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小学倒数第一,梦想是养鸭,无奈辍学的李宗仁,却为何成功跳农门

历史 你的心做呀

李宗仁是近代中国一位传奇人物。他从一个农家子弟逐渐成长为桂系的领军人物,乃至最后做了代总统,也算是做了一朝天子的人了,应该称得上是人中龙凤了。

然而他晚年曾说自己“幼无天才,长无特长”。若是了解他少年的成长经历,就会明白这并非完全是他的自谦之词。

小学倒数第一,梦想是养鸭,无奈辍学的李宗仁,却为何成功跳农门

图 | 李宗仁将军

1891年,李宗仁出生于广西桂林临桂县的一个农户家。家里有田地二十多亩,兄弟姊妹共八人,一家十口人的生活全靠地里那点庄稼,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6岁时,李宗仁正式入私塾读书,老师就是他的父亲培英公。私塾里教授的就是《三字经》和《百家姓》及《幼学诗》,这些课程对于年幼的李宗仁没有丝毫吸引力,加上父亲管教又很严厉。所以李宗仁对读书甚感头疼,宁愿到山上砍柴,也不愿去书房,还经常借去上厕所的机会溜出去放松一会。

就这样,读了几年私塾后,由父亲的一个朋友介绍,李宗仁到临桂县城里新办的一所小学就读。

这是一所新办的小学,除了国文课,还开办有数学、英文等课程,而这些新学科,李宗仁在私塾根本没学过,他学起来十分吃力,就是国文课,他也学得是囫囵吞枣,半生不熟。

在这所新式小学,李宗仁不仅功课跟不上,而且衣着寒酸,举止言行土气,因此他被同学嘲笑为“乡下的傻瓜”。

在这么一个窘迫的学习环境中,李宗仁的功课是越来越糟糕。后来,他又连续两次“坐了红椅子”,更是让他难为情,索性就辍学不去了。那时学校出榜时,会在最后一名下面用红笔一勾,于是,考最后一名的就被叫做“坐红椅子”。

古往今来,我们看很多名人的成长经历,几乎都是幼时天赋极高,异于常人这些描写。像李宗仁这般幼时资质平平的,确实不多见。

远的不说,就说与李宗仁同为桂系首脑的白崇禧,幼时即展露出极高的天赋。5岁时,父亲送白崇禧到私塾读书,第一天讲的就是《三字经》。放学回家,父亲要考白崇禧的功课,想不到白崇禧竟把白天所学的课文一字不落地背了下来。

《三字经》顺利学完后,白崇禧接着学《五言诗》《千家诗》《幼学琼林》这些,那都是一点就通,等到后来学《四书》《五经》这些,老师发觉他自己已经教不了这名学生了,就另外请了两名水平更高的老师来教白崇禧。

和白崇禧这个学霸比起来,李宗仁是妥妥被甩在身后的学渣。并且李宗仁少时也没什么大志,母亲曾经问过他长大想做什么,他的回答是:“做个养鸭的”。

那时农村养个鸭子,成本很低,平时鸭子到农田里去吃庄稼收获后掉落的谷子。一个养鸭的人,可以养上三四百只鸭子,每日赶着鸭子出去觅食,倒是桩不算太累的活计。

母亲比较满意儿子的回答,送儿子去读书,也只是希望他以后能明白事理,做个自力更生的好农民,倒没有想着要他以读书作为晋升之路,日后能成为人中龙凤。

小学倒数第一,梦想是养鸭,无奈辍学的李宗仁,却为何成功跳农门

图 | 年轻时的李宗仁

现在李宗仁辍学回家,那就在家老老实实做个农民罢,父母也没有什么抱怨的。

这时候,恰逢各省在施行新政,广西省也在桂林城设立了一个“纺织习艺厂”,招收学徒,学习纺织。李宗仁父亲培英公是个读书人,思想比较开通,觉得这个行业很有前途,就把李宗仁送去桂林做学徒。

李宗仁也想着做纺织总比种田好些,于是,他高高兴兴地去了桂林。他那时已15岁了,也应该学一门技艺,以便以后成家立业,独立门户。

李宗仁一共学了半年纺织,学成归来后,被寄予厚望。姑丈家特地买了一部织布机,让李宗仁教表姐们织布。但没想到,李宗仁技艺不精,浆纱时,把沙浆弄焦了,一旦上机织布,随织随断。后来,邻村也请李宗仁去家里教织布,结果还是随织随断,搞得李宗仁很尴尬。

这时的李宗仁好像一事无成。读书呢,学不进去,出去学门技能吧,又不开窍。直到此时,在李宗仁的身上,丝毫没看到日后那个能统领大军的李将军的影子,这不就是一个没见过世面又有些笨笨的农家少年吗?

然而这时,发生了一个改变李宗仁命运的契机。而提到这个契机,就不得不提到李宗仁的原生家庭。

小学倒数第一,梦想是养鸭,无奈辍学的李宗仁,却为何成功跳农门

现在大家都喜欢提到原生家庭这个话题,普遍认为一个人成长后的人生轨迹,都可以从原生家庭里找到影子。农村出身的李宗仁也不例外。

李宗仁对父母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他晚年曾提到,父母对其一生的统兵从政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父亲培英公是位勤勉好学的读书人,平时在家开设学馆教书育人。他为人豪爽,喜欢结交朋友,关心国家时事,富于冒险精神。

1904年,也就是光绪三十年时,培英公听说洋人在香港招募华工。于是,他怀揣着要做出一番事业的理想,毅然离家到香港,远赴南洋打工,以为到了海外就可以施展平生抱负。

谁知,他到了马来西亚后,发现为洋人所骗,华工被洋人资本家压榨得擡不起头,过得牛马不如,十分悲惨。

在一次华工抗暴运动中,个性倔强的培英公还被推举为华工代表,与英国人谈判。后来,他被英国人解雇,遂返回家乡依旧教书,结束了这次海外打工经历。

由此,培英公对洋人恨彻入骨,深感由于国家贫弱,华工在海外被洋人任意欺凌,连基本的人格尊严都没有保障。他回家后,经常给孩子们讲起这段海外经历,每次讲起此事,都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痛彻心肺。

平日在乡间,培英公因为易于接受新思想,为人正直,喜欢打抱不平,所以,常受到地方一些土豪劣绅的骚扰。但他却从不屈服,每每与那些恶势力斗智斗勇。所有这些,都被年少的李宗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父亲的这些经历,是李宗仁一生都忘不掉的记忆。他后来成为一方将领时,曾说过,希望幼年的痛苦经历,永远也不要再出现在中国。

后来在抗战时期,面对日军的强大攻势和国民政府的摇摆不定,李宗仁自始至终都是坚定的抗战派。主张向日本妥协的军令部长徐永昌曾在日记里写道:“李德邻主张抗战到底,且亦不希望任何国际援助,气势不可一世,亦奇人也。”

因为培英公开馆教学,无法下田劳作,于是,家中的农活都由李宗仁母亲刘太夫人承担,孩子们在旁帮母亲打下手。

小学倒数第一,梦想是养鸭,无奈辍学的李宗仁,却为何成功跳农门

图 | 李宗仁母亲

刘太夫人是位很有见地的女性,不仅勤劳能干,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与人处事,不卑不亢,慷慨大度,能忍能让,这在农村妇女中是不多见的。

刘太夫人白天在田地劳作,晚上在油灯下做针线,缝缝补补,一刻也不得闲,但却从不叫苦叫累。她还对孩子说,因为培英公是读书人,体力劳动不是他擅长的,读书之人自有他的作用,并且还说,她之所以能懂得一些道理,也是因为培英公是读书人的原因。

尽管她每日劳作很辛苦, 但她总是笑呵呵的,从没对孩子们恶言相向,因此,家里上下很和睦。由于家中人口众多,有时免不了入不敷出,要借贷。经常借贷的地方就是李宗仁的外公家。

一次李宗仁和母亲挑了箩筐到外公家借粮,外婆是个精明干练的女人,粮食若借给外人,还能收些利息,但若借给女儿家就不好收利息,因此,就不愿借。刘太夫人情急之下,就和其母亲争吵了起来,最后,自然是不欢而散,没借到粮食。

刘太夫人和年幼的李宗仁担着空箩筐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万般酸楚。但是,刘太夫人虽然还流着眼泪,却不忘借此勉励儿子长大后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努力做事,不要依赖他人,亲爹娘都未必能帮到你,何况他人呢。

母亲的含泪教导,深深地印在李宗仁的脑海里。

小学倒数第一,梦想是养鸭,无奈辍学的李宗仁,却为何成功跳农门

当年李宗仁祖父母给培英公兄弟两个分家时,房屋和田地都是平分的,因祖父母怜惜培英公这房人口众多,所以多给他们分了几条板凳,但是被刘太夫人拒绝了。因刘太夫人知道二房春花婶心眼小,斤斤计较,故不愿惹来口舌是非,以使祖父母从中犯难。

还有一件事,使李宗仁记忆深刻。一次秋收在田里收割庄稼时,李宗仁和兄妹及母亲把打好的谷子装在箩筐里,分批往家中搬运。但是,当他们搬了一趟回来时,发现放在田里的每个箩筐的谷子都变少了,很明显是旁边收割谷子的邻居偷了。

李宗仁兄妹们大声嚷了起来,但是刘太夫人却马上制止了他们,说:“算了,算了,值不了多少。”日后,刘太夫人每次见到那家偷他们谷子的邻居,依旧谈笑自如,而那家邻居倒是显得不自然,有些局促不安。

深切体会生活疾苦的刘太夫人明白,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人的贪念可能就是一念间。若是因此计较大动干戈,反而会招致邻居的怨恨。在自己身边多树立一个敌人,对自己又有何益处呢?

由于培英公极为好客,家中常常宾朋满座,虽则家中不宽裕,但是刘太夫人总是笑脸相迎。家中有时缺茶,刘太夫人还想方设法采摘些野生果子回来煎水喝。

后来,李宗仁家中境况逐渐好转,本就宽宏大量的培英公和刘太夫人更加乐善好施,时常接济别人,还热心公益事业,如修桥铺路,办学堂这些。

李宗仁回忆录里提到,凡是向母亲借贷的,母亲都会说:“你将来如有了便还我,如还不出,就算了吧。我知道穷人借贷的日子不好过。”

母亲的善良宽厚、慷慨豁达,都给李宗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广西“三杰”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中,有些人觉得李宗仁才能最为平庸,但很多接触李宗仁的人都评价说,“李宗仁比较质朴,对部下比较宽厚,不察察为明,也不使用权术。”

黄绍竑曾评价李宗仁说:“气量宽宏,能忍人所不能忍。”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是你怎么说的,关键是你怎么做的,言传身教的意义就在于此。

李宗仁的原配夫人李秀文在回忆录里,也对婆婆刘太夫人深怀感激和敬意。她曾说,婆婆的为人处世,对她有很大的启发,称 “(婆婆)是我以后做人处世的开蒙教益”。

小学倒数第一,梦想是养鸭,无奈辍学的李宗仁,却为何成功跳农门

图 | 李宗仁夫人李秀文

她还提及,在丈夫李宗仁娶了郭德洁后,她能宽容大度,不争不闹,默默带着儿子另行居住,隐身于李宗仁背后,也是受到了婆婆性格的影响。

李秀文还在回忆录里提到,1939年,蒋介石和宋美龄到桂林视察,曾到乡下看望婆婆。

婆婆当时接待蒋氏夫妇极为大方得体,侃侃而谈,说德邻身为军人,应以国家、民族为重,当下只有雪国耻赴国难才能对得起国家。

此番言论使蒋氏夫妇和身边陪同人员极为赞赏。宋美龄夸奖说,老夫人深明大义,气度不凡,若是多念书识字,更加了不起。

小学倒数第一,梦想是养鸭,无奈辍学的李宗仁,却为何成功跳农门

由于培英公喜欢结交朋友,行侠好义,在当地很有名,邻村的武术教练李植甫便慕名前来结交。

结果,两人一见如故,李植甫不仅会武功,还会赋诗作词,与培英公脾气甚投,两人都有相见恨晚之感。

这个李植甫,就是那个使李宗仁命运发生重大转折的贵人。他本是湖南人,因得罪了当地恶少,故跑到桂林乡下来躲避追捕。

当时广西新办的陆军小学里各级办事人员多是湖南人,是李植甫的同乡。他因此对陆军小学的情况很清楚,他看到李宗仁读书不成,学纺织又失败,遂建议培英公送李宗仁去投考陆军小学。

培英公对李植甫非常信任,也觉得这种乱世之下,年轻男子投身军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他就着手让李宗仁专心在书房准备功课,以备来年投考。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 1917年冬天,16岁的李宗仁到桂林城参加陆军小学第二期的招生考试。那时,陆军小学是官费办学,学生待遇甚好,学校不仅负责学生的生活和服装及书籍,每月还有津贴补助,这对于那个时代普通人家的子弟是不小的吸引力。

陆军小学第二期报名不下千人,录取人数只有大概一百多名,竞争可谓激烈。

在县小学两次“坐红椅子”的经历及学习纺织的失败经历,使李宗仁对这次投考不敢抱太大希望。

陆军小学放榜时,正录130名,备取10名,李宗仁以备取第一名被录用。这对于平素读书考试颇不顺的李宗仁,那是天大的喜事!

也许,这个笨笨的农家少年终于开窍了。

与此同时,那个日后与李宗仁并肩统一广西并合作二十余年的白崇禧,却以正录第六名的优异成绩荣登榜上。当然,这时两人还不相识。

小学倒数第一,梦想是养鸭,无奈辍学的李宗仁,却为何成功跳农门

一个少时资质平平,一个幼年即天赋秉异,这样性格迥异的两个人日后却在民国历史上统领广西大旗,及至问鼎中原,虽然中间屡次被人挑拨离间,但始终没闹分家,因此被世人形容“李、白实为一人”。这也算是民国史上一大奇迹。

俗话说,好事多磨。这下终于扬眉吐气一回的李宗仁,却在报道那天,因为迟到了十分钟被拒收。命运给李宗仁开了小小的玩笑,似乎是在考验他的耐心。

那时,陆军小学的负责人都是刚留日回来的新式军人,要求严格,执法如山。

因为农村都没有钟表,所以土生土长的李宗仁对时间观念也很淡漠。当他垂头丧气回到家时,得知情况的培英公并没有过多责怪儿子,而是信心满满地命令他继续备课,准备来年继续报考。

1918年,第二次报考陆军小学的李宗仁又一次被录取了,不同的是,这次是正录。吸取上次的教训,李宗仁这次早早出发,按时报到,终于成为了一位陆小的军校学生。从此,开始了他从一个农家子弟到职业军人的蜕变。

这是李宗仁人生生涯的重大转折。由此,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圈子,接触了革命新思想,使他的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

小学倒数第一,梦想是养鸭,无奈辍学的李宗仁,却为何成功跳农门

人在年轻时思想往往很活跃,还没有形成思维惯性,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因此,此时的选择就非常重要,往往一个决择就会影响人的整个一生。

那时陆军小学的教官多是从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回来的留学生,教官们穿着整洁的蓝呢制服,脚穿长筒皮靴,腰间挂着一把明亮的指挥刀,走起路来,挺胸阔步,器宇轩昂,十分威风。特别是总办蔡锷将军,仪表堂堂,文武双全,更是被学生们奉若神一般的存在。

所有这些,都带给农家出身的李宗仁深深的震撼。但刚进入一个全新环境的李宗仁,这时还未曾被激发出来远大的志向。毕竟在农村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使他的接触面和认知都很有限。

能够进入陆军小学,他已然十分满意,以后能当上一个中上尉的军官,他就觉此生无憾了。至于说成为像蔡锷将军那样响当当的大人物,那是李宗仁这个农家子弟想也不敢想的。

李宗仁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资质平平,无甚优势,那就老老实实地学习功课。军校里有文化课和军事课,文化课是李宗仁的弱项,尤其是外语,他也极不擅长。他在学校学了三年法语,但是后来离校之后,慢慢就都还给老师了,一句法语也说不出来。

但是,军事课程却是李宗仁的强项,尤其是器械操中的双杠、单杠、木马等项目,那对李宗仁来说是十分得心应手。劈刺更是李宗仁的拿手本领,许多比他高大强壮的同学都不是他的对手。他在陆军学校出了名,因此被同学们起了个“李猛仔”的外号。

可以说,在进入军校之前,李宗仁的学习生涯里无甚亮点,几乎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一个落后生。但是,在陆军小学里,李宗仁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那种被人欣赏和认同的感觉是他以前从没有感受过的。

人人都喜欢被赞赏,反过来这种赞赏又会激励一个人更努力前行。尤其是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更容易受到这种正向的鼓舞。

李宗仁也不例外。他极为珍惜在军校的学习机会。

小学倒数第一,梦想是养鸭,无奈辍学的李宗仁,却为何成功跳农门

陆军小学管理极为严格,稍有不慎就会受到处罚。但是李宗仁在陆军小学三年期间,却一次处罚也没有,并且也没有请过一次“半休”。半休指的是,学生若有病可以请病假不出操。

因此,陆军小学上下对李宗仁评价极好,这也为他以后带兵打仗,进而统一广西埋下了伏笔。

为李宗仁撰写回忆录的唐德刚先生曾说:“李宗仁是赤足牧童出身,为人浑厚,有着中国传统农村中村夫老农纯朴的美德……诛心以论之,李宗仁在中国历史上,也该算是个德胜与才的君子。”

当然,李宗仁也有其“政客”的一面,但是,早年的家庭出身和经历决定了李宗仁的性格底色。

从此,以陆军小学为起点,李宗仁开始了他在广西的崛起之旅。

文|南国雨落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小学倒数第一,梦想是养鸭,无奈辍学的李宗仁,却为何成功跳农门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