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这哥们打仗非常勇猛,跟随朱棣“靖难造反”,立下了汗马功劳,几次在战场上救下朱棣的命。朱棣也非常喜欢他,如果按照剧本发展,朱高煦是会继承朱棣的皇位的。
但是,历史没有按剧本来写,朱棣最后选择了朱高煦的哥哥朱高炽,一个身材肥胖腿又瘸的人继承了皇位,难道仅仅是因为朱高炽是长子吗?恐怕原因没有这么简单。
不管怎么说,朱高煦没有当上皇帝,他成了一个藩王。
眼瞅着一个能力不如自己,相貌不如自己,身材不如自己的哥哥登上了皇位,朱高煦的心里是极度的不平衡的,也是极度的不服气的。他这个人,本来就心高气傲,自比唐太宗李世民,于是,复仇的种子就在心里种了下来,他要学他父亲朱棣,造反!
可惜,他虽然是朱棣的儿子,当时却没有朱棣的命,他一生在造反,但却从未成功过。也亏得朱高炽和他儿子朱瞻基两个人仁厚,屡次都原谅了他,还给他加薪,给他的儿子们升官。但是,朱高煦死性不改,最后被软禁了,还趁着明宣宗朱瞻基来看望他的时候“暗害”明宣宗。
这一次,叔叔能忍,婶婶不能忍了,明宣宗朱瞻基一气之下,把他扣在300多斤重的大缸内,活活烧死了。
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活啊!上天其实对朱高煦已经非常优待了,看看清朝的几个皇帝,那个皇帝上台后不是对自己的兄弟们处处提防,处处打压,而朱高炽对自己的弟弟朱高煦是真的不赖。
原本,朱高炽是可以做一个无忧无虑,享尽荣华富的藩王的,按照他的身份地位,除了皇位,他要什么没有?奈何,他就是那么想不开,就是和“皇位”杠上了。
“皇位”,就是那颗美丽的罂粟花,一旦上瘾,就注定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
无缘太子之位,造反的种子落在朱高煦的内心
朱高煦,1380年出生在北平燕王府,母亲是徐皇后。徐皇后是明朝开国重臣,中山王徐达的长女,天资聪颖,人称“女诸葛”,是朱棣的原配夫人,与朱棣情深意切,标准的贤内助。
1399年,朱棣在北平起兵靖难,19岁的朱高煦跟随父亲出征,做前路先锋。他作战勇猛,白沟河之战,他率领精锐杀入敌军,斩杀了建文帝手下大将瞿能父子,一举扭转了战局。
白沟河战役,是朱棣起兵靖难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场战役之后,建文帝再也没有组织起来一场像样的军事行动,朱棣的军队也开始转守为攻。对了,白沟河就在现在的雄安新区。
1400年,朱棣在山东聊城遭遇兵败,手下大将张玉战死,幸亏朱高煦及时赶到,救下朱棣一命。1402年,朱棣在浦子口再次被建文帝的大军打败,是朱高煦再一次带人来救下朱棣。
虽然是父子,但是两次救命之恩,还是让朱棣非常的感动,对这个次子也是寄予了厚望,他对朱高煦说:“吾力疲矣,儿当鼓勇再战”,然后又说了一句颇有深意的话:“勉之!世子多疾”。
世子,说的就是朱高煦的亲哥哥朱高炽,不但身体肥胖,而且多病,朱棣说这句话,表面上是给朱高煦一个暗示:“你哥哥有病,你好好干,将来皇位有可能就是你的”。
但其实,这只是朱棣给朱高煦打的一针兴奋剂而已。你想想,当时朱棣兵败,被建文帝的大军围困,只有朱高煦能把朱棣救出去,朱棣不给朱高煦一点甜头,怎么能激发朱高煦内心的小宇宙,杀出千军万马之中。
知子莫若父,在朱棣心中,他非常清楚,他这个二小子,打仗是把好手,但是品行不端,言行轻佻,难成大器。
早在朱元璋还在世的时候,朱高煦和他爸爸朱棣,以及三个叔叔秦王、晋王、周王一起到南京去参加“高级干部进修班”,但是朱高煦却不好好学习,四处游玩,给爷爷朱元璋留下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印象。
1398年,建文帝继位,为了稳住手握重兵的藩王叔叔,朱高煦和哥哥朱高炽作为人质奉命到南京居住。在南京,他的舅舅徐辉祖见这个外甥游手好闲,就暗中劝告,没想到,朱高煦不但不听舅舅的话,还偷走了舅舅的宝马,连夜跑回了北平。
在逃回北京的路上,朱高煦杀了很多的无辜官民,在涿州,因为不满意驿丞的安排,将驿丞杀死。朱高煦的所作所为,连朝中大臣都看不下去了,纷纷指责。
靖难成功后,朱棣登上皇位,在太子的人选上,朱棣颇为犹豫了一番。
从内心来说,他更喜欢朱高煦,这个二小子和他的性格更像一些,但是朱高煦却自持有朱棣的宠爱,恣意妄为,乱杀无辜,口碑差的只有1分,还是朱棣给打的。
反观长子朱高炽,虽然身材臃肿,腿还有点瘸,但是为人宽厚,能团结群众。在朱棣率领大军进攻南京的时候,他留守北平,负责粮草调度,凭借1万士兵打退了李景隆50万大军对北平的围困,同样功勋卓著。
另外,朱高炽有一个好儿子,朱瞻基,颇受朱棣的喜欢。相传,朱瞻基出生的时候,朱棣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老爹朱元璋给了他一个大圭,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这个大圭,是古代皇帝用的一个玉质手板,形状狭长,类似于剑,但是比剑要宽,一般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朱棣就认为朱瞻基将来是继承大统的人,而要保证朱瞻基继承大统,首先要保证他的爸爸朱高炽首先当上皇帝。
于是,天平落到了朱高炽这边。永乐二年,朱高炽被封为太子。
为了给太子肃清继位路上的障碍,朱棣封朱高煦为汉王,封地为云南。朱棣也够狠,一竿子把朱高煦给赶到云南去了。得到消息后的朱高煦暴跳如雷:“我何罪之有,斥我万里远”。
朱高煦是个痞子,他不是乖乖就范的人,所以,他拒绝去云南,他知道,一旦他去了云南,这辈子都回不来了。
此后,朱高煦开始招兵买马,暗中发展自己的军队,明面上,他以增加自己的安全保卫为名,向朱棣要了两队护卫,并且公开以李世民自居,其内心的想法,已经不言而喻。
永乐十三年,朱棣改封朱高煦于青州,今山东潍坊下属县,这个地方离京城不远,应该算是一个不错的封地,但是朱高煦还是拒绝去青州就藩。不仅如此,他还击杀了兵马指挥使,抢夺皇帝御用的器物,造反之心已经昭然若揭了。
永乐十四年,朱棣征蒙古回来,听说了朱高煦的种种不法之事,大怒,把朱高煦囚禁起来,准备贬为庶人。宅心仁厚的朱高炽听说后,赶忙向朱棣求情,才免于被贬。
朱棣诛杀了朱高煦的亲信,夺去了他的护卫,再次将他封于乐安,今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这次,朱高煦乖乖的去乐安就任了藩王。
去了乐安的朱高煦会就此服软吗?当然不会。如果他就此服软,就不会有后来被活活烧死的悲剧。在乐安,朱高煦仍然时刻关注京城的动向,图谋篡位。
两次图谋篡位,两次失败告终,朱高煦干脆公然举兵
身在乐安的朱高煦,有两次篡位的机会,但是他都失败了。一次是他老爹朱棣去世,一次是他亲哥朱高炽去世。由此看来,德不配位的人,上天是不会眷顾的。
1424年,朱棣第五次出征蒙古,在回来的路上病逝于榆木川(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这个场景像极了当年秦始皇病逝于沙丘。为了防止京城发生政变,五朝元老杨荣提出:“严密封锁消息,日常饮食照常供应”,另一方面,他又派人快马加鞭的赶回京城,通知太子朱高炽。
虽然汉王朱高煦在京城里有众多的耳目,但是,当他得到朱棣去世的消息的时候,朱高炽已经以朱棣密诏的名义,在京城里继承皇帝,皇帝遗诏,太子继位,名正言顺,朱高煦是干瞪眼没办法。
继承大统的朱高炽已经48岁了,从28岁当上太子那天起,他就没有过一天安稳的日子,他始终活的战战兢兢,他知道,自己的亲弟弟一直惦记着自己的太子之位,这已经成为了公开的秘密,玄武门之变的故事,他还是听说过的。
也许是精神压力过大,也许是等皇位等的太久,继位十个月后,朱高炽就去世了,成为大明十六帝中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个。此时的太子朱瞻基,正在南京做还都的准备,朱高炽的死,又掀起了一次紧锣密鼓的皇位争夺战。
朱高煦连夜派人去南京,企图阻止朱瞻基进京,但是,很遗憾,他又晚了一步,朱瞻基神奇的跳出了他的包围圈,安全的回到了北京,接过了朱高炽留下的权力棒,成为大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是为明宣宗。
朱瞻基继承了他父亲仁慈的一面,对于这个不老实的叔叔,给予了极大的宽容,不仅给他涨了工资,还加封了几位堂弟的爵位。朱高煦也假模假样的提出了“利国安民四项建议”。朱瞻基照准,此后朱高煦又提出了几条建议,朱瞻基一概照准。
朱瞻基的宽容,被朱高煦解读成了软弱,他更不把明宣宗朱瞻基放在眼里了:“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小子,大明朝还得靠我朱高煦!”。
这年8月,朱高煦公开举兵造反了,当然,人家不叫造反,叫“定难”,叫“铲除奸臣夏元吉”,这是为皇上好。有没有一股熟悉的画风,没错,他抄袭了他老爹朱棣的作业,不过,他抄的太蹩脚。
朱高煦的兵力有限,仅仅是联合了山东都指挥使靳荣,加上自己藩王府的护卫军,因此,他打算策反英国公张辅,可惜没有策反成功,张辅把消息告诉了朱瞻基。
朱瞻基没有冲动,他派人到乐安,对朱高煦进行劝说,朱高煦气的一拍桌子大叫到:“永乐年,父皇信谗言,削我护卫,远徙我到乐安。仁宗即位,尽以以金帛饵我,我岂能郁郁居此!汝归报皇帝,缚奸臣夏原吉等来,再议我所欲”。
你看看,一把年纪的人了,气性还是不小,对于当年的事情还是耿耿于怀。
汉王一意孤行,朱瞻基也知道,不出兵是不行了。本来他准备派阳武侯薛禄统兵征伐,但是大学士杨荣等人建议,要吸取建文帝的教训,不可只派大将出征,皇帝应亲自出征,才能鼓舞士气。
朱瞻基决定亲征,皇帝亲临,士气大振,很快将乐安给团团包围。这个时候,朱瞻基还是想再给叔叔一个机会,就用箭射进去了一封信,在信里,朱瞻基是苦口婆心的劝:“叔叔呀,我知道是你受人蛊惑,你放下武器,交出蛊惑你的人,你还是我的好叔叔,从此旧事不提。如果我攻城,你被擒,或者你的手下叛变擒住你,可就不好办了”。
朱瞻基的苦口婆心没有挽回朱高煦的心,他下令以火炮攻击,双方开战。战后不久,城内果然发生了叛变,有人准备把朱高煦给绑了,送给朱瞻基。一时间朱高煦慌了神,赶紧派出密使找朱瞻基求和。
朱高煦的手下大将王斌很有骨气,坚决不投降,要决一死战,但是朱高煦却说:“我们的城太小,人太少,胜不了,别打了”。就这骨气,还想学他爸爸发动靖难。
明宣宗朱瞻基,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平叛了朱高煦,事后,朱高煦和他的家人被带到了北京,手下将士王斌等640人被处死,1500人被流放到边疆。
身陷囹囵,仍被侄子以礼相待,谁知他恩将仇报,最终引火烧身
汉王造反,本应该是重罪,朝廷大臣们也主张从重处罚朱高煦,但是,朱瞻基再一次宽容了这位造反一生的叔叔,只是把贬为庶人,和家人一起囚禁在了北京的西安门,还专门给他造了一座房子,名字叫做“逍遥城”。
做侄子做到这个份儿上,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朱瞻基的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了,“逍遥城”,那意思就是你在里面住一辈子逍遥吧,好吃好喝的供着你,你别再出来作妖就行了。
1428年的一天,明宣宗朱瞻基准备去看望一下自己的叔叔,如果他有悔意,就让他回凤阳老家去住。
没想到朱高煦没有半点尊敬皇帝的意思,半死不活的躺在那里,翻着白眼皮,对皇帝爱理不理的,朱瞻基摇摇头,准备离开,这个时候,朱高煦突然伸出一条腿,把朱瞻基给绊倒了。
这是什么骚操作?小孩过家家吗?你朱高煦好歹也曾经是大明朝的汉王,朱棣的儿子,居然来这么一个弱智举动。
明宣宗朱瞻基可是堂堂天子,当今皇上,你让他在众大臣,众太监,众宫女面前出了这么一个大丑,皇上的面子不要了吗?
于是,朱瞻基的小宇宙爆发了,他再也忍受不了这个弱智叔叔了,让人把宫门口蓄水用的300斤大铜缸,扣到了朱高煦的身上,没想到,这个朱高煦是个孔武有力之人,膂力过人,居然用双手举起了300斤的大铜缸,要砸向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身边,锦衣卫,护军,太监一大堆,那里容得你朱高煦造次,一帮人麻溜的就上来摁住了朱高煦,朱瞻基也是恼羞成怒了,命人在大缸的四周点上炭火,活活的把朱高煦给烧死了。
也许,烧死了这个说法不太准确,那么是闷死的,闷烧死的,烤死的,薰死的,具体的画面你们自行脑补吧。
朱高煦这个人,一生都在造反,早年跟随父亲造反,后来一直想造哥哥的反,最后终于起兵造了一次侄子的反,但是,还没怎么开打就怂了。
也许是父亲朱棣给他做了一个坏榜样,让他觉得,皇位如果不能继承,那么就得造反,只要造反就能到手,可惜他不知道,造反是一条不归路,一旦有这样的执念,那就是与死神共舞!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朱高煦:朱棣次子,一生在造反,从来未成功,最后被侄子烧死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