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和红军时期,我党没有在山东建立过一支红色武装,也没有建过一个红色政权,更谈不上创建革命根据地了。但是在抗战开始后,局面就大不同了。
在短短的八年抗战期间,我党建立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无论在总人口、党员、军队数量,还是歼敌人数等方面,都遥遥领先其他抗日根据地,成为了我党最大的抗日根据地,为坚持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及以后的进军东北展开辽沈战役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个成绩的取得,有一个人居功至伟,他就是黎玉。
黎玉生于1906年,原名李兴唐,山西省崞县人。
崞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故又有"三晋之锁钥"之称。战争年代,这个县出过很多将军,国共两党都有,可谓将星璀璨。
其中,国民党方面有徐永昌(一级上将)、续范亭(中将,后投奔我党了)、张培梅(中将)等。
共产党方面有开国上将赵尔陆。
1958年,崞县政府搬至原平镇,更名为原平县,1993撤县设市,山西省直辖,忻州市代管。
1988年以后,原平县又出了几位高级将军,如傅全有(上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张工(上将,原北京军区政委)、陈明山(中将,海军副司令员)等。
在家乡读崞县中学时,黎玉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6年7月,20岁的黎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任崞县中学党支部书记。
1929年,黎玉考入北平大学法政学院,1930年任中共北平市委市政工作委员会书记、职工部长,后又历任中共天津市委代理书记、石家庄中心县委书记、直中特委书记、唐山市委书记、直南特委书记,冀鲁豫边特委书记等职务。
1936年,黎玉被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往山东,恢复和重建了屡遭敌人严重破坏的中共山东省委,任省委书记。
抗日战争爆发后,黎玉领导山东省委发动山东各地的抗日武装起义,并亲自领导了徂徕山起义,兼任起义部队政委,打响我党领导山东人民武装抗日第一枪,点燃了山东抗日的星星之火,很快呈燎原之势。
从1937年11月到1938年3月,山东先后有十几个地区爆发武装起义。
1938年4月,黎玉赴延安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提出派干部和一个主力团去山东。毛主席同意了黎玉的请求,还认为一个团是不够的,说还要多派去一些。
在毛主席的号令下,八路军的正规部队有两支先后挺进了山东。
一是由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129师津浦支队为基础,组成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肖华任这个纵队的司令员兼政委,开创了冀鲁边平原根据地,控制了15个县的地域,兵力2万多人。
二是八路军第115师师部及第685团由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领,与地方武装合编后为苏鲁豫抗日支队,兵力8000人左右。抗日的烽火,燃烧在齐鲁大地上。
山东的抗日武装中,人数最多的还是黎玉任政委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由原地方起义武装为基础改编而成的,辖8个支队,活跃在鲁中、鲁南及胶东地区,兵力4万余人。
由黎玉担任书记的山东省委,在组织与领导山东抗战方面功劳很大。罗荣桓夫人林玉琴后来回忆说,罗荣桓曾这样说过:“抗日战争爆发后,山东在组织各地武装起义和组建山东纵队的过程中,担任山东省委书记、山东纵队政委的黎玉同志,起了重要作用。”
1940年,黎玉任山东战时工作执行委员会主任,参与领导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这个山东战时工作执行委员会,实际上行使的是山东省政府的职权。
1943年起,黎玉任山东军区副政委、山东战时行政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副书记。
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黎玉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8月,黎玉被公推为山东省政府主席,这是全国第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省政府。
也就是说,黎玉是我党领导下的首个省政府的首任最高首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做出了新四军北移山东的战略决策,并在1945年12月将山东分局改组为中共中央华东局,由饶漱石任书记,黎玉任副书记。
饶漱石担任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后,在山东土改和三查三整中,对黎玉进行了打压,给黎玉扣上了一系列“帽子”。
黎玉后来回忆说:抗战胜利后不久,有一位年轻干部在布置会场时自作主张贴了一条宣扬我个人的错误标语,由于发现得早,会前就撕掉了,并没有造成不良影响。这件事我当时根本不知道。然而,饶漱石听说后便借此大作文章。他在和山东各大军区负责人谈话时,借题发挥,说:“人家到处挂黎主席像哩,喊黎主席万岁哩。”“省府有黎玉派哩。”挑拨我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关系。我听说后十分气愤,在会上当场问他,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有此事,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竟瞠目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饶漱石是个廉洁之人,但工作作风确实有些霸道。至于黎玉有无突出个人的表现,这个事情也不好说。
陈毅在1954年批判铙漱石座谈会上有个发言,我们可从侧面了解当时的真实历史。陈毅是这样说的:“关于在山东反黎玉斗争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暴露了饶漱石抹煞历史、吹嘘自己的丑恶本质。反黎玉斗争,是先从罗荣桓等同志开始的,他们首先发现了黎玉的山头主义,并和他进行了斗争。以后我到山东,罗即与我谈过黎玉问题,我继续协同舒同、张云逸等同志和黎玉进行了斗争,并且请示中央。当时在中央批示下为了等待黎玉的觉悟,故对黎玉的问题未公开揭露。我们应指出,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前后对黎玉问题的处理是正确的。但问题是,饶漱石一九四八年在西柏坡报告反黎玉斗争时,完全抹煞了前两段的历史,而说是他个人如何发现、如何组织斗争、如何处理,完全说成是他自己一个人的功劳,大谈其成功经验。这完全暴露了他有意抹煞历史、吹嘘自己、把个人放在组织之上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本质。”
从抗战前夕到解放战争,黎玉一直在山东工作。1949年3月,黎玉随华东局南下,从此离开了工作了13年的山东。
建国初,黎玉任上海市委秘书长。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正是曾打压他的饶漱石。黎玉的日子,自然更难过了。1952年2月29日,黎玉被公开宣布撤销上海市委秘书长等职务,降为了上海市委劳动工资处处长。
由党的高级领导人逐步降为了一个小处长后,黎玉仍一如既往地做好分内的工作,从不抱怨,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大权在握的饶漱石这样对待自己的同志,确实有些过了。
1953年,黎玉调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作,1954年起担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农业机械部、第八机械工业部第一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等职务,为实现我国机械工业"从修配到制造"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86年5月30日,黎玉病逝于北京,享年80岁。他给子女们留下来两条家训:第一不从政、不当官,第二不经商。
黎玉有8个子女,都严守家训,后无一人经商从政,都是普通的劳动者。(刘继兴)
作者简介
刘继兴,生于1970年,199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作家,文史学者,传媒高管,太原市博雅奇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已发表作品达千万字,有
《刘继兴读史》
《魅力毛泽东》
《历史的迷踪:你所不了解的历史真相》
《哭泣的历史:正说走西口》
《历史上那些牛人们》
《历史上那些帝王们》
《民国大腕》
《民国秘闻》
《清朝原来这么有趣》
《毛泽东轶事》
《818你不知道的晚清》
《民国那些牛人》
《最雷人的历史趣闻》
《历史也能这般幽默》
《你所不知道的帝王》
《另类故史:谈资时代的历史爆料》
《最是惊艳民国范》
《风雅毛泽东》等书问世。
与此同时,刘继兴在华人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在台湾出版了面向全球华人发行的繁体版——
《你一定不知道的56个历史真相》
《荒唐!帝王不为人知的一面》
《震惊历史的50则黑色幽默》
《清朝的那些秘闻趣事》
《历史老师来不及教的幽默奇闻》等9部书籍。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他是我党最大抗日根据地创始人,位高权重,建国后却降为了小处长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