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五代十国记后梁篇13(结局)-篡唐祚朱温称帝,损德行二代亡国

历史 听海潮

微信搜一搜

听海潮

书接上文,朱温眼看着受禅称帝的打算暂时实现不了,正在郁闷之际,魏博节度使罗绍威派人求援。

原来是幽州兴兵来犯,来势凶猛,而牙军趁机闹事,罗绍威自己应对不了。

魏博六州连接河朔和中原,地理位置非常险要,并且河朔地区刚刚降伏,还不稳定,如果魏博出事,势必累及河朔,导致前功尽弃。

考虑之后,朱温命客将马嗣勋率长直军一千进入魏州,诈称为梁王爱女设祭——因为朱温的女儿先前嫁给了罗绍威的儿子,此时刚刚病死,打算和罗绍威里应外合,一举剪除牙军。

魏州人都对马嗣勋率人前来致祭的举动并没有什么怀疑。夜里,马嗣勋率人会同罗绍威的数百亲兵一起袭击牙军营寨,将七千多多牙军及其家属全部杀死,连婴幼儿也不放过。

经此一役,魏博牙军的势力被彻底铲除。

有学者分析说,唐朝衰落始于魏博牙军兴起,而唐朝灭亡却直接由于魏博牙军的灭亡。为什么呢?咱们以前交代过,魏博牙军是魏博军的王牌,骄悍难制,不服朝廷管束,直接导致各地藩镇纷纷效仿,唐朝因此走向衰落。而魏博军作为第一强藩,有它在,便可以维持藩镇割据的局面。它虽然灭不了其它诸侯,但其它诸侯也奈何不了它。这就形成了一种各藩镇相互制衡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取代唐朝自立为帝。

而如今魏博牙军被剪除,最强藩成了梁国的小弟,原先平衡的局面就此被打破,这样就使得唐朝政权被灭成为了可能。

但这种说法其实有些牵强。因为在魏博牙军被剪除之前,朱温已兼并了周围的几个藩镇,降伏了河朔地区,并且压得李克用和李茂贞无法出头,即便魏博军不服,跳出来跟朱温对着干,按照朱温当时的实力,也有充分的把握将其灭掉。并且,咱们前文已经说了,在此之前朱温已经将唐朝朝廷掌握在手中,随时准备取而代之。

没有牙军在内捣乱,朱温和罗绍威旋又击败了来犯的燕军和晋军,于是魏博六州稳定。朱温在魏州歇兵半年之久,借机向魏博索要大量军饷物资,魏博的府库几乎要空了。虽然解除了幽州、河东和内部牙军的威胁,但由于朱温的趁火打劫,魏博从此衰落下去。魏博节度使罗绍威肠子都悔青了“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魏博势力既衰,北不能抵御河东和幽州,南不敢得罪汴州,于是罗绍威干脆向朱温进言,劝其早日称帝,至少自己能做个从龙功臣,可保魏博无忧。

这时,唐哀帝在其他大臣的建议下,再次派人向朱温表达了禅让的意思。朱温心里很高兴。史书上又说了一些在此期间的种种离奇事件,比如朱温家庙里生出五色灵芝,家庙神主上自动出现了五彩衣服,凡此种种,您当故事看看就好,咱就不多扯了。

天祐四年,即公元907年,唐哀帝正式下诏禅位给梁王朱温,享国289年的大唐王朝走进了历史。朱温登基,改国号为大梁,史称“后梁”,以区别于南北朝时期的萧梁,年号开平,改汴州为开封府,定为都城。这标志着中国这块土地进入了一个长达近四百年的大分裂时期,直到公元1279年,元朝重新实现统一。

唐哀帝被贬为济阴王,不久,被朱温派人杀害,可叹唐昭宗、唐哀帝父子先后均被朱温杀害。曹丕篡汉善待山阳公,司马昭灭蜀厚遇安乐公,而朱温却不能容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咱以前说过,这人底子就是一个市井之徒,远到不了曹丕、司马昭那个境界,只是机缘巧合,一朝得志。

子系中山狼!

不过,有道是天道好还,杀人嗣者人亦绝其嗣,朱温本人断子绝孙并非没有来由。

此时,朱温的梁国占据了黄河中下游的土地,南抵江淮,北至幽燕,西起关陇,东到海滨,在同时期的中原诸政权中所占土地面积最为广阔,此后相继的四代——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所占据的土地也大致是这个范围。

不久,蜀王王建不承认后梁的正朔地位,也自立为帝,建元“天覆”;淮南、江南东部、北部一带已为杨行密占据,国号为吴;山西一带为晋王李克用占据;关中西部为岐王李茂贞占据。

除上述地区以外,其它中原各地诸侯纷纷奉后梁为正朔,但这些诸侯名义上归附后梁,实际上形同独立。比如吴越钱镠,同淮南暗通款曲,幽州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同河东、契丹互为倚重。

同时期,在中国北部的广阔疆域上,崛起了契丹族,建立了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后来又改回“契丹”);西北,党项族正在崛起,后来在北宋时期建立了大夏,史称“西夏”;西域一带也有大小百十个政权;西南还有吐蕃和大理。

其它政权咱以后会说到,眼下继续说后梁。

朱温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从黄巢手下的一名小卒,一跃成为统治半壁江山的一国之君,此时的朱温已经五十五岁了,距离其生命终点还有五年时间。

一提起朱温,在民间可算得上鼎鼎大名,只不过是臭名而已。各类民间小说说他生活作风如何不检点,本来对于帝王来说,这根本就不算个事儿。但朱温干的是那种最招惹街谈巷议的事情——“扒灰”。加上通俗小说的演义,直接把朱温描绘成了一个荒淫无耻的大色魔。

但是翻看史书,你就能发现朱温的另一面。

朱温建国之后,像历代明君一样,重视农业生产,《旧五代史.梁祖纪》里多次记录其考察农业生产的活动。而且他下旨招徕逃散的百姓,减免他们的赋税。对于发生水旱灾害的地方,其租税也往往予以免除。朱温还告诫地方官吏不得在正税之外再加摊派,以免引起百姓逃亡。

宋州发生水灾,节度使朱友谅——朱温的侄子,献上一株罕见的一茎三穗的麦子,说是祥瑞之兆。朱温派人严加申斥,说丰年献祥瑞没话说,现在你的治下发生那么大的水灾,你献的什么祥瑞!于是将朱友谅调离岗位,同时罢免了当地的县令。

朱温还很重视人才,用求贤若渴来形容丝毫不过分。他多次下诏,要求各地官员大力举荐人才,而且还特意关照如果有被前代恶意打压而不得志的人员,官员一定要予以举荐,经过考核,授予相应官职。

鉴于连年战争,民生凋敝,朱温提倡节俭。自己的宫中不用奢侈的装饰,同时要求官员们也不能用奢侈品作为进贡给宫里的礼物。朱温任命一个地方官,该官员送厚礼谢恩,朱温怕他今后以此为借口搜刮百姓,就把礼物还给他,并告诫其以后不许这么做。

有一次,朱温巡视路过朝邑,见当地武将的位置在县令之上,有人告诉他说这个武将是个老革命了,级别高。朱温说县令是长于文治的人,而武官只管抓捕盗匪,而且武官多是当地的老百姓,位居父母官之上,没有道理。于是下诏,所有地方的武官级别不得高于当地州县长官。这个觉悟,比刘邦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要知道刘邦是被陆贾教育了一顿之后才明白“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的。

每次看到史书上的这些记载,我实在难以把这个人和荒淫无道联系起来。但是,你要只看这些就给他下结论,那你就太年轻、太单纯了,而且还有些幼稚。

跟同时期其它军队一样,朱温的军队也经常搞屠城,当然了,他不会像秦宗权那货一样对所有地方搞无差别对待。朱温建国之后态度有所转变,他曾下诏军队所到之处不得毁坏老百姓的房舍、田地,不能抓妇女、壮丁。毕竟已经成立了朝廷,公司已经上市,再干那些事情,就跟自己在“招股说明书”(登极诏书)里宣称的“天命所归”差得太远了,自己的政权也就失去了合法性。

朱温管理军队极其严苛,他规定在战斗中,一个小队的头目战死,其他活下来的士兵都要被斩首,这种管理方式被称为“跋队斩”。这招是跟隋朝的杨素学的。这样一来,活下来的士兵也就不敢再回营了——除非脑子不好使,于是纷纷逃亡。朱温又下令,让所有士兵都在脸上做记号——纹面,看你能跑哪儿去!朱温到底是街头无赖出身,他想不到自己的这个创举直接造成了此后中原汉族军队素质的大幅滑坡。虽说那时候当兵不需要什么学历,但好好的人谁也不愿意在脸上做记号,那年头还不流行刺青,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不能轻易毁伤的。这样一来,愿意去当兵的不是流氓无赖,就是亡命之徒,军队纪律可想而知。所谓“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个社会观念一旦形成,想扭转可没那么容易,于是后来的有宋一代,军队的战斗力都不怎么强——当然还有其它原因,咱们后面再说。

另外,史书记载朱温性情“雄猜”,时刻想着“总有刁民想害朕”。他刚被封梁王那段时间,身边的人稍有一点不顺他的意,就被杀掉,搞得手下人每天上班之前都要先跟家人作告别,晚上回家后终于长出一口气——又活过一天!

后来看朱元璋的所作所为,我一直有种错觉,以为是朱温转世投胎了。巧合的是,他俩不仅共一个姓,而且都是安徽人,老家还挺近,都有位贤德的夫人……

晚年由于跟晋军作战失利,朱温心情烦躁,功臣部将往往因为一点小过失就被他杀掉。有一次驻跸相州,朱温看到军马很瘦,就下令把左龙骧都教练使邓季筠、魏博马军指挥使何令稠和右厢马军都指挥使陈令勋这三个将领给腰斩了。这三个人都是功臣宿将,死得也够憋屈,居然还没马值钱。

有一次巡视到白马屯,朱温召随从官员一起吃饭,来的人不多,毕竟吃个饭又不是啥大事。朱温派人去催,估计嫌官员们不给自己面子,这时候心里已经有火儿了。有几个官员还是来晚了,朱温二话不说,直接命侍卫将后面来的几个官员当场砍了。吃顿饭居然都能吃得这么血腥。

至于朱温的那些生活作风问题,《旧五代史.梁书》里也有明确记载,咱们说过这本史书是比较给朱温面子的,它居然都这么写,那说明这事是可信。当年为抢唐昭宗,朱温率军到华州的时候,居然把投降的节度使杨崇本的老婆给睡了,气得杨崇本又投靠了李茂贞。朱温就连自己的亲信、狗头军师敬翔的老婆也不放过。敬翔的老婆刘氏原本是徐州节度使时溥的小妾。朱温灭了时溥之后,一看刘氏颇有姿色,就把她睡了。睡完之后又赏给了敬翔。但朱温仍然经常召这个刘氏到自己住处谈论人生。敬翔起初不满,但后来干脆装不知道。有一次朱温到宰相张全义家窜门,竟然把张的老婆、儿媳都侵犯了。对待宰相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这厮后来无耻到让儿媳妇侍寝,而他那几个儿子居然还乐得让老婆在老爹身边当自己的线报。一窝禽兽。

当年元贞张皇后(就是前文所说的张小姐)在世的时候,尚且能对朱温有所制约,可张皇后在朱温登基之前就去世了(皇后的身份是追封的),这下朱温如同断线的秤砣一样,直线堕落下去。张皇后临死之前,对朱温有过一番劝诫,让其“戒杀远色”,但很明显,朱温一条也没坚守住。

朱温一直都很喜欢义子朱友文,让他当了东都(开封)留守,并且还封为博王。朱友文的老婆王氏也把朱温伺候得很好,于是朱温就让王氏给朱友文送信,准备让其接班。二儿子朱友珪的老婆张氏也不是善茬,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朱友珪。朱友珪着急了。恰好这时候朱温下诏将朱友珪贬为莱州刺史,当时被贬的官员一般都紧接着会被杀死。朱友珪彻底慌了,于是就联合禁军将领韩勍,带兵闯入内宫,杀死了朱温。希望朱温临死前还能想起他当年是怎样杀死唐昭宗的,希望他还能记得朱友恭被杀之前说过什么。

朱友珪杀死老爹之后,秘不发丧,矫诏让同样驻守开封的四弟朱友贞杀死了竞争对手朱友文,然后才宣布朱温的死讯,紧接着自己登基。不久,朱友贞发现自己被涮了,而且得知朱友珪正盘算着把自己也干掉,于是干脆就联合大将杨师厚,干掉了朱友珪,自己登基为帝,史称“梁末帝”——后梁这个政权要收摊了。

此时的后梁和晋军之间仍然常年战争不断。由于末帝朱友贞本人不懂军事,所以没有办法有效地管理统兵将领。

当时后梁大将刘𬩽(音xun)率军与晋王李存勖对峙于相州。晋军劳师远征,力求速战,而刘𬩽看准了这一点,就是坚守不出。时间一长,梁末帝坐不住了,而且身边的小人段凝不停地进谗言,说刘𬩽不出战是想拥兵自重。于是梁末帝一再催促刘𬩽出战,遥控前线。刘𬩽征战多年,是后梁的一员名将,史称他“一步百计”,然而此时却不得不听这个军事二百五的指挥。这就像一个“富二代”刚接了老爹的班,下过几天车间、见过几个客户,于是乎就敢对事关公司生死的大项目一通指手画脚,手底下的老员工还不敢多说什么。这样的企业能活下去只能靠狗屎运,但显然后梁的狗屎已经不够用了。

刘𬩽召集军事会议,传达了领导的指示,手底下的这些将领根本不鸟晋军,看那意思早就等决战等得不耐烦了。刘𬩽一声长叹,对后梁的形式作了个精确的总结——主暗臣谀,将骄兵惰。

李存勖也知道刘𬩽在压力下正在寻找决战的时机,于是就故意卖了个破绽——声言要退回晋阳。但实际上李存勖跑到了贝州去劳军。刘𬩽探知晋王退兵,认为时机已到,于是下令大举进攻相州。但晋军显然是做好了战斗准备,晋军大将李嗣源率军赶到增援,李存勖也亲统大军从贝州风驰而至,突然出现在刘𬩽面前。刘𬩽大惊“晋王在耶?!”梁军被前后夹击,于是大败。不久,晋军又相继攻占澶州、中都、任城等地,擒杀了后梁最后的大将王彦章。后梁尽失河北之地,无险可守。晋军一鼓作气,攻进开封,末帝友贞让侍卫将自己杀死,后梁灭亡。

结语

后梁虽亡于末帝之手,但这个结果其实是由朱温造成的。如果不是朱温荒淫无道的话,就不会有后来祸起萧墙的事情,也不至于让一个无能的朱友贞主政。

平心而论,朱温的个人能力之强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只以荒淫无道来总结他显然不具有说服力。他能够以区区数百人在强藩林立的环境中开创出自己的一番霸业,其纵横捭阖之术以及军事才能无疑都堪称超群。称帝建国以后,他重视文治,躬行节俭,善恤百姓,广求贤才,这些作为与历代明君并无二致。

但朱温不善于控制情绪,动辄杀人,许多能臣无辜被杀,以至于后来末帝无人可用。另外他不能控制私欲,而且在其潜意识里无视社会道德规范,“扒灰”这种事被上传到史书上的还真不多。另外,从他跳过受九锡的传统直接称帝也可以看到这一点。这同他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有着莫大关系——少年时顽劣,在最需要教育引导的时期,父亲病故,母亲终日忙于劳作,没空管他,时间一长,品性改不过来了。纵观朱温一生的行事逻辑,始终没能洗掉街头无赖的底色——见了好东西就想得到,得不到就不择手段地去抢。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您,历史人物往往很复杂,其实人这个物种本来就很复杂。朱温残暴是为了打天下,而其贤明,则是为了守江山,一人多面而已。

好了,后梁的故事就说到这里,从下一回起,咱们就讲波澜壮阔的后唐。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五代十国记后梁篇13(结局)-篡唐祚朱温称帝,损德行二代亡国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