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网上看了一些关于当年长春围城事件的讨论,发现竟有不少人质疑这件事是有人造谣出来的,不少亲历者的后代跟帖讲述了自家老人的回忆,结果被质疑和谩骂。试问一句,再过几十年后,等亲历抗战的老人都去世之后,会不会还有人质疑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
不论是国共两党的档案史料,还是大量亲历者的口述,都强力证明了长春围城事件是真实发生的,10多万长春百姓饿死在了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这里就有几个问题,国共双方在长春没有交战,为何会死这么多平民百姓?共军为何久围而不攻?有人讨论战法,有人讨论人性,在此之前需要先了解基本历史事实。
长春解放珍贵照片
1、锦州是头,沈阳是腹,长春是尾
国共内战到了1948年春的时候,在东北,国共实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东野解放军兵力达到了70万人,地方武装也有30万左右,而同期国民党军队在东北兵力是55万左右,并且还被分割在了三个相距甚远的地方——长春、沈阳、锦州,机动性很差。
应该说,对蒋介石而言,东北难保。
1948年2月7日,毛主席明确提出我们先打下锦州,然后“关门打狗”,意思就是,我们先关掉锦州这个入关的大门,这样就把蒋介石的55万大军给死死堵在了东北,然后一举歼灭,避免其入关影响华北、华中战场。
应该说,毛主席这一主张是非常正确其高瞻远瞩的,不过当时驻守东北的林彪对此不大同意。
他担心解放军南下进攻锦州,这是“劳师远征”,属于兵家大忌,很可能会被蒋介石军队夹击,作战风险太大、困难很多,相反如果先打长春,我军就处于顺风局面,从北往南打,这是必胜无疑的事情。
因此,在先打长春还是先打锦州的问题上,毛、林两人的分歧很大,林的打法更加稳妥,这也符合他的一贯打法,毛的打法更深谋远虑,就是要一口吃掉蒋介石的55万大军,但是也有一定风险。
中央和东北相持了2个多月之后,1948年4月,毛终于同意了林彪的先进攻长春的方案,理由是林彪说长春“十天半月左右的时间内全部结束战斗”。
应该说,如果长春能十天半月结束战斗,那么毛主席设想的“关门打狗”方案,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但问题很快就出现了,进攻长春,远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2、长春城“坚如磐石”,我军久攻不下决心“围城”
1948年5月下旬,东野在长春城外蓄势待发,这次依然采用的是解放军一贯爱用的战法——围城打援。
但问题是,这次城内的守军似乎摸透了东野的心思,无论你在长春外围打得多么激烈,城内守军就是不派主力出城增援。
就这样在城外打了几次小战斗之后,虽然也歼灭了敌军几千人,但终归无法触及国军主力,围城打援的战法是用不了,这样一来,我军想要解放长春,只有正面进攻。
但问题是长春不同于其他城市,它曾经是伪满洲国的“首都”,经过日本人多年经营之后,城内布防严密,不管是政府大楼还是银行大楼,城墙都有1米多厚,炮很难打穿,而且蒋军在长春城内外又修筑了大量堡垒。
应该说,彼时的长春固若金汤,“坚如磐石”。
另一方面,驻守长春的是国民党军队有2个,一个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中央军主力——新7军,一个是滇军精锐60军,这两个实力都挺强,如果要硬打下来,我军将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最关键的是,这样一来想要短时间结束战斗是不大可能的了,那么中央“关门打狗”的方案将会面临泡汤。
如此一来,1948年6月下旬,东野改变打法,“攻城”变“围城”,既然军事进攻不成功,只能另寻他路。
古人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一、全力策反城内国军将领(后来果然曾泽生率60军起义),这是“政治战”,二、封锁粮食运进城(后来蒋介石只能空投粮食,但也是杯水车薪,更不会管长春百姓的死活),让其“弹尽粮绝”,这是“经济战”。
双管齐下,军心必然动摇,这样就从内向外开始垮,也就是所谓的“兵不血刃”,不损失一兵一卒解放长春。
1948年6月25日开始,解放军在城外方圆25公里的地界,建立了严密的封锁区,断绝城内外各种贸易,逼迫城内守军不战而降,这是解放战争中我军开创的一种非常独特的打法。
但事事无法尽如人意,之后发生的事情,让所有人更深刻领悟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3、“杀民养兵”
长春围城的四五个月期间,出出不去、进进不来,长春城内的守军发现粮食不够吃,就强硬采购城内百姓手中的余粮。
先是公开发行大量的大额金圆券(后来甚至出现了1亿面额),去市面上大肆采购,一个多月就搜刮了300多万斤,后来更是制定了一个《战时粮食管制办法》,强硬将民间粮食收归国有,不允许私人买卖,如此一来,长春城内的粮荒更加严重。
百姓手无寸铁,只能任凭政府“处置”,当时哪怕是国军空投粮食时不小心落到了自家院子里,也不敢动一丝一毫,干等大兵过来接收。
市面上粮食比金子珍贵,据亲历者口述,1个烧饼能换1~2个金镏子(当地土话,指金戒指),也有用1个烧饼就能娶个大姑娘当老婆。
后来粮食越来越少,饥饿难耐的人们开始吃树皮、吃草根,最严重的时候,甚至有交换孩子吃的现象(小孩饿死之后,自己下不了口,就相互交换)。
如此一来,饥饿、瘟疫、死亡,恐怖气氛笼罩着整个长春城。
当时长春国民政府制定了所谓的“杀民养兵”政策,为了保障部队粮食供应,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后来更是下令将骨瘦如柴的饥民,成群结队驱赶出城,甚至规定了每个警察要驱赶8人,每个保长要驱赶3家。
因为提防有敌军混在难民里,解放军一开始是不同意放行的,后来眼看饿殍满地,解放军官兵于心不忍,林彪下令同意放难民出城,同时在城外设立了10多个收容所,供应稀粥、馒头等食物,先后收容难民10多万人,发放粮食5万吨。
据有关数据统计,长春解放时人口只剩下了5、6万人,而在1948年初的时候,还有30万人左右(包括了城内10万多守军及家眷),后来据前国民党长春市长尚传道回忆:“病而死的长春市民共达十二万人。”
长春解放纪念碑
经过四五个月的围城,长春城内守军吃的粮食也基本山穷水尽,整个军心动荡不安,锦州被我军解放之后,整个东北形势更加有利我军。
1948年10月17日,长春城内守军第60军宣布起义,新7军及第一兵团司令部也先后被迫投诚,这在全国开创了,国民党军一个兵团10万人的部队先后起义和投诚的先例,1948年10月19日,长春顺利解放。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1948年长春围城是怎么回事?饿死了多少平民,共军为何久围不攻?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