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1535期)
在近代史中,杨虎城有着其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盖因他和张学良联合发动了一起改变历史的大事件——西安事变。
该事变的发生,对于中国抗日、乃至国共两党的发展,都有着某种不可估量的意义。不管怎样,杨虎城在不小心影响历史走向的时候,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在历史上这种相互作用的例子,其实很多。
单就杨虎城的一生来看,西安事变对他个人的影响还是非常严重的,也可以说是致命的。西安事变是中国抗日的福音,但后果却是杨虎城乃至其全家的噩梦。
在杨虎城被这个噩梦笼罩之前,他发动事变的原因是,杨虎城和张学良都认为当时日寇侵华,可谓是大敌当前,国共应该合作,一致对外。但是当时蒋介石的政策则是先剿共后抗日,该政策激起民愤甚重。于是,杨虎城和张学良都曾向蒋介石谏言,希望实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但是谏言无果。
最后,蒋介石不但不听劝言,反而一意孤行继续贯彻自己的政策,并且在1936年12月5日召开了一次专门的会议,安排部署了第六次围剿的作战方针,并且把第六次围剿开战的具体时间定在该月的12日。
杨虎城和张学良在蒋介石身上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两人互相通气,并且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既然用语言劝谏不管用,那就换一种方式劝谏吧——这就是兵谏。而且把兵谏的时间,定在蒋介石预定的第六次围剿发布动员日——1936年12月12日。
当时蒋介石住在西安华清池,12月12日早上5点,蒋介石被外面的异常声音惊动,从后窗跳出,结果因惊慌失措,身手不够灵活,还把后背给摔出了伤。当然,蒋介石是逃不掉的,西安已经被杨虎城和张学良的部队控制。
同日,蒋介石和自己带来的国民党高层,全部被扣押控制后,杨虎城和张学良就以国民政府的名义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改组南京政府”等八项政策。
但是该事件发生后,立即引发了各界的强烈反响,后来宋美龄等国民政府要员来到西安,经过十余日的和平谈判,在1936年12月25日,蒋介石等被释放,蒋介石于当日乘机离开西安,翌日回到南京。
蒋介石的离开,堪比“放虎归山”。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厄运就来了。从性格来说,蒋介石属于那种有仇必报的。更何况,杨虎城和张学良对他所做的事,可不是一件小事,绝非小仇小怨。所以,从私人立场来说,蒋介石岂能甘心咽下这口恶气?从大的方面来讲,更岂能对此二人放心?所以,他对张学良和杨虎城是必定要采取措施的。
虽然张学良也担心,蒋介石以后会报复,所以在随同蒋介石离开的时候,把自己的部队专门交给杨虎城,可能是想留一张牌,确保自己的安全。但是这又岂能阻挡住蒋介石报复他们的步伐呢?实际上,在张学良跟蒋介石离开的那一刻起,蒋介石已经在开始实施报复行为了。
因为张学良和杨虎城合为一处,收拾起来自然多些麻烦,所以先分之。但张学良跟随蒋介石回到南京后,从此之后,整个余生都在软禁中度过。张学良就这样成为笼中之鹰,再无翱翔之良机。
杨虎城虽远在西安,握着张杨之兵权,但是毕竟孤掌难鸣。到1937年1月,此时距离西安事变才没过几天时间。在蒋介石的南京政府之操作之下,杨虎城的兵权已经被剥夺,名义上还是撤职留任,实际上杨虎城已经在被逐步架空。再过半年,到6月份的时候,杨虎城已经被逼离国。当然,当时给杨虎城出国之名义是去欧美诸国考察,但实际不过是一种变相的驱逐而已。
在此时,杨虎城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有两层:一层是私人矛盾,一层是政策矛盾。抗日政策矛盾,是之前都已经有的,那就是有关抗日的问题。私人矛盾,则是在西安事变中攒下的。
尤其是杨虎城在去国的时间里,继续在宣扬自己的抗日思想,也就是国共合作才能把日军驱逐。在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倘若杨虎城如果一直在国外呼吁,或者通过国外开展工作,对国内抗日进行支援,比如支持共产党,不回国,那么他和他的家人,应该是可以安全度过一生,至少可以逃脱蒋介石的魔手。
但是因为性格原因,或者因为追求因素,杨虎城他是一个军人,而非一个外交家或政客,他必然是要把自己的抱负在疆场去实现的。因此,对于他而言,在各国游走宣传一万遍自己的抗日思想,都不如亲临阵前杀退一个日寇来得过瘾。因此,他在国外只呆了了一个多月后,听闻爆发了“七七事变”,日军已经开始全面侵华。身为一名军人,他是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杀敌雄心了,于是,他开始给蒋介石发电报,请求回国效命,进行抗日战争。
但是,他的请求,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
蒋介石拒绝杨虎城,原因其实很简单,就因为上面提到的那两个矛盾。
私人矛盾,造就了怨恨和不信任,抗日政策矛盾,更是令蒋介石反感。
多次致电回国参战抗日的请求被拒绝后,杨虎城心想国内抗日,又不是蒋介石一个阵营,毕竟还有共产党,还有更多的爱国组织,回到祖国必能实现抗日抱负。于是,在1937年11月底(12月初),他从法国偷偷回到香港。但是很遗憾,他和家人、副官一下机场,就被蒋介石的“魔爪”戴笠截住了,这位特务头子采取手段,把杨虎城诱骗至南昌。从此,杨虎城的抗日沙场梦被终结,换之而来的是漫长的12年牢狱生涯。
从1937年至1949年,这12年中,他在监狱中忍受着无尽的痛苦,比如其妻子谢葆真的被折磨而病死。在1949年,有关杨虎城的命运倒是出现过一个小小的转机,那就是随着内战形势的变化,国民党节节败退大势已去,该年据说亲共的李宗仁下达了释放杨虎城的命令,但是该释放命令并未被执行。结果,一转眼就到了该年的9月份。
随着解放军的进攻节奏,重庆眼看不保,蒋介石在放弃重庆之前,对毛人凤下达了一道命令:处死杨虎城全家。
毛人凤接到命令后,立即安排了几个特务进入狱中具体实施迫害。
在几个特务中,比较有代表的有两位,其中一位叫杨钦典,另一位叫杨进兴。
杨进兴,1917年生于浙江省宣平县。23岁成为军统一员,后来曾经担任过戴笠的侍从副官。1946年调任白公馆看守所后,一直在此任职,先后从一般的看守,一路升到白公馆看守所的一把手,即所长,或看守长。根据史料统计,单是丧命于此人魔掌之下的革命志士之性命,就多达300余人。其心肠之狠毒,其手段之残忍,令人不寒而栗。比如曾担任中共四川负责人的罗世文,被其用汽油浇身烧死,比如曾将市区新世界饭店关押的三十二人悉数杀死,一个不留。
作为白公馆看守所的看守长,杨虎城一家8口的死亡,与他也是自然难脱干系。在9月6日,他奉命带着特务杨钦典、熊祥、王少山、林永昌等入狱,杀害了杨虎城、幼子杨拯中、幼女杨拯贵一家,以及杨虎城的秘书宋绮云和夫人徐林侠等,一共8人。
当然毛人凤在安排此任务的时候,也要求他们做到不留痕迹不留罪证,以免令蒋介石遭受舆论的指责。因此,在杨进兴的具体操作中,他们手段残忍,先用匕首将此8人全部杀死,然后又用硝镪水把尸体毁灭。
参与执行该次残忍任务的特务,还有一个叫杨钦典。杨钦典当时是白公馆看守班的班长。当时他也是杀害杨虎城一家及秘书等人的直接参与者。
死于他手的,最令人心疼的要属杨虎城秘书宋绮云的孩子宋振中——他年仅8岁,我们小时候的课本中有一篇课文讲的就是他,他还有一个更著名的外号,叫“小萝卜头”。当时,杨钦典觉得用刀杀了这个孩子太残忍,便换了一种方式,想用双手掐住“小萝卜头”的脖子,使其断气,以结束这个孩子的生命,但是另一个特务直接用刀,一刀刺死了宋振中。
那么残杀杨虎城一家(秘书一家与杨虎城已如家人)的杨钦典和杨进兴结局如何?一个被枪决一个竟然活到89岁。那么这两个沾满革命志士鲜血的特务为何结局如此不同?原因还真值得一说。
此二人有着本质的区别,杨进兴是骨子里已经坏了,专事残忍杀害革命志士为己任。而杨钦典出身贫苦之家,先后做过胡宗南麾下的骑兵、蒋介石、宋子文等人的警卫。1948年,被调往白公馆看守所担任班长。
在1949年9月6日,他虽然参与了残害杨虎城一家的任务。但是在“11·27大屠杀”之后,当晚11点,杨钦典做了一件积德行善的大事:当时留守白公馆看守所的只有两个人,一个叫杨钦典,一个叫李育生。当时上级给的命令,是他们杀害关押在其中的19个革命志士,这其中包括《红岩》的作者罗广斌等。
但是在此紧要关头,杨钦典决定弃暗投明,于是,他放下手中“屠刀”,打开黑暗监狱的大门,把这19个革命志士全部给放走了。
因为杨钦典已经弃暗投明,所以他并没有跟着蒋介石的队伍跑,也没有躲起来,而是在11月30日的下午,跟着罗广斌到重庆市公安局去自首了(此时的重庆市已经被解放)。因为有罗广斌的证言,公安局根据杨钦典的情况,定性为“将功补过”,并且还给他安排了工作,就在公安局上班。
但是杨钦典经历过战争种种之后,非常思念家乡,就谢绝了工作的安排,表示想回家去。人民的政府当然不会为难人民了,所以就给杨钦典发了路费,让他回家去了。
不过后来,因为中国进入特殊历史时期,杨钦典这样的人,毕竟是有历史黑底的,所以就被逮捕抓进了四川第一看守所,在这里,一关就是20年。直到1982年,他才在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重审中,恢复了其自由。但是等他回到家里时,妻子已经在他被关押期间去世。
后来,杨钦典在子孙的陪同下,多次前往重庆,去缅怀革命先烈,并且痛陈往事表示悔悟,用现身说法。《红岩》的作者罗广斌也在回忆录中,对杨钦典的功劳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他写道:
“……如果没有杨钦典的将功折罪,白公馆剩下的19个人会全部被杀死……”
也正是因为在紧要关头,杨钦典选择了悬崖勒马,使得他能够得以善终。
在被恢复名誉后,杨钦典在老家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大刘镇周庄村过着儿孙绕膝的幸福生活,一直活到2007年7月17日,因病不治而去世,寿长89岁。如此高龄,人们都说是他救人所积的福报。
说了杨钦典,再反看另一位特务杨进兴的结局,却是截然不同。杨进兴是个顽固的双手沾满了革命者鲜血的刽子手,在蒋介石节节败垂死挣扎的时候,他依然选择了黑暗。前期是屠杀革命者,到了后期却选择钻入华蓥山打游击,继续为老蒋卖命。但是随着解放军的一步步胜利,杨进兴见没了战斗的资本,也没了希望,这时候,他倒是想起来惜命了。为了活命,他装扮成贫农,改名叫杨大兴,然后来到四川省南充县青居乡三村潜伏起来。
这个杨进兴,蒙混的技术倒是不错,在这个村庄不但活了下来,还做起了互助组和乡里的先进人物。所谓枪打出头鸟,杨进兴引起了南充县青居乡普选办公室的怀疑,遂报告给了公安局。南充县公安局费了好大一番周折,才查明杨大兴就是杨进兴这个历史事实。于是,在1955年6月11日晚上11点,杨进兴被抓进了石板坡监狱。
经过40余日的审讯,这位恶贯满盈的刽子手终于承认了杀害杨虎城等人的经过。虽然这个刽子手已经认罪,但是因为程序问题,直到1958年5月16日,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终于召开宣判大会,对杨进兴进行宣判,因其罪恶深重,被定为死刑。紧接着,杨进兴被押到刑场,枪决处死。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对杨进兴的枪决执行得有点晚,但是恶有恶报的结果,他终究没有逃掉——如此,对于逝者,也算是一个交代。
(文/说历史的女人·绿火)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残杀杨虎城一家的杨钦典和杨进兴结局如何?一被枪决一活到89岁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