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没有彩礼、没有拜堂,20岁的杨开慧与27岁的毛泽东谱写伉俪佳话

历史 史鉴沧海

没有彩礼、没有拜堂,20岁的杨开慧与27岁的毛泽东谱写伉俪佳话

伏尔泰曾经说:"爱情之中高尚的成分不亚于温柔的成分,使人向上的力量不亚于使人萎靡的力量,有时还能激发别的美德。"

国家危难之际,毛泽东与杨开慧曾经携手走过那段炮火纷飞的岁月。没有彩礼、没有嫁妆、没有花轿、更没有拜堂,抛开旧时代的婚姻带来的各种束缚,20岁的杨开慧与27岁的毛泽东,因为爱情与信仰结成伉俪。

没有彩礼、没有拜堂,20岁的杨开慧与27岁的毛泽东谱写伉俪佳话

年少相遇

1901年,杨开慧出生于长沙,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曾经留学日本、英国、德国等众多国家,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生活在如此的进步家庭,杨开慧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接受着先进的教育,也形成了开放的思想。

杨开慧讨厌一切封建制度,她是坚定的社会改良倡导者,同时也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者。

1913年到1918年,杨开慧的父亲一直在当地任教,彼时同样心怀报国之志的毛泽东成为了他的得意门生。少年的毛泽东意气风发,其过人的胆识与谋略深深吸引了杨开慧的父亲,同样也深深吸引了杨开慧。毛泽东经常与同学们来到老师的家中请教问题,一来二去,两个人也逐渐熟悉起来。

没有彩礼、没有拜堂,20岁的杨开慧与27岁的毛泽东谱写伉俪佳话

杨开慧的父亲十分开明,每逢学生来家中讨论问题的时候,他都会要求杨开慧参与其中。众人交流之时,杨开慧发现毛泽东似乎与她志同道合。杨开慧十分欣赏毛泽东,经常将自己的笔记和日记给毛泽东看。

情窦初开的两个人并没有意识到那是爱情的懵懂,不久之后,毛泽东从学校毕业,两个人也就此断了联系。

1918年,杨开慧跟随父亲来到了北京,彼时的毛泽东因为准备出国事宜也来到了北京,两个人便再次相遇。

杨开慧的父亲向北京大学的图书馆馆长李大钊推荐了毛泽东,他因此得到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此后毛泽东与杨开慧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

没有彩礼、没有拜堂,20岁的杨开慧与27岁的毛泽东谱写伉俪佳话

"也正是在这里,我还见到并且爱上了杨开慧"毛泽东如是回忆道。

1920年,杨开慧与毛泽东走进了婚姻的殿堂,那时候的他们都是新思想的拥护者,对传统的繁琐婚礼礼节十分不满,也正因如此,在杨开慧与毛泽东的婚姻中,没有凤冠霞帔、没有嫁妆,也没有花轿,杨开慧与毛泽东的婚礼一切从简

新婚的杨开慧与毛泽东生活凄苦,他们没有足够的钱,只能在长沙租房子,租金每个月7元钱,随着物价飞涨,租金后来又增加了2角。

与毛泽东一同革命的战友曾经回忆到:"毛泽东、杨开慧结婚时,那时(他们)可怜得很,只买了张木板床、一张条桌。到杨开慧怀孕后,杨老太太(指杨开慧的母亲)才搬来(同住)。"

没有彩礼、没有拜堂,20岁的杨开慧与27岁的毛泽东谱写伉俪佳话

不管是毛泽东还是杨开慧,婚姻在他们的眼中只是一种形式。1936年,毛泽东曾经会见外宾埃德加·斯诺,交谈的过程中,他也记不起与杨开慧的结婚日期。

结婚后的两个人一直十分恩爱,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两个人在正式的婚姻之前曾经有过试婚的经历。杨开慧比毛泽东小8岁,对于这场爱恋,两个人都没有足够的信心。

杨开慧与毛泽东在北京并没有住处,他们有时候在毛泽东栖身的北长街寺庙相见,有时候会在杨家碰头。春天的时候,他们也曾经相约西山,骑马漫游,享受着所谓婚姻之中的甜蜜。

毛泽东与杨开慧享受着自由恋爱的独属于他们的时间,在那个封建礼教束缚恋爱男女的时候,他们成为了无数人眼中的异类,纵使如此,凭借一己之力对抗时代,敢为天下先,这就是这对革命伉俪的勇气与决心。

没有彩礼、没有拜堂,20岁的杨开慧与27岁的毛泽东谱写伉俪佳话

1921年,杨开慧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而她也成为了湖南支部发展的第一批党员。杨开慧从来不似普通女生那般柔弱,从湘江到黄浦江,从珠江到长江,杨开慧始终紧紧跟随着毛泽东的脚步,谱写了革命伉俪情深的佳话。

同年,为了向湖南省的青年传播先进的文化,为他们打造一个沟通平台,毛泽东与杨开慧创办了文化书社。杨开慧和毛泽东以及众多的学生一道走上街头,参加各种革命活动,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从生活的柴米油盐到思想上的携手并肩,为革命奔波的两个人相互陪伴。

没有彩礼、没有拜堂,20岁的杨开慧与27岁的毛泽东谱写伉俪佳话

创办文化书社的过程并不容易,因为缺少足够的资金,杨开慧不得不向母亲索要父亲的奠仪费,母亲从不在意这些,起初并不愿意拿出全家的养命钱,杨开慧一遍遍耐心地解释,终于得到了母亲的体谅。

"为让天下的穷人都有饭吃有衣穿,自己就应该少吃一口饭,少穿一件衣。"心怀大志的杨开慧破釜沉舟,幸运的是,她没有辜负母亲、父亲的期望,将革命的种子播撒在了更多人的心中。

没有彩礼、没有拜堂,20岁的杨开慧与27岁的毛泽东谱写伉俪佳话

生离死别

1927年,毛泽东离开家乡指挥秋收起义,而杨开慧则留在老家。彼时的杨开慧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转为地下工作者,依旧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着自己的贡献。各自为战的杨开慧和毛泽东并不知晓对方的消息,然而两个人对对方的牵挂却从未消失。

1929年,国民党大力打击共产党的地下交通网,杨开慧的处境也越来越危险。敌人的行径越来越疯狂,朱德的妻子已经被斩首示众,首级挂在城墙上多日。共产党内部也人心惶惶,那时候的杨开慧也对自己的未来十分迷茫,毛泽东究竟在哪里?是否还活着?自己又应该怎么办呢?

没有彩礼、没有拜堂,20岁的杨开慧与27岁的毛泽东谱写伉俪佳话

"我蜷伏着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我颤栗而寂寞。"坚强如杨开慧,也不免产生绝望之情。

那时候的杨开慧带着三个孩子艰难生活,大儿子毛岸英7岁,最小的儿子只有2岁,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杨开慧隐姓埋名,受尽了困难。危险一天天靠近,杨开慧内心的不安也越来越躁动。三个孩子还不具备照顾自己的能力,坦然面对危险之前,杨开慧必须将他们安顿好

1929年3月,杨开慧给自己的堂弟写了一封托孤信,"我好像已经看到了死神——唉!它那冷酷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欢喜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

没有彩礼、没有拜堂,20岁的杨开慧与27岁的毛泽东谱写伉俪佳话

她写道:"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欢喜的事。"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坦然赴死的决心,杨开慧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却也是一名坚定的革命斗士,那时候的她已经知晓,她无法陪伴孩子继续长大。

"我总觉得我的颈项上,好像自死神那里飞起来一根毒蛇样的绳索,把我缠着,所以不能不早作预备!" 杨开慧的预感最终成为了现实,1930年10月24日,敌人得到消息赶往杨开慧的家中,将杨开慧、保姆和孩子一同押往大牢。

那时候的国民党向杨开慧提出条件,只要杨开慧公开发表声明,断绝与毛泽东的关系,她和孩子都可以重获自由。这样的条件看似十分简单,实际上却危机暗生。

杨开慧是毛泽东的妻子,而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领导者,一旦杨开慧选择与毛泽东解除关系,也就意味着她叛变了革命,这样的行为会从根本上动摇中国革命的根基。

没有彩礼、没有拜堂,20岁的杨开慧与27岁的毛泽东谱写伉俪佳话

国民党多次威逼利诱,杨开慧从来不曾屈服,她毅然决然地回答到:"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1930年,杨开慧从容地走上了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9岁。杨开慧就义的过程十分痛苦,身中两枪之后,她并没有立刻死亡。

下午刽子手接到命令再次补枪的时候,杨开慧鲜血直流,周身的草丛已经被染红,她嘴里满是泥沙,指甲也深深地扣进泥土里。面对这样的情景,刽子手无动于衷,再次开枪射击,杨开慧也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惊闻杨开慧遇害的噩耗,毛泽东悲痛欲绝,他给杨开慧的母亲以及其他亲属致函,在信中表达了自己的悔恨之情:"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在毛泽东看来,杨开慧是为中国革命牺牲的,而她也成为了毛泽东一生的骄傲,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女子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

没有彩礼、没有拜堂,20岁的杨开慧与27岁的毛泽东谱写伉俪佳话

最高信仰

十几年的风雨携手,杨开慧与毛泽东的伉俪情深感动了众多人,而我们也从中获得了众多启示。

首先,生于混乱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不幸的,然而人们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不幸转化为幸运。1920年的冬天,19岁的杨开慧将要成为27岁的毛泽东的新娘。在很多的人看来,杨开慧与毛泽东的婚姻是不受世俗约束的

封建时代的人们一直被灌输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思想,不论是男子还是女子都没有自主选择婚姻的权利,然而不论是毛泽东还是杨开慧,他们都是自己婚姻的主导者。毛泽东与杨开慧,是自由结合,他们的爱情,从心灵的契合出发。

没有彩礼、没有拜堂,20岁的杨开慧与27岁的毛泽东谱写伉俪佳话

杨开慧不愿意接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不在乎繁杂的形式,不喜欢虚假的应酬,婚姻只是杨开慧和毛泽东两个人的事情,原本就不需要别人的指手画脚。

那时候有人对杨开慧和毛泽东简单的婚礼十分疑惑,却也有人羡慕杨开慧的乐观、豁达、通透,她与毛泽东的爱情一时之间也成为了一段佳话。

其次,革命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患难之中的坚守曾经给人们带来了众多的勇气。领导革命以来,不论是杨开慧还是毛泽东都曾经受到过巨大的打击,然而因为有彼此陪伴在身边,他们又可以尽快从颓废的情绪之中恢复。杨开慧与毛泽东的关系并不仅仅只是妻子与丈夫,更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没有彩礼、没有拜堂,20岁的杨开慧与27岁的毛泽东谱写伉俪佳话

1930年,毛泽东与杨开慧因为革命需要被迫分离,整整三年的时间,杨开慧没有一点关于毛泽东的消息。

在无尽的思念之中,杨开慧写下了手稿:"他是幸运的,能得到我的爱,我真是非常爱他的哟!……谁把我的信带给他,把他的信带给我,谁就是我的恩人。"一字一句,都是杨开慧对毛泽东真挚爱情的表达。

遗憾的是,在写下手稿10个月之后,杨开慧英勇就义,而这封信也并没有送出。杨开慧牺牲之后,1982年,人们在故居中发现了这封信,彼时的毛泽东也已经离开人世,两个人就这样阴差阳错地失去了一次情感交流的机会。

没有彩礼、没有拜堂,20岁的杨开慧与27岁的毛泽东谱写伉俪佳话

杨开慧的离开,几乎成为了毛泽东一生中最痛苦的事情

1957年,毛泽东挥笔写下:"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压抑的情感最终爆发,杨开慧寄托了毛泽东太多的思念,那个外表看似柔弱无比的女生,身上却有着男人都无法企及的巨大能量。

没有彩礼、没有拜堂,20岁的杨开慧与27岁的毛泽东谱写伉俪佳话

最后,革命是舍弃小家成就大家的过程,也是牺牲自我的过程。地下党的同志找到毛泽东的孩子的时候曾经说:毛泽东的家庭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面对这样的话语,毛泽东只是颇为遗憾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你们可以这样评价我,但是我却不能这样说。我的爱人与我的孩子为我做出了重大的牺牲,而我一直对他们有着愧疚之情。

不论是杨开慧、孩子还是亲人,他们不仅仅是毛泽东身边最为亲近的人,更是中国革命的斗士,他们身上的责任,远比人们想象的更加重大。

毛泽东的人生从他出生的时候开始便紧紧地与中国的革命联系在一起,在寻求中国独立与富强的道路之上,毛泽东已经失去了六名亲人,他们都是忠魂烈士,也是毛泽东一生的遗憾与伤痛。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没有彩礼、没有拜堂,20岁的杨开慧与27岁的毛泽东谱写伉俪佳话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