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湖北老农曾借给红军四百大洋,85年后拿出“欠条”,应还多少钱?

历史 历史竞谈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红军从小小的一只队伍发展成浩浩荡荡的几十万人,不仅仅是他们所坚持的信仰带走极强的感染力,更是背后老百姓的支持,红军和老百姓之间感人的故事那是说上好几天好几夜都说不完的,那今天小编我便选一例十分有趣的来讲,这还得从一张小小的“欠条”说起~

湖北老农曾借给红军四百大洋,85年后拿出“欠条”,应还多少钱?

1930年的时候,彼时正逢中国工农红军的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湖南会师,之后合并成为红一方面军。虽然红军力量得到了壮大,但是人员突然增多,军粮的补给问题成为了当时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难题。于是当时红一军派出了一个叫做涂杏的士兵,找到了当时孝感本地的一个名为杨长银的小地主,借下了408个我大洋并打好了欠条,如今这份欠条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我们工农红军与1928进入井冈山的时候就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有而这三条记录有一项很重要的就是不能平白无故的那老百姓的东西,借了钱必须要打欠条,损坏东西要赔偿。”后来,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成为人民军队的铁律,也提现了红军对于老百姓的尊重。

湖北老农曾借给红军四百大洋,85年后拿出“欠条”,应还多少钱?

当时的艰苦岁月,红军里面无论是将士还是师长,都很珍惜自己与老百姓之前的关系,他们的尊重也赢得了老百姓对他们能力的肯定,这也是为什么在老百姓心里红军威望一直很高的原因所在。因此当时涂杏去借钱也是按照和老百姓的约法三章办事。

不过他没有对这个叫做杨长银的小地主抱有很大的希望,一时因为他是个小地主家业不大,二是因为他也觉得地主的思想觉悟不会很高。不过这个杨长银给足了涂杏惊喜,一听是红军有难,不仅但拿出了自己全部身家300个大洋,还东奔西走到处借了100大洋,一起交到了他的手上,这下涂杏被震惊到了。

湖北老农曾借给红军四百大洋,85年后拿出“欠条”,应还多少钱?

当时的400大洋对小地主来说是全部的身家了,杨长银这是把全部的身家都要交给红军啊!杨长银的爽快让涂杏颇为感动,也十分开心,于是找他立马借来笔墨,写下了一张欠条。落款是写上了他的名字和所属队伍。最后还郑重地盖上了他个人的私章。

后来,这张珍藏的欠条就从杨长银首重辗转传承,从父亲传给儿子,儿子又传给了下一代,三代人都小心翼翼的收着这张欠条。从前杨家人一直以来都是小心翼翼收藏着这张欠条,但是时间到了二零一五年,杨家人偶尔又翻到了这张欠条,灵机一动想试试如今是否还能兑现,便找到了当地的政府,看能不能兑现当年的承诺。

湖北老农曾借给红军四百大洋,85年后拿出“欠条”,应还多少钱?

400个大洋如今值多少钱呢?现在的人心中没个数,政府找来专家估算。时隔85年,杨家后人拿出欠条找到有关部门兑现,银洋流行于民国年间,当时一块银洋折合人民币是300-400元,但时候后来因为战乱造成的经济动荡,银元遭到了贬值,每块最后只值100元人民币,所以400块银元折合下来就是4万人民币。

早知道4万对于上个世纪30年代来说是一笔多巨大的财富,但是杨长银在得知红军有难时毅然决然的借出了全部的家产,还去借了100大洋,这是多么令人动容的事情。当地的政府部门在了解这一情况后,马上把四万人民不如数偿还了给了杨家,并且取回了欠条。

湖北老农曾借给红军四百大洋,85年后拿出“欠条”,应还多少钱?

这不仅仅是一份珍贵的欠条,它所承载的是老百姓对于军队的鱼水之情,更见证了军队对老百姓所信守的承诺,古语有云“有人守边疆,有人居庙堂,此为太平也”。军队和老百姓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体谅,在战争年代是难能可贵的,在我们如今这个和平的盛世,更要珍惜。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湖北老农曾借给红军四百大洋,85年后拿出“欠条”,应还多少钱?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