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尘封近80年 苏联战地记者纪实作品《在华一年》“重见天日”

历史 国际在线

尘封近80年 苏联战地记者纪实作品《在华一年》“重见天日”

《在华一年》中文版图书

尘封近80年 苏联战地记者纪实作品《在华一年》“重见天日”

《在华一年》俄文版封面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孙娟):《在华一年》是苏联著名新闻电影摄影师、导演、战地记者罗曼·卡尔曼的一本纪实著作,该书中文版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详细记录了卡尔曼在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初期的所见所闻,从一个外国战地记者的视角真实展现了中国军民团结御敌、奋起抵抗的全过程。

《在华一年》俄文版于1941年5月由苏联作家出版社出版,是国际上记述中国抗战的珍贵文献。时隔近80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该书首次被译成中文出版,并首次在国内发布大量珍贵史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么,这本书又是如何在尘封近80年后被重新发现的呢?

《在华一年》中文版译者为我国资深外交官、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前驻俄罗斯大使李辉,他讲述了与这本书的缘分。

尘封近80年 苏联战地记者纪实作品《在华一年》“重见天日”

卡尔曼在战斗现场拍摄

尘封近80年 苏联战地记者纪实作品《在华一年》“重见天日”

卡尔曼拍摄的珍贵影像 “中国青年爱国者从四面八方向陕甘宁边区汇集”

在莫斯科工作期间,李辉曾读到一篇由华人作曲家左贞观写的纪念冼星海的文章,里面提到了关于卡尔曼访问延安的内容。文章说,苏联记者卡尔曼1939年访延安,跟鲁艺学院的学生搞了联欢,冼星海唱了《黄河大合唱》中的歌曲。这场活动在卡尔曼《在华一年》一书中也有记载。

“我立马意识到,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中文译本”,李辉说。意识到这一点后,他曾委托秘书在莫斯科的旧书网站上找寻,但没能找到,可能是赶上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爆发(1941年6月22日),在战争中被焚毁了。几经搜寻,最终终于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图书馆得到了该书的影印版。李辉从俄罗斯卸任后将书稿带回国内,于2020年3月开始翻译。在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该书于今年9月得以与读者见面。

李辉在译者的话中指出,卡尔曼为中国人民做出了独特贡献,他1938年9月以苏联《消息报》特派摄影记者和苏联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影师身份来华,报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939年9月回国。《在华一年》是一部具有较大史料价值、历史价值的纪实作品,连同卡尔曼在中国拍摄的一万多米长的电影胶卷,都是记述中国抗战的珍贵文献,向苏联人民和国际社会展现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全民参战,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和顽强精神,并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一定能够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尘封近80年 苏联战地记者纪实作品《在华一年》“重见天日”

卡尔曼拍摄的珍贵影像“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

据介绍,卡尔曼1938年9月至1939年9月期间奉苏联政府之命来到中国,曾亲临抗日战争最前线,经历了“武汉保卫战”、“重庆大轰炸”和“长沙大火”等重大历史事件。尤为可贵的是,在华期间他曾赴陕甘宁边区近一个月,采访了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拍摄了大量反映毛泽东工作和生活的珍贵影像和照片,为今天研究抗战和中国革命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此外,卡尔曼还于1939年制作了两部纪实电影《战斗中的中国》、《中国特区(延安)》,1941年制作了第三部纪录片《在中国》。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尘封近80年 苏联战地记者纪实作品《在华一年》“重见天日”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