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有好名声的不多,但臭名昭著的不少,究其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皇帝这个位置上,要干很多事情,尤其是事关国家命运的事情,普通人不一定能够理解全面,自然会毁誉参半。比如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度量衡,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遭到很多人的诟病,但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来看,却是功盖千秋的大事。没有秦始皇,或许中国也像欧洲一样小国林立,相互扯皮。而今天国际间最激励的竞争,就是标准的竞争,谁建立了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
隋朝和秦朝一样,也是二代而亡,时间很短,但同样影响深远。隋炀帝开运河,对后世上千年都是大事。古代没有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运河解决了南北运输问题,而征高丽对后世的影响同样难以磨灭。
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的败亡几乎都和东北有关。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唐朝灭亡;北宋被金国所灭;南宋被元朝所灭;明朝毁于李自成后,被清兵所灭;满清后期日俄多次侵略中国;解放后,北方和东北都是战备最紧张的地方。
可以说隋朝征高丽并不是为了抢地盘,而是心腹之患,不得不为,但普通人并不容易理解其中的重要性,只看到了各种征战和徭役。而倭寇历史上三次觊觎中国都是以高丽为跳板,尤其满清后期,倭寇吞并朝鲜,蚕食东北,进而强占华北,妄图蛇吞全中国。可以说东北这个地方几千年来都是中原最重要的边患。
隋炀帝这种长远的眼光不为当时普通百姓所理解,但后人看清了高丽的重要性,。当然,隋炀帝留下的诗作也非常不错,对后世影响还是很大的。今天一起看看他的两首《春江花月夜》,后人熟知的《春江花月夜》一为张若虚的长诗,一为乐曲,但《春江花月夜》还真是一种乐府诗题,最早由陈后主所创,据说是糜烂艳曲,但陈后主的作品早已遗失,现存最早的就是隋炀帝杨广写的两首:
其一: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这首诗很短,但气势非凡。杨广借题生义,一扫陈后主题作的艳媚。黄昏时节,远眺长江岸边,暮霭沉沉,江水浩荡,凌波微莽。“平不动”看似水波不兴,平坦宁静,实则春花如火,处处芬芳。
春夜潮生潮涨,滔滔东去。“将月去”、“带星来”描述水波激荡,月亮与星星交相辉映,此情此景气势宏大,在壮阔的景色中书写时间的流逝。短短四句,将“春江花月夜”五种景色收纳其中,绘出一幅江月胜景图。“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细细品味,如欣赏春风月夜之画,风景情致容于一体。暮色潮水,月明星稀,宛若天堂。
其二: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夜间的露水焕发出花的清香,春天的潭水荡漾着明月的光辉。在汉水之上,遇到了出游的女子,她们是否是湘江女神呢?
这是本乐府题现存最早的两首作品,之后才有张若虚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如果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杨广的《春江花月夜》相比,可清楚地看出两者描写春江花月夜景色是有相关性的,或者说张若虚受到了杨广的启发?杨广这首诗在描绘春江花月夜方面,首开先河,有带头示范作用。杨广诗中的“满”字写出花多无隙、簇簇挤挤的形状,甚至超过杜甫的“千朵万朵压枝低”。“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描绘江流扶明月,潮水拥星光。意境绝佳,受启发的张若虚,在他的《春江花月夜》中脱化为: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是否可以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对杨广诗作的阐述和升华?使之成为更具体更广阔的春江月夜意境?
杨广的诗风对后世影响较大,他的不少诗作常被后人模仿,而秦观、马致远等甚至直接化用他的诗句。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臭名昭著的隋炀帝,不仅征高丽开运河,还是才华横溢的主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