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贫寒从小就靠帮地主放牛为生,因14岁时不小心在地主家中闯祸,便参加了游击队。后跟随部队连年征战,与母亲一别就是十八载,直到1947年带兵路过家乡才与母亲相见,见到后两人相拥而泣。此时他已经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他就是开国上将陈锡联。
陈锡联,1915年1月4日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彭家村一户贫苦人家。在他八岁那年父亲突然患了重病,为了给父亲治病母亲变卖家中所有物品,但还是没能挽回父亲的生命。此时的陈家已经债墙高筑,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年幼的陈锡联便到地主家放牛为生,寄人篱下整日被地主剥削,还经常不给饭吃。
1927年黄麻起义后,此时彭家村刚好来了一只游击队做宣传活动。陈锡联在听到后便告诉母亲他想参加游击队,但却被母亲极力反对。母亲知道他是什么性格,并在晚上睡觉时拿着一条绳绑到陈锡联腿上,另一头自己拿着,万一晚上他想偷偷跑出去,陈母也能及时知道。于1929年4月,陈锡联趁家人熟睡时,还是偷偷的解开母亲绑在他腿上的绳子,加入了黄安游击队,从此开始革命之旅。
同年蒋介石开始对鄂豫皖边区根据地进行“围剿”,陈锡联所在的游击队根据上级安排改编成红一军。1930年6月,陈锡联参加第一次出击平汉路,也是他第一次参加大规模战斗,在战斗中并没有害怕,而是跟随老兵英勇作战,顽强的攻占敌人据点杨家寨,并成功歼灭反动军阀郭汝栋的两个连。取得鄂豫皖边区红军首次歼灭正规部队的大胜利。在接下里七月和九月的二出和三出平阳路中,陈锡联积极作战并成为共产党员。在战后开会时被营长夸奖到:别看陈锡联年纪小,作战一点都不输你们,总往前冲就像一门小钢炮。从此,陈锡联这个“小钢炮”的外号就在部队里叫开了。
1933年10月“剿匪总司令”刘湘带领六路大军,准备在三个月内肃清川陕根据地的红军。11月,红四方面军徐向前的指挥下,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一步一步的把刘湘的军队带入包围圈,成功把四川军阀刘湘的军队打的稀碎,并成功歼敌8万人。担任263团的政治委员的陈锡联指挥部队英勇作战,被上级领导授予“钢师”的奖旗。之后先后担任第4军第10师副师长、第11师政治委员等职务。
1935年为了策应中央红军北上,陈锡联带领一个团孤军深入占领剑阁、阆中一带。之后红四军为了给中央红军打开通道,主动发动“土门战役”。在此期间,陈锡联带领部队主动攻占千佛山主峰,牢牢控制住北川河谷东段,使得红一和红四胜利会师共同北上。
“卢沟桥事件”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红军主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陈锡联带领的第十师改编成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由他担任团长,后跟随师长刘伯承前往山西抗日。
1937年10月,此时国民党军队和八路军在忻口打得火热,奉命在日军后方骚扰的陈锡联,发现日军飞机一会两架、一会三架,不断的从自己头上飞过,他经过观察后得出结论,这附近有个日军的机场。当即派遣士兵找到当地老乡询问,得知10公里外的阳明堡镇南边有个机场。陈锡联更是亲自带人过去侦查,搞清楚日军兵力和飞机情况于10月11日夜晚时,他亲自带领部队发动进攻,在不到一个小时内炸毁日军24架飞机击杀日军100多人,最后全身而退。从而削弱了日军进攻太原、忻口的空中力量,大大缓解了我军正面战场的压力,而“夜袭阳明堡”也是中国军队继平型关大捷和雁门关伏击战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胜利,陈锡联率领的769团一战成名,769团也被誉为“抗战四大名团”之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蒋介石更是电令阎锡山进攻我方根据地。时任太行纵队副司令员的陈锡联,面对阎锡山部队的进攻,他经过多方面分析部队的优点和缺点,规划部署作战,从而在屯留伏击阎锡山部队,成功歼灭敌人1000余人,俘虏敌方21000人,缴获枪支弹药不计其数,打响了上党战役第一枪。后太行纵队改编为晋翼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陈锡联担任司令员。
1947年陈锡联带领部队经过了自己的家乡,后来下属部队寻找向导时,意外得到了陈锡联母亲的消息,当即带陈母来到了陈锡联的司令部。看到母亲已是满头白发的他,心中十分难过,此时陈母还不知当初偷偷离家的那个儿子,现如今已成为司令当了大官。但陈锡联考虑到部队还有重要战斗任务,无法在本地久留。他哪怕十分不舍还是命令手下部队,将相聚不久的母亲送回了家,率领部队继续奔赴战场。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14岁儿子偷偷参军,老母亲不知其去向,18年后重逢,儿子已是司令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