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意思就是一些屠猪宰狗从事普通职业的普通人一般都比较仗义,而读书的人却有很多是负心人,容易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要说这句话有没有道理,首先要知道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在明朝时期,朱棣当上皇帝之后,就害怕王亲贵族像他一样起兵造反,所以就剥夺了这些人的兵权,并且不允许这些人轻易离开封地,这就像是软禁一样,每年拿着朝廷的俸禄,整天无所事事。
于是这些人闲来无事,就喜欢上了养狗,并且用狗来互相争斗作为赌博之用,后来很多达官贵人也都开始争相模仿。但是养狗这种事情一般是家奴们来养的。都说“家兴出恶犬”,其实大户人家的家奴们更是骄横跋扈,不仅不把百姓放在眼里,就连官府都不放在眼里,经常用狗咬伤路人。
有一次,这些家奴们带着狗上街,就把狗放到大街上去撕咬一位秀才,眼看着秀才就要被咬死了,这时候从路边出来一个屠夫,他为了救秀才,就把狗给捅死了。这些家奴们一看,一个屠夫居然敢把主人的狗捅死,于是就把屠夫押送到官府。
当时坐堂的老爷就是曹学佺,他早就看不惯这些家奴的恶性,就判了屠夫无罪。这就让狗的主人感觉颜面尽失,于是就暗中买通了被咬的那位秀才,在大堂上秀才改口说自己和狗是好朋友,那天正在与狗玩耍,没想到屠夫就把狗捅死了,还要求屠夫给狗偿命。
所幸的是曹学佺刚正不阿,大骂秀才:屠夫救你一命,你不思回报还反咬他一口,与狗为友天理不容。最终在大刑之下,秀才只好说出了收钱改口供的事情。之后曹学佺就在案卷上写下“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话。
从上面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来,那位秀才真是忘恩负义,不仅不感谢屠夫的救命之恩,还为了钱想要害死屠夫。当然这句话也只是在当时那件事情中是正确的,也并不能说明所有的屠夫都仗义,所有的秀才都负心。
其实这也是古人对读书人的一种偏见,虽然说读书可以做官,但是在以前,寒门学子通过读书做官的人是非常少的。特别是在以前信息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所认识的人也不会太多,因此大多数普通人都没有见过身边的人中举人,更别说中状元了。
一旦身边有人中举人做官了,那肯定在当地是会引起轰动的,人们就觉得这家人从此就飞黄腾达了,但事实上中举之后,并不一定能做官。就算能做官,能在很远的地方当一个县令就很不错了。因此他的家里也不会发生多大的改变,这就会让周围的邻居感到失望,邻居们就会想,他儿子都当官了,他家里怎么还是老样子?肯定是他儿子忘恩负义了。所以就有了“负心多是读书人”的说法。
就算读书人没有做官,也是整天忙着读书,还要去上京赶考,一去可就是很长时间,当然也就没时间照顾家里人了。而屠夫可是天天在家里,给人的感觉也是很正义。所以“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是一种比较片面的认知,是没有什么依据的。不过读书人心眼多,屠夫心眼少倒是真的。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古人为何对读书人有偏见?老话说:“负心多是读书人”,有道理吗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