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古称广陵,再往前扩大,是大禹所定九州之一,隋唐以前,扬州管辖着很大一块区域,也是汉武帝十三刺史州之一,隋唐以后州逐渐弱化,改以道、路、省,但是扬州自古繁华,人文荟萃的景象从来没有改变。
不过,明清之际,神州大地到处都是战场,先是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四处劫掠,接着又是满清南下,再吴三桂复君父之仇的幌子之下,长江以北的大片区域迅速膻腥满地。
其中,多铎因为史可法率军在扬州的抵抗,连许十天的报复性屠杀,在彻底摧毁了抵抗力量之后,继续南下南京,经过弘光朝廷,因为清军很快占领全国,剃发易服和文字狱等持续一百多年此后,关于满清屠城的记录被遗忘,当权者不愿意这样的丑事公开。
清朝末年,革命党人从海外带回了很多当时明清之际的历史笔记、著作,其中就有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 作者是扬州十日的亲历者,如实地描述了当时多铎等人的行为,不过后来随着满清统治的稳固,这些文字被清除掉了,除了流传至海外幸存。
插句题外话,后来,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后,扬州官员如同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在妓院打杂的孙天生冒称孙中山的族人,号称奉命光复扬州,带了一队无业游民就轻而易举的光复扬州,这是整个辛亥时期最戏剧性的一幕。可见扬州人对满清的态度。
1645年,在南京监国继位的福王小朝廷陷入路线之争,尚在浑浑噩噩之中,满人的铁蹄已经准备踏过长江,鲸吞天下。当时的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史可法早已经镇守扬州,他是被排挤出去的,确切的说是因为在拥立福王时候积极性不够。
史可法北上扬州的时候,清军多铎和吴三桂联军基本上摧毁了李自成的有效军事力量,多尔衮于是预留吴三桂继续追缴李自成的参军,调派多铎回军南下进攻江南。一路畅通无阻,到了扬州城下,心存幻想的多铎多次希望史可法投降。
但是被史可法拒绝,于是,双方在扬州展开大战,虽然史可法志气可嘉,但是军事能力不值一提,清军多铎没有耗费多少精力,阵亡三个将领之后就攻破扬州,随后为了泄愤,连续十天进行报复性屠杀,然后付之一炬,所有都化为灰烬。
事后,在幸存者的记录如王秀楚、焚烧尸体的和尚的记录以及外国传教士的记录资料,扬州十日中遇难的被屠杀的人大概在80万人左右。后来被称为扬州十日。
因为清朝持续的高压统治,扬州十日和其他诸多的事件都被刻意的忘记,亲历者也惧怕死亡而选择遗忘,后来大部分人是没有记忆的,只有极少数人口耳相传,或者散居海外的人仍然记录传播。
这样的结果就是国人对此不知道,后来辛亥之后又接二连三的事情,没有人对几百年前的事情追究,也没有人整理,错过了一次机会,到了现在更是没人关心,接二连三的清宫电视剧将清朝皇帝一个个塑造成英明神武、千古无二的仁君,对着一些暴虐之事一律不提。
除了电视剧,很多所谓研究历史的人也美化,譬如阎崇年,在讨论关于扬州十日的问题时候,竟然恬不知耻的为满清辩解:攻城、巷战在一天内结束,一般说没有必要大屠杀,当时的大炮没有多少杀伤力,由此引起的报复也就没有根据;扬州十日屠杀事件不存在。
除此之外,更是美化满清的铁蹄,将满清入关时候为什么60万满人能够征服1万万人的明朝归结为6个字:天合、地合、人合,在人合方面,特别强调是少杀人。这也是他后来被扇巴掌的原因。
关于扬州十日,铁证如山,除了王秀楚的记录、多铎自我供认,毫不顾忌,还有传教士卫匡国的记录也是铁证。 主帅多铎在兵临南京的时候原话:《谕南京等处文武官员人等》“嗣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不降,维扬可鉴。”这等于公开承认扬州事件的存在,否则无法理解,只能说明扬州人抵抗了,随后被报复性屠杀,然后那这个震慑江南其他区域。
卫匡国《鞑靼战纪》:这座城由忠于明室的大臣史阁老防守,但他虽有一支强大的戍军,最后还是失败,全城被洗劫,百姓和士兵悉遭屠杀。鞑靼人为了不使尸体污染空气,发生瘟疫,把尸体置于屋顶,放火焚城及四郊,一切都化作灰烬,成为一片焦土。
时间可以抹平很多东西,也可以让人遗忘伤痛,但是为暴徒涂脂抹粉,甚至争功诿过就不对了。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扬州十日真相如何?清史专家阎崇年:理论上不存在!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