,更没有大局观,就是个混日子的普通人。关羽给他点压力,孙权给他点温暖,傅士仁投降了,多种因素刺激下,糜芳头脑一热,便投降了。
与其说早期糜芳跟着刘备到处流浪,不如说糜芳是跟着他哥糜竺到处流浪,糜芳基本都是跟着糜竺的脚步走的。糜芳根本就不用操心,估计是糜竺怎么干,他就怎么干,糜竺要他干嘛就干嘛。
刘备创业初期,糜竺是他最得力的帮手,虽然糜竺的谋略、军事能力并不突出,但是他家有钱,会做生意。
糜竺是徐州的富商,不是一般的富有,“僮客万人,赀产巨亿”。《搜神记》讲糜竺从洛阳回来,搭载妇人,目不斜视。妇人是天使,要去烧他的家。但感恩糜竺,故意放慢行程,让糜竺提前赶回去把财物搬出来。故事虽然是假的,但是也反映出糜竺的为人。
糜竺先是跟着徐州陶谦混。曹操远征徐州,刘备跟着田楷来徐州支援,随后刘备也转投陶谦。糜竺和刘备估计就是在这段时间玩到一起去的。
陶谦病重时,糜竺就建议陶谦将徐州交给刘备。陶谦死后,糜竺又带头迎接刘备,奉刘备为徐州之主。这是刘备第一次过当诸侯的瘾,从此糜竺也一直跟着刘备,不但资助刘备财力,人力,还将妹妹嫁给了刘备。曹操要上表推荐糜竺、糜芳做官,糜竺兄弟都不接受,决意跟随刘备。
后来刘备终于发迹了,有了自己的地盘,他也没忘记糜家兄弟,封糜竺为安汉将军,在诸葛亮的军师将军之上。糜芳成了南郡太守。
糜芳在这些年里,也没有特殊的表现,基本上都是在跟着糜竺的脚步走,看不出他自己有什么雄心壮志,或者立下什么奇功。
刘备也是懂得感恩的人,用高官厚禄回馈糜竺,又让糜芳去守南郡,可见刘备对糜芳有栽培之心,更重要的是信任糜芳。
糜竺去了成都,糜芳在荆州守南郡。城中失火,烧毁了很多军用器械,被关羽问责,糜芳心中害怕。孙权听说后,趁机与糜芳交好。糜芳感受到温暖,与孙权处得不错。
后来关羽出师北伐,又责怪傅士仁、糜芳提供军资不力,放下话来说回来收拾他们,搞得他们怕得很。
吕蒙白衣渡江,虞翻劝降了拒守公安的傅士仁。吕蒙又让将傅士仁带到江陵,糜芳一看,也跟着投降了。
糜芳离开了糜竺,就不行了,再遇上一个看不起士大夫的上司关羽,糜芳的日子也不好过,也就给了孙权送温暖的机会。
吕蒙敢出师打荆州,就是因为荆州空虚,更重要的是看不上傅士仁和糜芳,觉得他们不是守城打仗的料。这两人确实不是打仗的料,吕蒙白衣渡江,成功拔掉荆州在江边的烽火台,一直兵临城下,他们才反应过来。
糜芳要是仅仅没有军事才能也还好,守城也不需要多大的军事才能,守着就好了。江陵是荆州重镇,被关羽经营多年,易守难攻,不是说能打下就能打下的。只要糜芳死扛一段时间,找刘备、关羽求援,希望还是有的。
张辽守八千人守合肥,面对孙权十万大军,敢带八百人出城去浪。孙权攻城不下,准备退兵,差点又被张辽活捉。糜芳没张辽那么牛,守一段城池也并没难度的。
孙权第一次打合肥时,合肥就没有名将守城,兵力估计也不多,靠的就是城池的坚固。孙权攻了合肥几个月,眼看着城墙扛不住了,孙权却被蒋济的一封信给吓跑了。
但是糜芳不但打仗不行,还没有主见,也没有远大志向,更没有誓死追随刘备的信仰。看见傅士仁投降了,心里就慌了,也管不了那么多了,跟着就投降了。
如果糜芳有主见,有血性,有志向,有信仰,这时候的糜芳看到的不应该是危险,而是机会。机会从来都是与危险并存的。以前糜芳不是跟着糜竺,就是跟着关羽,现在终于有机会建立不世之功,应该果断去博一把。
张辽、乐进、李典相互也不和睦,李典甚至仇恨张辽,在关键时刻,他们都放下成见,相互合作,打出了合肥之战的威风,被千古传唱。
糜芳如果成功了,就是大功臣,再加上刘备的信任,那功名利禄全都有了。其成就不亚于合肥之战,关羽找他算账的那种小事都不值一提。
即使失败了,糜芳也尽力了,对得起自己的血性和信仰了。即牺牲了个人,也光荣了糜氏这个大家族。
糜芳投降,不仅仅坑了关羽,还坑了刘备和糜竺。虽然刘备没有怪糜竺,但糜竺有自己的自尊心,直接抑郁死了。
糜芳并非天生反骨,十恶不赦之人。他投降东吴后,被虞翻怼得羞愧不已。他还是有点羞耻心的,守荆州时不战而降,不排除有头脑发热,一激动就投降了的可能。如果他身旁有个主心骨给他出主意,或许又是另外的结果。
都说刘备会用人,更胜过诸葛亮。但是糜芳就是刘备看走眼的人。按道理来讲,糜芳跟随刘备多年,刘备不可能不了解他,可能是糜芳过去都是在糜竺的光环之下做事,刘备没看出来糜芳的本性。即使看出糜芳无能,也不可能看出糜芳会背叛自己。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有人问为什么糜芳能随落魄刘备飘零,却在刘备如日中天之时背叛?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