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思民为邦本…政在养民”(《圣祖实录》)。国家局势稍稳定后,民生成为稳固统治的主要矛盾,为达到“一劳永逸”的统治目的,康熙帝提出了“民为邦本”的基本统治方针,为后来的历代清朝皇帝提供施政指导。
尽管如此,历代帝王奢侈的餐饮和排场依然被保留下来。到清朝中后期,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入关之前,清(后金)的统治者一般与群臣的待遇差不多;入关以后,中原王朝的排场被借用到清王朝中来,奢侈的服饰、极其浪费的餐饮排场等都是必备。
不过,康熙统治中期,却深感奢侈排场所带来的危害,一度提倡节俭之风,从自己开始并带领着群臣恢复“旧俗”。期间康熙就曾带头吃窝窝头,试图节省内务府的开支。然而事情进展并不顺利,七天之后就吓傻眼。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清皇帝的日程和饮食
和明朝皇帝不同,清朝皇帝只有两顿饭,分别为早膳(6点-8点)和晚膳(下午1点到2点)。
两顿饭过后,就算饿了也不能摆排场,只能开小灶,时间不固定,一般都是用小粥、甜饼等填肚子,雍正帝还特别为此取名为“吃独食儿”。
虽然是两顿饭,但不同的季节吃饭的时间不一样,夏秋两季比春冬两季要提早一个小时。早膳和晚膳的规格比较大,菜的种类比较多,因此皇帝吃饭一般都需要人伺候。吃不完时,皇帝会赏赐给宠臣、皇子等享用,让他们另设桌子站着吃,不会浪费丁点食物。
为皇帝准备吃的御厨基本在凌晨时就起来,而等着吃饭的皇帝一般也都起得很早,凌晨5点左右就起来做事。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没有实权的光绪帝也需要起得很早。据《清实录》记载,恽毓鼎曾是詹事府的官员,他凌晨3点就出门上朝,由于道路不好,凌晨5点左右抵达中和殿,当时光绪帝已经在看祝版(文件),等待大臣们一一上朝。
由此可以推算,光绪帝应该在凌晨4点左右就起床,吃东西后就到中和殿处理事务。从溥仪留下的《溥仪文存》来看,每天的日程安排都非常规律。
光绪时期,每顿饭120道菜已经成为规定。而康熙时只是形成非常规律的饮食规定,没有对餐饮的数量进行约束。所以,康熙帝吃的应该和他以后的历代皇帝相似。
那么,皇帝的120道菜共花费多少?
康熙帝吃窝窝头
入关以后,清朝的内务府也被搬迁到京城,成为专门为皇帝提供后勤服务的专有部门。康熙和雍正时期,内务府的体制不断地变更,最后衍生出御膳房,让其专门负责皇帝的餐饮。
顺治帝统治时期,国家局势尚未稳定,经济更是破败不堪,许多明朝时期遗留下来的病政没有得到去除,因此国家一度处于极度贫困状态。
经过康熙的努力,国家局势得到稳定,经济快速的发展,为康乾盛世奠定基础。康熙特别注重大工程建设,对黄河的排洪工程倾进非常多的精力,由此而提出民为本的思想。
不过物质丰盛以后,皇帝和官员的生活开始奢侈了起来,御膳房给皇帝提供的饮食品种越来越多。据《乾隆御膳考述》记载,康熙帝的饮食主要有主食、菜品和汤三大类,调味品有猪油、香油、大葱、白糖、盐、姜和各类调味酒等。
康熙帝比较喜欢吃肉,种类包括猪、鸡、鸭等肉食品,菜类有腋窝、冬笋、冬菇等。依照御膳房的调配,康熙帝每天能吃到22斤盘肉、5斤汤肉、2只羊、5只鸡和3只鸭等。
虽然非常多,但与清朝末年相比,康熙帝的要寒酸的多。慈禧太后时期,皇帝每天的花销基本上达到400两银子,而《清实录》中的康熙帝最多时消费300两每天。
尽管如此,康熙帝仍然感觉相当浪费,所以一度提出生活节俭“运动”。从自己开始,要求群臣一起控制花销程度,不讲究大排场。
《雍正王朝》就有一个画面,康熙中后期出现非常严重的财政赤字,为减少国家压力和增加对西北地区的军事开支,康熙帝开始向群臣催债,让铁面王雍郡王(雍正)到处给群臣施加压力,逼得一些人上吊自杀。
虽然这是小说,但基本上取证史实,说明康熙帝很关注民生,提倡节俭。据说,他曾经为了降低个人开支,特别对御膳房下命令,不许大鱼大肉,每天都为他提供窝窝头吃。收到圣旨后,御膳房精心地为康熙帝准备。
坚持吃几天后,康熙帝才发现其中的不对劲。
节俭后产生的效应
虽然康熙帝同普通老百姓一样都吃窝窝头,但他的吃的东西基本上都与众不同。收到圣旨以后,御膳房便将所有的精力都准备到窝窝头的制作上。
御膳房不是一个普通的厨房,它有相当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要求,形成一个相当庞大的体系。为了给皇帝吃一顿饭,御膳房的相关负责人需要严格控制采食、运输、储存、人力调配、时间安排等。
基本上皇帝第2天需要吃的东西,第1天就有人准备。食材来源于全国各地,为保证皇帝不中毒,对食物的检查也形成一个非常细致的体制,有相关的负责人和相关的检查人员。
当康熙帝需要吃窝窝头的时候,御膳房的相关负责人便马上安排人员到地方上去寻找食材,收集食材的种类,安排食材的运输和储存。
食材成功地运入御膳房以后,御膳房的管理人员会安排有相关手艺的御厨处理食材,经过相关人员的检毒,制作好的窝窝头才被运送到康熙帝的桌子上。
这一过程中,康熙帝虽然吃的是相当普通的窝窝头,但消费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并没有降低,反而增加的更高。康熙帝以为,吃了窝窝头以后,可能会降低皇帝的开支,从而让节俭之风传播下去。
不过,他吃了7天以后才知道,无论吃的是什么东西,基本上不会降低成本。从这以后,康熙帝就规定皇帝的餐饮标准,想通过制度的方式约束后人奢侈浪费,后面才有皇帝按时吃饭和有固定的菜品的现象。
结语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他从继位到去世,没有做什么荒唐的事,唯独在晚年的时候对“九子夺嫡”犹豫不决,让朝廷一度陷入奢侈浪费和腐败之中。不过,他虽然对此力不从心和不加以干涉,但却选择雍正作为继承人,让雍正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就算是走到最后一步,康熙帝仍然为天下百姓着想。
乾隆时期,无论是餐饮还是出行,乾隆帝都相当奢侈,但并没有中国历代皇帝那样铺张浪费,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康熙帝的影响。去世以前,康熙就做严格的规定,规定皇子皇孙们的消费,按照计划配给相应的粮食和俸禄,多一分都不给。对于皇帝的消费,他也开创了固定吃饭和菜品数量等的先例,对后世影响深远。
参考资料
《清实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康熙为了收敛开支,学老百姓吃窝窝头,七天后查看花销,康熙懵了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