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15日,在美国空海军强大火力配合之下,麦克阿瑟仁川登陆成功,随即,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上腰眼处冲出一条口子,眼见还在南方全力攻打釜山的朝鲜人民军就要被拦腰截断,朝鲜半岛局势突然逆转。
仁川登陆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一时间,麦克阿瑟吸引了全球的关注,这也让好大喜功的他着实大大出了一个风头。正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麦克阿瑟就认为全世界他最大,于是他就趾高气扬的要求北朝鲜投降,甚至在情报人员说中国有大规模部队正在东北集结时,麦克阿瑟依旧不屑一顾,认为中国不可能出兵。
面对周总理的严厉警告,麦克阿瑟大言不惭地说道:“我认为中国没有发动战争的能力,他们不具备相应的工业实力,而三八线没有什么军事意义,他不过是一条纬度线,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联合国军跨越它。”
只是麦克阿瑟太低估中国人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特别是以毛主席为领袖的新中国已然经历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即便是强大如美国,只要触及中国的底线,我们就会不顾一切与之抗争。
新中国绝不惹事,但是,遇到挑衅我们也绝不会怂!
对于美国进犯鸭绿江的暴行,周总理在1950年9月30日直接向全世界表明态度:“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周总理的警告也代表着毛主席的态度,其实早在朝鲜战争爆发开始之前,毛主席就一直关注朝鲜局势,也一直在思考如果朝鲜战争爆发牵连的面将会有多大,对于美国会不会出兵,一旦美国出兵中国该如何应对的问题,毛主席也一直从战略层面去思考。作为最富有战略眼光的伟人,毛主席从都不只是考虑朝鲜半岛,他更冷静看待美苏的态度。毛主席太明白朝鲜战争一旦爆发,定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美苏中都难以置身事外。
于是,毛主席就提前在东北进行军事部署,早在8月5日,他就命令东北边防军务必在8月份完成战争准备。毛主席态度很明显,一旦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定然会出兵。
一
仁川登陆让金日成遭遇灭顶之灾,若非麦克阿瑟过于狂妄,出现战略失误,金日成的主力精锐极有可能就会被歼灭在南方。在金日成逃回北方以后,立马派人向中国求助。
面对朝鲜的求助,毛主席不可能坐视不理:于公,都是社会主义阵营好伙伴,于私,也是唇亡齿寒的邻居。压力都压在毛主席身上,毛主席内心也盘算着就是让谁去合适,其实他内心早就有两个选择,第一人选就是粟裕,第二人选就是林彪。
可是,粟裕因为之前在战场上负过伤,脑袋里还有两块弹片,由于位置特殊还不能取出来,这也导致解放后粟裕的病情一直不稳定,时常头晕脑胀,甚至头疼昏迷。当毛主席有打算让他领兵时,他还是很积极配合毛主席的调遣,但是他的病情却在此时更加严重,毕竟劳神费力让病情恶化。
时间紧任务重,毛主席认定等不到粟裕康复就要出兵,于是毛主席就想到了林彪作为主帅,虽然还没有直接下命令,但是毛主席与周总理也私下商讨过,让林彪挂帅是最合适的:
第一方面,林彪一直都是四野司令员,既然要出兵朝鲜,组建的东北边防军抽调的将士大多是来自原四野。鉴于他在四野的威望,以及对四野的了解,他领导指挥肯定也是得心应手。而且,林彪本人也参与了东北边防军的组建工作,再由他指挥作战更为顺当。
第二方面,林彪的军事才能是极为突出的,在解放战争中他立下大功,“三大战役有其二”,“渡江战役有其半”。可见,林彪指挥大兵团作战能力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
第三方面,毛主席极为赏识林彪,对他的能力也很认可,毛主席曾评价过:林彪打仗又狠又刁。毛主席眼光过人,一向具有识人和用人之明,他对林彪的信任和任用也让其在解放战争中大放异彩,立下赫赫战功。
第四方面,出兵朝鲜涉及到国与国层面的问题,这势必要与朝鲜领导人和苏联军事顾问配合行动。而这方面,林彪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在东北期间,林彪曾和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共同作战过,许多朝鲜人民军的高级将领曾是林彪的部下;而他因病去过苏联治疗,在此期间他和苏联军队的高级将领关系也很好。能够将这些国际关系的处理好,对于林彪在战场上行动肯定是有益的。
第五方面,抗美援朝肯定要面临冬季作战的情况,而林彪却具备指挥大部队冬季作战的经验。众所周知,东北的严寒又是超乎想象的,而林彪在1945年就进入东北,他对东北的气候也是极为适应,在寒冷气候中作战能力早已得到锤炼。
很明显,领兵进入朝鲜战场,林彪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毛主席和周总理也都意见一致,认为林彪是率兵入朝最合适人选。
但是,二人并没有直接宣布任命,他们还得听听林彪的个人意见,如果林彪愿意接下这个重任,那是最合适不过。
二
正当毛主席想着征询林彪的个人看法时,问题来了!
其实,毛主席并没有直接向林彪下命令让他赴朝率兵作战,而是先就中国出兵朝鲜问题,征求林彪的意见。
在1950年9月下旬,毛主席就专门和林彪有过一次长谈,二人讨论的主题就是中国派兵入朝参战等问题。然而,这个这次长谈二人意见并非一致,林彪十分坦率地向毛主席表达了“不支持出兵朝鲜”的想法。
当然,林彪也是从战场上一路打出来的杰出将领,他并畏惧战争。此时他不支持出兵朝鲜,也完全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表达出不一样的看法。
从国内情况来看,林彪认为国内战争刚刚结束,各方面工作都未就绪,百废待兴,如果又突然发生战争,老百姓也并不希望看到。而且这二十多年来,中国一直在打仗,老百姓对战争已经是极度厌恶,他们更多的是期待和平。而且,西南地区还有很多土匪未曾剿灭,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种情况下再发生战争,很不利于国内的经济建设!
从军事力量来看,美国是最大的工业强国,军队装备高度现代化,一个军就有各种火炮一千五百门,而我国一个军只有三十六门。美国有世界第一的空军和海军,而我国海空军还是从零开始,刚刚开始组建。林彪认为,在敌我装备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如若贸然出兵朝鲜,必然引火烧身,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于目前的情况,林彪也提出自己的意见:中国可以派出重兵驻扎在东北,一方面保卫中国边境,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朝鲜人民军的战略支持力量。而朝鲜人民军在目前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也应该改变策略,放弃正面进攻,而是利用复杂地形,采取游击战方式,与美国军队进行周旋。
林彪的态度也是很直接,在对待出兵方面,他的看法很明显与毛主席有很大的分歧。对于林彪提出不同意见的行为,毛主席是宽宏大量的,并未责怪,只是对于林彪的意见,毛主席却是不能接受的。因为此时毛主席已经下定主意要出兵朝鲜,只是如果林彪一直不赞成出兵,那么肯定会给后面工作带来麻烦。
为此,毛主席又多次找林彪长谈,但谈的主要内容,不是让他带兵入朝,而是向林彪阐述,我们为何要出兵,不出兵将来会有什么结果,出兵有哪些有利条件,对美帝国主义应该采取什么对策等,目的是做林彪的工作,争取林彪在政治局会议上支持派兵入朝作战的意见。但是,林彪在毛泽东的面前,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仍然不同意派兵赴朝。
很显然,林彪的思想工作毛主席也未能做通,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既然林彪都不支持出兵朝鲜,如果还坚持让他去接手主帅,这肯定也是强人所难。毛主席和周总理就再一次商量,必须重新物色人选,这一次二人意见依然一致: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于是,正在西北的彭德怀元帅就被安排紧急赴京,见到毛主席之后,他才知道原来是商讨朝鲜之事。对于是否出兵这件事,彭德怀元帅很有战略眼光,他很明确表示:“我拥护主席这一英明决策。如果战争非打不可,晚打不如早打!”
可以说,彭德怀元帅的表态增加了毛主席一锤定音的底气。
三
10月2日,毛主席与群雄济济一堂,正式商谈出兵朝鲜的问题,会议上林彪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赞成出兵朝鲜,理由还是经过他深思熟虑的那几方面。毛主席也明白,要想让林彪改变看法很困难,而林彪的这种看法也不只是代表他一个人,还得到将近一半人的支持,于是毛主席就需要一个分量很重的人来说直话,这才能够直接决定结果。
10月5日,会议继续,此时彭德怀元帅已经在前一天赶到。在此之前,毛主席已经否定了林彪的意见,从看问题的视野来说,毛主席肯定要比林彪更为广阔,考虑问题也更全面。这种战略眼光,放眼世界也没有几个人能赶上毛主席,他是从国际和中国今后长远战略这个大视角看待出兵朝鲜问题的,他决定,必须出兵朝鲜!
中途赶到会议的彭德怀元帅一针见血地表态说:“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让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
听完彭德怀的发言,毛泽东站起来坚定地说:“彭老总说得好!我们出兵参战的困难确实很多,但是,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中国人民不能眼看着美国侵略者对其肆行践踏而置之不理;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我们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正是彭老总的关键表态,支持毛主席出兵朝鲜,才让这件争论不休的事情决定下来。
10月6日,周总理再次主持会议,研究出兵有关问题,毛主席因事未能出席。会议中林彪激动起来,依旧强调不应该出兵,毕竟国内经济不允许。
此时,一向温和的周总理也忍不住了,他严肃批评林彪:“现在不是我们要不要打的问题,而是敌人逼着我们非打不可。现在不是讨论出不出兵的问题,而是讨论怎么办,怎么落实和理解毛主席的决定!”
当会议做出决定后,林彪也表示:服从会议的决定,并且之前由他指挥的第四野战军中准备入朝的部队,也坚决拥护中央抗美援朝的决定。
其实,对于林彪的态度,毛主席在私下与周总理谈论过程中也是大为光火:“此人打仗谨慎有余而胆略不足,身为高级将领,如此缺乏战略眼光和临阵怯战,实属不该!林彪怕美国的原子弹,那有什么了不起?我坚信原子弹无非是个纸老虎!”
毛主席把人看的很透,这一席话也点出林彪的不足之处,相比毛主席,林彪只是一个善于打仗的将帅,但是战略眼光却不及彭德怀。当然,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提出不同的看法,也不是他的过错,他也是为了我们的国家好,只是看法的侧重点不一样。
其实,就是坚决主张出兵朝鲜的毛主席本人,在做出决策时,也是经过了反复思考、多次犹豫的过程。聂荣臻在自己的回忆中谈到:“对于打不打的问题,毛泽东同志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那时部队已经开到鸭绿江边,邓华同志的先遣队已经做好过江的准备,毛泽东同志又让我给邓华发电报,让他慢一点,再停一下,还要再三斟酌斟酌,最后才下了决心。毛泽东同志对这件事确实是思之再三,煞费苦心的。”
四
很明显,虽然周总理批评了林彪,但也是就事论事,毛主席对林彪直言不同意派兵赴朝的做法也并不责怪。
林彪虽然不同意出兵,但是在毛主席征询他有关具体作战的战略战术问题时,林彪也是积极进言的。在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后,他也想到了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可能性,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意义的方案供参考。他认为,如果中央决定派兵入朝,就要在派兵入朝后,先打几个大的歼灭战,稳定战场局面。为了打大的歼灭战,就应该集中火力,把分散在许多个师的重炮,尽可能集中起来,一举用在打歼灭战的几个师上去。对于林彪的这些意见,毛泽东还是赞赏的。
在10月5日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就敲定彭德怀为主帅,他直接对彭老总说:给你十天准备的时间,出兵时间初步预定10月15日。
其实,针对林彪不同意出兵朝鲜也是在特定环境下的考虑,这种顾虑也是很正常的,只是毛主席站的高看的远,而历史也再次证明了毛主席这次决定的正确性。估计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抗美援朝竟然会取得这么大的胜利,一百多年来犹如一盘散沙的中国人面对强敌竟然变得如此团结。正因为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国内民族凝聚力空前高涨,国际威望也大大提升,军事上彻底甩掉人人可欺的弱国形象,也让老蒋彻底断了念想,在经济上人民也因为受到鼓励而奋发图强,友邦大力支援,迅速速度很快。
若是毛主席能知道有这么大的积极影响,估计早就决定出兵,而林彪也不至于这么反对,这么谨慎,这也导致他错过一次绝佳的机会,最终让彭老总威震四海,扬名天下。当然,历史再次证明毛主席的伟大,也再次证明他过人的战略眼光。
也正是中国出兵朝鲜,取得抗美援朝伟大胜利,才有了今日强大的中国。再回头看看那段艰苦岁月,不得不感慨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抉择时的艰难,其承受了压力之大。可以说,也正是这种不惜晚解放几年也要打这一仗的气魄和精气神,才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坚持原创,我是忠肝义胆岳老三,欢迎关注!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林彪坚持不愿出兵朝鲜,被周总理严肃批评,毛主席一语道破其软肋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