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毕竟是历史演义,仅就其所刻画的众多人物而言,或神化(诸葛亮),或丑化(曹操),或虚构(貂蝉),和真实的历史人物多有很大的出入。
其中最该喊冤叫屈的当数江淮大才子蒋干。“群英会”中的蒋干,被描写成一个形容猥琐、几近笨蛋的小丑,这与蒋干的历史真面目相去甚远,而“蒋干盗书”更是捕风捉影,纯属文学虚构。
《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说到曹操派蒋干去吴营打探军情,而周瑜正想着如何除掉精通水战的蔡瑁、张允,便定下“反间计”。
诱导蒋干盗走蔡、张二人给周瑜的假“密信",曹操信以为真,错杀蔡瑁、张允,曹操水军便成了水战抓瞎的“旱鸭子”。
之后,蒋干二度过江时,又落入周瑜圈套,把庞统引荐给曹操,使曹操中了“连环计”,于是,在后来的赤壁大战中,曹操水军—败涂地。
如此蒋干,实在是曹军大败的罪魁祸首,蒋干在民间百姓中的形象也由此而成为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和小丑。
其实,蒋干比窦娥还冤。《三国志》中虽没有蒋干的单独传记,但裴松之为《三国志·周瑜传》作注时所引录的《江表传》中对蒋干其人及“过江说瑜”有完整记载。
《资治逄鉴》第六十六卷所记大致于《江表传》吻合,从中,我们不妨看看历史上真实的蒋干,以及事由始末。
第一:被描绘成小丑的蒋干本是儒雅帅哥
《江表传》上说蒋干,字子翼,九江人,“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准之间,莫与为对”。
可见这蒋干本是位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儒雅之士,而并非鸡鸣狗盗式的小丑形象。
他的才能、机辩闻名千长江、 淮河之间,甚至一时难以找到对手,是江淮间“独孤求败式” 的大名士。如此机智精明之蒋干,岂能连续中周瑜的计谋。
第二:“过江说瑜”因被识破而“终无所言”?
当时,曹操确实秘密派遣蒋干去游说周瑜归顺自己,蒋干换上平民百姓穿的布衣,戴上葛布做的头巾,以朋友身份去看望周瑜。
不料,一见面周瑜便说破了他的来意思:“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江表传》与《资治通鉴》所载一字不差。)
蒋干只好说此行的目的是老朋友间叙叙旧,别无他意。之后,周谕带着蒋干参观军营,巡视仓库、军用物资与武器装备,进而设宴款待蒋干。
席间让蒋干观赏自己的侍女、服装、饰物以及珍宝,意思是,东吴对我周瑜不薄,有美女,有珍宝。
周瑜借着酒兴进一步明确表态说:“ 大丈夫生活在世,遇到知己的君主,外表上有君臣关系,内心却情同骨肉,言听计从,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即使苏秦、张仪重生,能转移其心吗?”
于是,蒋干便笑着只谈双方友情,知趣地只字未提劝说之事。回去后,蒋干即如实向曹操禀报说:“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能间也。”
最重要的是,史书上关于曹操派遣蒋干去劝降周瑜,时间是建安十四年十二月,这个时间是在赤壁大战之后。
由此可见,“蒋干盗书”纯属文学虚构,丑化蒋干并虚构“两次中计”情节,应该是作者为衬托周瑜的足智多谋所需,只是委屈了蒋干这位江淮儒雅帅哥,害他一直揹着这样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黑锅”。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三国:蒋干盗书的冤屈,史书上记载的事件始末和时间都跟演义不同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