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当时带十个人发动了世人皆晓的玄武门之变,回头看这十个人最后的结局怎样,不仅要看李世民的为人,还要看他们自己立功后的所作所为,是得到善终还是自食恶果,细看便知。
咱们先来看看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李渊当政时,李建民当了太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当时李世民势力已经很雄厚,无论是权利还是财力都够当皇帝的格了,换位思考,自己已经有这个实力上位了,再委屈自己当个秦王那才是不正常。再者说,考虑长远一点,如果说按这个形势走,李建民当了皇帝,还能留了对自己威胁这么大的李世民吗?所以说,发动这次政变是为了不负自己的才干势力,也是为了自己以后的性命。
发动一次政变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就能完成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明能取得胜利,也不是光凭他自己一个人能实现的,在这其中有十大功臣,为这次政变做出了不小的贡献,那政变之后李世民是怎么对待他的功臣们的呢,咱们来看。
一、长孙无忌
把长孙无忌放在第一个说,自然是有原因的,长孙无忌被称为“十大功臣之首”,他自幼丧父,是由舅舅抚养长大的,从小就不仅聪明,而且勤奋,也善于出谋划策,跟李世民是关系非常好的,一直跟随李世民奔波征讨,可以说,没有长孙无忌,李世民的这一片江山很难打下来。后来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封长孙无忌做了太子左庶子,可见其地位之重。
而在李世民当了皇帝后,还是对长孙无忌委以重任,并且给予他最大程度的信任。据说当时有一次,有人看长孙无忌受宠太盛,就上奏弹劾他,结果李世民不但没怀疑,还惩治了上奏的那个人,把奏折拿给长孙无忌看。君臣之间的信任能达到这种程度,真的是感天动地。
643年,唐太宗把总共24位功臣的画像挂在凌烟阁,而长孙无忌的画像居首位。后来唐太宗封李治为皇并让长孙无忌辅佐他,唐太宗去世后,李治认真听取长孙无忌的意见,长孙无忌也以舅舅的身份尽心辅佐他治理朝政,上奏的奏折,李治都是先看先采纳长孙无忌的意见,甥舅俩可以说相处得十分融洽,直到有一件事情让两个人完美的关系出现裂缝。
当时李治想要废皇后立武则天为后,召了几位大臣来内殿商议,其中必然有长孙无忌,商议此事的时候,其他大臣都不敢说话,诸遂良强烈反对,此时李治唯一可以依靠的长孙无忌虽然没有明面上反对,但是还是有支持诸遂良的意思。虽然没有人支持他,但是李治还是执意做了这件事情,废了皇后,立武则天为后。李治想干的事情是达成目标了,但是这件事之后他还是对长孙无忌心存芥蒂,这也为后来长孙无忌的下场作了铺垫。
659年,许敬宗上奏李治说长孙无忌与奸臣勾结,要李治治长孙无忌的罪,李治当时落泪说:“我怎么忍心治我舅舅的罪,这让文史百官怎么看我呢?”然后许敬宗举了许多前人古训,最后李治竟连商量都没有就将长孙无忌流放,他的儿子也遭到了罢官。同一年,唐太宗让许敬宗重审这个案子,结果许敬宗派过去的人刚一到达目的地就下令让长孙无忌自缢,亲属也都被抓去当了奴婢。
明面上说什么勾结什么重审,其实还不是找了个由头除掉长孙无忌,真的在意这个舅舅的恩情的话,怎么会一句话都没有商量没有对质就将他流放?真的顾及旧情顾及百官的话,怎么会让派去重审的人轻易将其绞死?人情冷暖,各自知晓罢了。
这倒是后来李治对长孙无忌的做法了,但是在李世民那里,长孙无忌还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功臣。
二、尉迟恭
一提到尉迟恭,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过年时家家户户会贴的年画,上面就是尉迟恭的画像,民间都把他奉为门神,每年在家门口贴上年画祈求平安顺遂。尉迟恭为人十分忠厚,一直驰骋在沙场,为国效力,他十分忠心,谥号“忠武”。
而尉迟恭和李世民的故事,也是信任和忠心完美结合的典范。620年,李世民征讨叛军王世充,当时大臣们都觉得尉迟恭也会反叛,所以把尉迟恭关押起来,看到这里不免有些愤愤不平,仅仅因为自己的猜忌就将他人一直关押起来,实在是没有什么道理。当时还有大臣劝李世民处置了尉迟恭,毕竟被关押了这么久,任谁心里都会有怨恨,如果放出来必定会酿成大祸,但是当时李世民并没有这么想,他给予了尉迟恭充分的信任,立刻让人把尉迟恭放出来,并且赏赐给他财宝,跟他促膝相谈,表达了自己对他的信任和期待。
前脚李世民放出尉迟恭,后脚两人出去打猎的时候就遇到王世充领兵偷袭,真是天赐良机!这个时候就是考验尉迟恭的时候,如果救了李世民,毋庸置疑以后也一定是李世民的心腹,得到李世民和朝中大臣的信任,但是如果此时叛变或者出逃,那一定是拿命来偿,而尉迟恭本就是一个忠肝义胆之人,不可能做那种忘恩负义之事,所以答案是肯定的。当时尉迟恭怒呵一声把单雄信从马上干翻,接着保护李世民杀出重围,还俘虏了郑军几千士兵,杀得郑军落荒而逃。
这件事后,李世民对尉迟恭愈加重用,朝中大臣们也对尉迟恭开始信任起来,后来李世民组建了一支精兵,精心加以培养,后来让尉迟恭和另几位权重之臣一起跟自己打理,用来在以后保护自己,可见李世民对他的器重。
但是尉迟恭十分自负,常常觉得自己不可一世,在遇到其他大臣时一点谦逊也没有,还时常出言嘲讽,因为这样,他跟许多人的关系都不太好,即使如此,他还是不自知,依旧我行我素,直到后来有一次行为实在过分被李世民呵斥才有所收敛。晚年时尉迟恭回家养老不对世事过问,后在家中去世。
尉迟恭是第二大功臣,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晚年时李世民还前去探望他,也是得到了善终。
三、侯君集
侯君集早年时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也是李世民的心腹,但是下场却很惨。
侯君集没有什么文化,后来入朝后跟着学习,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众人也都看得起他,这个道理倒是古今通用,认真学习好好生活的人是会被善待的,后来他跟着李世民打拼,逐渐获得了李世民的信任,也获得了很高的军衔职位。
侯君集所做的值得一提的事就是攻占高昌,当时侯君集领兵到高昌附近的柳谷,听属下说这时候高昌国的人聚集一处安葬鞠文泰,可以偷袭,来个团灭,但是侯君集不齿这种行为,认为这种做法不妥,于是带兵攻克高昌,其中还用自制的武器攻击城墙,俘获了几千人,最终使高昌国灭亡,这个事件大大提高了侯君集的地位,使他一战成名。
公元643年,侯君集劝李承干策划谋反,保住李承干太子的地位,那一段时间侯君集心怀鬼胎,晚上常常睡不着觉,人常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侯君集天天晚上担惊受怕,他的妻子察觉不对,于是劝他承认错误,但是侯君集没听进去,结果李承干被发现要谋反,被废。这件事情当然侯君集也要被治罪,但是李世民顾及往日的情谊,不忍心将他治罪,但是朝中大臣极力劝阻,最后无奈将侯君集处死,但是李世民还是在他临死前答应他的请求,放过了他的妻儿,留他们性命。
侯君集最后如此下场完全是自食恶果,灭了高昌后他私吞了许多财宝,这样的品行早就预示着他不会有一个好下场。
四、其他功臣
除了这三位功臣外,还有七位大臣为这次政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分别是张公瑾、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这七个人都各自有各自的本事,也是有很强的能力,能够辅佐李世民当政,他们最后也都得到了善终,因为十分忠心耿耿,一心辅佐,所以李世民对待他们也都很好。
所以说,这十大功臣里面,除了侯君集因为谋反被杀,其他人都得到了善终,而历史上对长孙无忌的分歧比较大,有人说他忠臣,也有人说他奸臣,到底是忠是奸,由上述一通分析,至少在李世民当政时期,他是非常忠心,尽心辅佐的,能主动阻止皇帝为自己封官加爵的臣子会有什么坏心眼呢,况且就是在李治当政时,长孙无忌也是十分尽责,所以,这十个人,在李世民厚待功臣的待遇下,大都得到了善终。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