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夏官·诸子》:“若有兵甲之事,则授之车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军灋(‘法’的古字)治之。”
无规矩不成方圆,虽然古代战事不断,但军队必须得有军法,才能让各军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尚书》中的《甘誓》、《汤誓》、《牧誓》,都是两千多年前的军法。
为了让士兵们英勇杀敌,统帅军队的人就会严正声明,如果不听从军令,不仅自己会被杀,妻子、儿女都会被杀掉。殷商时期开始设置专门掌管军政和军赋的“司马”,春秋战国时期,“司马”仍是部队中执行军法的职位,并且出现了可调动军队的虎符。
虎符一般为铜制,做成伏虎形状,背面刻有铭文,分两半,一半由君王保存,另一半在将帅那,并且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一个兵符不可能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
现存最早的虎形兵符是战国时期的“辟大夫虎节”和“韩将庶虎节”,兵符是重要的信物,在古代历史上,兵符的形状、刻铭以及尊卑等都有变化,因此一旦丢失,就失去了这部分的话语权,而得了兵符的人,并可调动军队。
据《史记》记载,秦国发兵围困赵国的邯郸时,赵平原君向魏国求助,魏王虽然派出了10万大军,但因为对秦国产生畏惧,所以只是驻军观望。
但赵平原君的夫人是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姐姐,信陵君没有坐视不理,因此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窃取了魏王的虎符,从而调动了大军,解救了被围困的赵国。
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兵符,就不能够调动军队,但如姬窃取魏王虎符一事也给后代君主留下了教训,因此对兵符更为严苛,如果皇帝丢了兵符,是不能再造一个。
这就要从兵符咋做的说起,军权是大事,因此兵符在防伪方面做得极为精湛,以现今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秦阳陵虎符为例,秦阳陵虎符为青铜器,是秦始皇发给阳陵守将使用的兵符。
首先工匠将虎符的形状雕刻出来,再刻阴文,镶金丝,最后打磨光滑,虽然步骤只有那么几步,但却是极难的事情,制造虎符的工匠通常是万里挑一。
而且有些东西是除了皇帝能够拥有外,其他人都不可使用,所以材料方面也是一大难事,其次就是上面的错金篆书铭文,想要“复制”出另一个一模一样的秦阳陵虎符,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秦朝虎符上的铭文虽然是错金,但汉朝虎符却是多错银,西晋虎符通体有虎斑条文,不能容字……
值得一提的是,兵符不一定都是虎符,唐朝时候就忌讳“虎”,因此改为了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为了龟符,隋朝时候用的则是麟符。
不得不说,在工艺制作方面,古代人讲究的就是一个“精”字,不少东西是独一无二的,另外皇帝毕竟是“高危职业”,若是能够调动军队的兵符可轻易再造,意味着皇帝所受到的威胁是很大的。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如果皇帝丢了兵符,为啥不能再造一个?专家:你仔细看兵符咋做的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