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选秀”这两个字,我们都会想到电视上那些非常火爆的选秀节目,有唱歌的、有跳舞的、也有玩喜剧的,各不相同,观众在看的过程中也能一饱眼福,但是在看到选秀节目结局的时候,通常会大跌眼镜。
因为很多选秀节目的过程挺像样,但结局都跟闹着玩一样,好像不太合理,于是大家就琢磨,这其中肯定有内幕。
而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个“选秀”和现在电视上的选秀形式不同,目的不同,但是相同的是,在这些选秀节目的背后,也有一些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东西存在。
而这个,就是古代宫廷的选秀。
“选秀”这个词儿最早是在清朝开始出现,“秀”并不是指的第一名,也不是特别漂亮的意思,而指聪明漂亮的秀女。
说得再简单粗暴一点,就是宫里皇上或者王公贝勒啥的,找一群漂亮的小姐姐,然后给自己选妃。
选秀有一个非常严格的制度,首先在形式上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三年一次,通常是王公贝勒为了给自己选媳妇举行的仪式,而另外一种是一年一次,这是为宫里选宫女的仪式。
而且选秀的过程有着非常严格的筛选制度,首先就是相貌端正,身体健康,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但是这里有一点特别有意思,就是要求秀女相貌端正,身体健康,但是不特意要求容貌漂亮。因为古代人认为好色是让人不耻的东西,更何况你还是一国之君,又不是去KTV包场的王总,怎么能特地去选漂亮的女孩呢,那不是国家的奇耻大辱吗。
其次就是等级观念很重,比如选宫女都是从地位较低的家庭中选来的,而选妃子则必须是在贵族小姐中选出来的,而且那些贵族小姐如果能被皇上选中就可以当妃子,即使选不中,她也可以成为其他王公贝勒的福晋或者夫人等等,但绝不会沦为宫女,还是应了那句话:投胎是个技术活。
而且选秀的程序也非常复杂,首先就是王公贵族向户部把自己家适龄女儿的个人资料先呈报上去,然后皇上挑一个比较好的日子,跟户部的人说:“某天我不忙,我们就在这天选媳妇吧。”
然后,户部再去通知这些王公贵族们,让他们提前准备好,而且在那天的时候,各家各户就提前一天备好骡车,把女儿送到宫里。
这个时候有的人家庭并不富裕,自己家没有骡车怎么办呢?那就要临时雇一辆,就跟现在网上拍视频的小姐姐一样,自己家没有豪车怎么办,可是要装门面呀,干脆到车行去租一辆,或者只要直接到4S店包一辆,拍个视频之后再还回去,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然后等到了选妃那天的时候,车队就到神武门报到,然后有人就先吆喝说:“应选女子按年龄排好队”。
然后,把这些秀女带到御花园,让皇帝太后们挨个挑选。
在看电视的时候,上面那些等待挑选的秀女一般都是二十多岁,但是在实际历史中,也只有十三岁到十六岁左右,超过十七就叫“逾岁”,就不能再参加选秀了。
而且选中之后可以留下名牌,称为“留牌子”,没选中就称为“撂牌子”,留牌子的入选之后就回家等圣旨,或者皇上会把你指定给一些阿哥或者王爷,然后嫁过去。
而有的运气不好虽然被皇上选中了,但是,一不小心被皇上忘得一干二净,这就尴尬了,像这样的就得一直等着,甚至等到二十好几都嫁不出去。
那为什么说在历史的选秀事件中还存在一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幕呢?
就是因为即便皇上是一国之君,历史上都说什么贵为天子,但是他在自己选媳妇这事上,仍然是不能自己做主,就比如慈禧给光绪选妃的事一样。
光绪帝登基之后,慈禧就成了皇太后,选秀的大权也自然在自己的手里。
据说有一次,光绪跟慈禧在选秀的时候,光绪一眼看中了容貌出众的一个秀女,就拿着要送给皇后的玉如意递给他,这个时候慈禧急了,就说:“娶妻应娶贤。”
意思就是让光绪不要挑长得漂亮的,要挑一个贤惠的。
而慈禧真的是为光绪帝着想吗?当然不全是,她有自己的小私心,因为她想让光绪选自己的一个侄女,因为慈禧弟弟的女儿那天也参加了选秀。
光绪帝听到慈禧的这一声“提醒”之后,吓得不敢往前走。
这个时候李莲英便上来硬把皇上“扶”到慈禧侄女面前,就这样,慈禧的侄女就成了光绪的正统皇后,也就是后来结束了大清统治的隆裕太后。
据说后来光绪和隆裕结婚之后也不是特别高兴,甚至很长时间内一直拒绝和她同房,就是因为没有感情。
就好像现在的年轻人一样,父母介绍的就是不怎么乐意,总琢磨着还是自己认识的靠谱一些。
所以啊,皇上也不能随心所欲地为自己去选媳妇,即便是一国之君,说什么贵为天子,但是自己娶媳妇的事也不能自己做主,还是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所以对于古代的选秀来说,看似有一个公平严格的选妃过程,实际上也是掺杂着某些特殊内幕的形式主义罢了。
作者|今夜文学
为自己的灵魂找一个文学的归宿,用文字与您温暖相伴。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从慈禧侄女的“上位史”,看古代选秀的背后故事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