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一朝,出过几起少见的险事怪事,有“禁门之变”刺客行刺皇上,有天理教攻入紫禁城,等等。当然还有一件大事不可不提,那就是兵部“失印案”。
嘉庆二十五年(1820)三月初八日,嘉庆帝率领宗室王公、文武百官前往河北遵化的东陵。刚走到汤山行宫时,他接到兵部奏报,说是藏于库内的印信遗失,印钥和钥匙牌也一并无存。
嘉庆帝听后又惊又气,以前历朝哪里听说过部堂大印丢失的事?遂立即命军机处传谕步军统领衙门,令其告知京师五城多派捕役,严密访察。又谕令留京的王公大臣奉同刑部立即将兵部守库人员拘捕审讯。
嘉庆帝对这个案子感到十分奇怪。因为兵部大印与其他一些印都存于同一个箱子。各印都是铜质,只有兵部行印是银质的,三月七日开箱取印,其他各印俱在,唯有银印和银牌丢失,窃贼为什么只将这两件东西窃去?
带着种种疑问,嘉庆帝一路上就不断督催该管大臣,一定要将此案审个水落石出。经连日审讯,得该管堂书鲍书的谎供,说是上年九月初三,皇帝行围之后回京的当天,就已经将兵部行印和其他印信一道入库了,直到三月初七日那天又需用时,才发现大印遗失。嘉庆帝对这破绽百出的供词并不相信,又派人把上年随围的有关人员一并提来审讯。
四月三日嘉庆帝谒陵之后还京,发现审讯仍无结果,非常恼火,斥责有关官员“疲玩成性,互相推诿”。将庄亲王绵课、大学士曹振镛、吏部尚书书英以及刑部堂官,一并罚俸半年,各衙门派来审理此案的官员,均罚俸一年,同时警告陵绵课等人不可懈怠,若再拖拖拉拉,还要重罚。
绵课无奈,递折上奏,请求议处,其实是想推给别人,自己脱身。嘉庆帝不准,把绵课的花翎先行拔去,还让他加紧审讯,并以五月五日为限,到时再审不出来,定将他从严治罪。在如此严厉的督促下,绵课等人日夜逼供,鲍干方才承认,其实去年收印时并没打开查看,恐怕是行围路上就遗失了。
审讯结果上报后,嘉庆帝仍觉可疑:行印有正、备印匣两份,只有正印匣有钥匙和钥匙牌,备印匣则无。如果行围路上大印丢失,那么既无钥匙,又无钥匙牌,负责收贮印信的鲍干怎么肯接收?于是下令再审。
直到四月二十四日,嘉庆帝才得知,去年八月二十八日,当他从承德秋围之后回京,路过巴克什营时,看守印信的书吏熟睡,印信连同印匣被窃贼乘机窃走了。这位书吏害怕,便买通鲍干,把备用匣冒混入库,鲍干又买通值班的书役,设置了行印在库被盗的假现场。这场并不复杂的案子再审了一个半月之后,终于真相大白。
为了寻找偷印的窃贼,嘉庆帝多次命军机处督促直隶总督等大员,在古北口、巴克什营、密云一线穿梭往来,明察暗访,却一无所获。嘉庆帝无奈之下,只得命人重铸一个。至于原来的行营究竟被何人偷去,偷去何用,便再也无从得知了。
由于此案,管理部旗事务的年已86岁的大学士明亮,受到降五级的处分,兵部尚书和左、右侍郎,也都被摘去顶戴,或降或调。然而这个案子仍存在诸多疑点:对这个不算难查的案子,绵课等几个大臣怎么会严刑审讯了一个多月还审不出来,以致闹到情愿引咎辞职的地步?
所以,当时人对此就有诸多的揣测。礼亲王昭梿在《啸亭杂录》一书中曾记:他听兵部主事何某说,当时收取印信时,正轮到他值班,是何与另一满员亲手把印匣接过来的,印信确实还在。昭梿还记得有人说,这颗印信,是有人贿赂鲍干从库中窃走的,目的是相约举事,结果事尚未发,丢印之事就出来了。
因为不知道这事牵连到哪个,大臣们怕闹大,怕嘉庆帝因此而兴大狱,于是把事压下了,编造了印信在行帐中丢失的谎言来哄骗嘉庆帝。还有人说,此事过了不到一月,就有“贵人”父子相继暴死,其幼子也被偷偷藏起,恐怕与失印事有些关系,云云。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嘉庆朝一起震惊朝野的大案——兵部失印案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