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天择创办,欢迎关注~
1942年的夏天,中国西部的黄土高原特别地炎热,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更是如此,烈日直射在黄土地上,连大地都晒得冒烟。尽管如此,烈日下的八路军战士虽然满身是汗,但是仍然笔直地站在那里警戒,尤其是毛主席所在的党中央所在地。
此时,在毛主席居住窑洞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加急电报,这是一份从枣园传过来的电报,电报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发来的,电报中要求中国共产党设法抽调一至两个师的兵力到内蒙古和外蒙边境的交界地区,苏联方面为这一两个师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
当时的中共中央之所以能够收到斯大林的电报,是因为苏联派来了一支军事情报组,而情报组就驻在延安枣园,据当时在中央工作的师哲回忆,这个情报组有一部大功率电台,可以进行远距离通信,不要小看这个电台,这在当时可是宝贝,毛主席给斯大林的电报都是从这里发出发,而斯大林给毛泽东的电报,也要从这里收转。
当时的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虽然有很大的发展,然而武器装备落后。斯大林为什么要求中共中央派一两个师的部队去内蒙古和外蒙边境的交界地区,并答应提供武器装备,其用意何在呢?这就不得不从当时的战略形势说起。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伙同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王国、芬兰等国家,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集结了190个师共550万人的庞大武装力量,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卫国战争全面爆发,德军计有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
战前由于斯大林判断失误,他以为德国不敢冒两线作战的危险,因为德国还没有征服岛国英国,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发动对苏联的战争,必将使德军在东西两线进行作战,此乃兵家大忌,这是斯大林坚决不相信德国将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
希特勒正是利用斯大林的这一先入为主的固定思维,打了苏联一个措手不及,战争开始后苏军一路溃败。在短短18天之内,德军突进苏联600多公里。第一天的战斗,苏联空军损失1200架飞机,其中800架还未起飞就被炸毁。大量苏军边境据点被德军迅速包围,苏联红军边防守军只能拼死抵抗。希特勒在德军势如破竹的攻击之下狂言三个月灭亡苏联。
北方战线由德军北方集团军群负责进攻。两个星期内苏联红军败退400多公里,苏军被迫放弃整个波罗的海沿海地区,苏联红军24个师被彻底击溃,20个师损失60%的人员和装备,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很快进抵列宁格勒城下。波罗的海三国和西乌克兰的一些地区由于对苏联政策的不满,使得地方民族主义者利用德军进攻的时机采取暴力行动协助德军。这使苏军的情况更加糟糕。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一直打到列宁格勒,并很快包围了列宁格勒。但德军完成对列宁格勒的包围之后,无力占领苏军防守的重镇和主要工业中心之一的列宁格勒。为此,德军对列宁格勒采取了封锁战术。由于苏联红军迅速在与德军的对峙中拥有了兵力上的巨大优势,德军不得不在北方战线采取了被动的守势。同时,芬兰因兵力不足,一直难以直接攻击列宁格勒。苏德在列宁格勒地区处于胶着状态。
中部战线是德军突击的重点地区,由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从格罗德诺和布列斯特要塞方向进攻,通过一个双钳攻势完成了对苏联西部军区的合围,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沦陷,苏联红军败退350公里,30个师被歼灭,70个师损失50%以上的人员。随后,德中央集团军群又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展开了第二个钳形攻势,由于苏联红军有效地组织了防御,德军进展很慢。但是战役在历经两个月后,德军还是完成了合围,歼灭了苏联红军30多万人。
南方战线由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负责进攻,主要目的在于占领苏联在乌克兰的农业和工业基地,并获得黑海港口作为补给站。德军当面为苏联基辅特别军区和敖德萨军区,苏联西南方面军是苏联实力最强的一个军区,在战争初期,由于苏联红军在兵力和装备上对德军有明显的优势,德军在这个方向的进展最为缓慢。但由于德军的素质此时远在苏联红军之上,因而德军依然长驱直入抵达第聂伯河。
由于西方方面军损失过大,西南方面军的右翼暴露又未及时转移。希特勒看出这一破绽,正在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准备攻占莫斯科之际,希特勒做了一个决定,命令中央集团军群回师对苏联西南方面军进行合围。1941年9月15日,德军中央、南方两个集团军群合作,在基辅战役中将苏联西南方面军主力包围。苏联军队70个师血战10天,最后苏联红军仅少数突围,66万余人被歼灭,其中有6万名军官。
在这期间,虽然苏军进行了拼死抵抗,但是德军仍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1941年11月7日,在德国迫近莫斯科之时,苏联依然按时组织了红场阅兵,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阅兵之一,受阅部队在阅兵结束后直接开赴前线。包括斯大林在内的主要苏联领导人坐镇莫斯科以表明坚守首都的决心。1941年12月6日,苏联发起反击,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200~300公里,莫斯科会战以苏联胜利而结束,德军损失了50多万人和大量的技术装备,这也是不可一世的德军在二战中第一次受到重大损失,希特勒“三个月灭亡苏联”的狂言彻底破灭,莫斯科局势得以稳定。
1941年冬天,苏联红军在各条战线上发动冬季攻势。在南部,苏联红军越过刻赤海峡,在克里米亚半岛登陆;在北部,苏联红军试图解列宁格勒的围并且歼灭包围列宁格勒的德军和收复迭米扬斯克。但是由于苏联红军准备仓促不足,指挥失当,这两个方向的攻势均以失败告终,苏联红军损失巨大。
1942年5月,苏联又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起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试图收复哈尔科夫,但被德军分割包围后歼灭。同时,曼施坦因指挥的德军席卷克里木半岛,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并在刻赤战役中将红军彻底击溃。但是德军认为直接攻占莫斯科十分困难,希特勒决定转变进攻重点,集结重兵向苏联的斯大林格勒进攻。
1942年6月,德军先后集中了150万人对斯大林格勒进攻,斯大林格勒的情势十分危急,一旦斯大林格勒被攻陷,德军就可以从南面包围莫斯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斯大林求助美英等国,然而英国自身应接不暇,美国更是指望不上,在万般无奈之下,他想到了中国共产党,他希望中共的军队能够北上至蒙古和外蒙古交界地区,吸引德军的注意力,从而减轻德军对斯大林格勒的压力。
应该说斯大林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因为被严峻的战局逼急了,虽然斯大林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他既不了解中国共产党,也不了解毛泽东,更不了解中国抗战面临的严重局面。中国的抗战分两个阶段,即局部抗战阶段和全面抗战阶段,局部抗战从九一八事变算起,全面抗战从卢沟桥事变开始。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全国抗战自此开始,“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掀起全民族抗战高潮。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还比较弱小,当时八路军和新四军加起来不到6万人,而且武器装备非常简陋,但是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和日军进行英勇的斗争,并开辟了很多抗日根据地。
这一阶段,国民党军先后进行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大会战,取得了“台儿庄大捷”等作战的胜利,形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但是正面战场总体上是在败退。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挺进抗日前线,取得了平型关等战役战斗的胜利,形成了敌后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1938年下旬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这是中国抗战中的过渡阶段,也是最为困难的阶段,也是我们由劣势向优势、被动向主动转变、积蓄力量、准备反攻的阶段。在日本侵华政策逐渐改变为军事进攻与政治诱降的情况下,国民党总体上在抗日战争中趋向消极,并掀起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面临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双面围攻,尤其是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达到了高潮。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 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皖南事变使新四军损失巨大。
在日军和国民党军的双重压力下,中共面临极大的困难,根据地日渐缩小,抗战进入最艰难的时期,而这时日军也认识到依靠武力征服不了中国,转而加大对国民党的诱降。到了1942年,日军加大对国民党军政治诱降的力度,军事打击成为辅助的政策,对正面战场不进行大规模军事进攻,而更加强调以“剿共”为主,集中其主要力量对我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更为残酷的“ 扫荡” 和“蚕食”,致使我根据地严重困难。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八路军由40余万人减少到30余万人,全国抗日根据地人口也由1 亿人减少到5000万人。我军的高级将领、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左权都在扫荡中牺牲了,由此可见斗争是多么惨烈。
所以1942年成为敌后抗战最艰苦的一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党的战略方针的指示》中进一步明确1942年敌后抗战的中心任务:“ 在于积蓄力量,恢复元气,巩固内部,巩固党政军民。”,而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中共是没有能力满足斯大林这一要求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斯大林对毛主席非常不了解,因为他们没有见过面,而且毛主席不是共产国际的指定领导人。斯大林对毛主席的了解,最初是通过王明等人知道了一些情况。而王明是左倾主义者,他对毛主席的看法是不公正的,这也必然影响到斯大林对毛主席的态度。在王明的眼里,毛主席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也不是一个列宁主义者,而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而且还是一个农民。
农民能够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吗?山沟里能有马克思主义吗?在斯大林的疑惑中,从山沟里走出来的毛主席领导的革命成功了,而且是在斯大林的眼皮底下一步一步成功的。因此 斯大林不能不承认毛主席、不能不研究毛主席。他曾经多次和他的高级幕僚说过:“毛主席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我也没有见过他。”
正是对中国共产党现状不了解,正是对毛席的不了解,正是被苏德战争日益严峻的战况搞得焦头烂额,正是在斯大林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向毛主席发电报提出这一要求的,如果斯大林了解1942年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形势,了解毛主席,他就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了。
中共中央收到斯大林发来的加急电报后,立即召开了会议,会议一致认为以中共手中的力量,以及复杂的斗争形势,根本无法满足斯大林的要求。主要有五点原因:
一是为应付日益严峻的形势,中共根本抽不出一至两个师的力量北上。
二是即使能够抽调一两个师的部队北上,要远离根据地通过日军的层层封锁,即使能够到达内蒙古与外蒙古的交界处,力量势必会损失惨重。
三是因为即使一两个师的部队能够到达内蒙古与外蒙古的交界处,苏军能不能按时提供给武器装备也要打一个问号,因为苏军的武器装备本身就很缺。
四是由于我军的官兵文化水平比较低,如果苏军给配备坦克、火炮等武器装备,我军在短时间内也不能形成作战能力,如果装备轻武器,以一至两个轻步兵师的能力,又如何能够吸引德军的注意力。
五是内蒙古与外蒙古的交界处离斯大林格勒还有4000多公里,苏联必须通过铁路将部队运往斯大林格勒,这个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而这一两个师的部队进入斯大林格勒战场,根本没有多大用处,而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则是损失了很多革命的种子。中共中央认为不能盲从,但必须据实回电,中共中央的意见达成一致后立即给斯大林回电并指出:
武器我们自然是需要的,但要我们调一两个师的兵力去那里接收武器却是不可能想像的。有两个师的兵力通过蒙古草原,我们又没有空军,不等我们的部队到达,就被敌人消灭了,毛主席明确指出,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实践证明,毛主席的决定是正确的。
但也正因如此,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斯大林对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估计过低,从而要求中共和国民党谈判,事实证明斯大林的判断又失误了,抗战胜利仅仅过了4年,中共就打败了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斯大林艰难时刻发来一封求救电报,毛主席据实回电:我们无能为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的伟大之处,虽然那时斯大林的威望相当高,对中国共产党内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但是对于斯大林的一些意见,毛主席一点不盲从,他采取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态度,对中国革命有利的,他就听,对中国革命不利的,他会从实际出发去处理和解决。
天择是作者的笔名,曾在国防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对历史和哲学颇有研究~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斯大林艰难时刻发来一封求救电报,毛主席据实回电:我们无能为力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