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当年,荣家在旧上海众多豪门望族中首屈一指,“面粉大王”“纺织大王”的称号并非浪得虚名。荣家的朋友圈中,自然也都是非富即贵的望族。在讲究门当户对的年代,姻亲关系就从这种朋友圈中产生。荣家也不例外,只不过出现了一段难以预料的插曲。而小小的插曲又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荣宗敬
兄长三闯上海滩,兄弟一心兴家族
对于荣氏家族辉煌的开创者,荣宗敬与荣德生两兄弟,只要学过历史的学生一定不会陌生。荣宗敬曾三闯上海滩,第一次在一家铁锚厂做学徒。不幸的是学徒生涯还不到半年就得了伤寒病。当时,因病情太重已经奄奄一息,母亲接到信后,不愿放弃,雇了船一人来到上海,将病危中的儿子接回了家。半年前还活蹦乱跳的孩子,现在却生气将无,母亲不敢相信但又不得不信。她强忍着心中的痛,请了大夫,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不知是大夫医术高明,还是命不该绝,几个月后,奇迹出现了,荣宗敬病情渐渐减轻。这次大病,让母亲的泪流尽了,让荣宗敬的头发也掉没了。第二年,才长出稀稀疏疏的毛发,年纪轻轻只能梳成又短又细的小辫子,因此邻居呼其为“小辫子”。
荣德生
小辫子有野心,在家待不住,开始第二次闯荡上海滩。这一次他进入上海的一家钱庄做学徒。 就在他刚刚要摸清钱庄的门道时,甲午战争发生了。战争波及了钱庄在天津的一批货,因货物不能及时卖出,资金难以周转,钱庄被迫关闭。荣宗敬再次失业。不幸的是,在外地打工的父亲与弟弟也因战争原因,被迫回到老家。爷仨聚在一起,整天绞尽脑汁也不知道下一步将如何打算。天无绝人之路,荣宗敬鼓起胆子对父亲与弟弟说:“我在上海钱庄做学徒,懂得些门道,不然我们找人合作开个钱庄。”父亲原本不同意,但爷仨都不挣钱,终究会坐吃山空。就这样,爷仨带着多年来积攒的一千五百两银子,又找合伙人集资了一千五百两。于是,在上海鸿升码头租了一间房,开办了广生钱庄。然而,半年后,生意刚有起色,父亲却撇下两个孩子离开了这个世界。
晚清繁华的上海街市
父亲的离开让荣宗敬兄弟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似乎失去了生命中的指明灯。一直难以从悲痛中走出来的两兄弟,也影响了钱庄的生意,因此,此后几年钱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弟弟荣德生做事谨慎小心,他劝哥哥放弃钱庄生意,另谋他路。然而,荣宗敬却不会无缘无故服输,他要把与父亲一起开创的这个钱庄办下去。多年以前,幸运之神让荣宗敬在大病中捡回了一条命,而现在,幸运之神再次眷顾了他。一九零零年,北方发生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北方一片混乱,而南方却相当的平静。因此,北方大商巨贾纷纷南下,上海的租界成为了他们理想的庇护所。他们为了方便,自然要把大量的财富存入钱庄。荣宗敬的钱庄也牢牢地抓住了这次机会,因此钱庄的业务大增,仅当年钱庄就赚了七千两白银。
上海租界
有了钱,就想生更多的钱,那就要明智地投资,利滚利,钱生钱,才是生意人的经商之道。兄弟俩看好当时市场上需求量大,竞争少,获利多的面粉行业。他们先在老家无锡办起了荣家第一家面粉厂——保兴面粉厂。由于面粉厂规模小,产量低,难以供应市场需求。随后,荣氏兄弟投资又购买了多台设备。面粉厂的盈利已经超过他们的设想,一九一二年的盈利居然达到12.8万两,但这并不是荣氏面粉厂的黄金时段。接下来的一战期间,荣氏家族的产业进入腾飞模式,先后开设面粉厂达十四家之多。因荣家面粉厂的生产能力占据全国的百分之三十四,让荣氏获得“面粉大王”的称誉。
荣氏兄弟在上海的面粉厂旧址
“面粉大王”也证明了荣家在这一行业已修炼成第一。接下来,兄弟俩又向棉纺织行业进军。此时,资力雄厚,经验丰富的他们一出手,接连办了九家棉纱厂。随着棉纺织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荣氏又被冠以“纺织大王”的称号。荣宗敬也曾自豪地说:“从衣、食上讲,我拥有了半个中国。”
豪门联姻强强联合,门当户对最为讲究
荣家在荣氏两兄弟的经营下,已成为当时上海首屈一指的豪门望族。他们虽然思想开放,但还是难以彻底摆脱封建传统思想。尤其,在子女的婚姻方面。首先,子女的婚姻还是要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次,门当户对也最为紧要。
荣家小姐1930年合影
荣德生为六女儿荣漱仁选的是纺织行业大企业家杨味云的公子杨通谊。杨家在清朝与民国时期相当显赫。在清朝时,杨味云历任盐政处总办、长芦盐运使、粤海关监督,而这些都油水相当多的官职,一年任职所得钱财无法估算。到了民国,杨味云担任财政部次长兼盐务署署长,退出政坛后在北方创办华新纺织业,并先后在青岛、唐山等地办新厂,组成雄居北方的华新纺织资本集团。当时,南方纺织业的巨头是荣家,北方纺织业的大亨就是杨家。荣、杨两家联姻可谓门当户对,强强联合。
三十年代华新纺织公司股票
然而,这次联姻之初对于两家的两位年轻人也只是仅仅听说对方之名而并没谋面。当时,杨家公子杨通谊正在美国留学,听说这段姻缘后,也想见见对方。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六小姐荣漱仁的哥哥结婚,作为荣家未来的女婿,杨通谊自然不能缺席。杨通谊来到荣家参加婚礼,在宴席上见到荣家很多小姐,但他不好意思询问谁是六小姐。婚礼结束后,一群年轻人玩起了西方青年爱玩的“摸彩找伴侣”的游戏。而就在这场游戏中,荣家的一位小姐恰巧摸到的彩正是杨通谊。杨通谊先是一愣,定了定神后,认为这就是荣家的六小姐,随口轻声说了一句“难道这是上帝的安排吗?”只见这位荣家小姐羞红了脸,似乎对杨通谊也产生了好感。
年轻时的杨通谊
后来,杨通谊才知道,原来这位与他做游戏的是荣家的七小姐,而那位六小姐当时正在上海参加学校里的活动,没有及时赶回。杨通谊错把七小姐当成了六小姐。对于外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一场游戏而已。然而,对于青春年少,情窦初开的七小姐来说,并没有那么简单。
七小姐荣辑芙
姐姐的婚姻幸福美满,妹妹的姻缘坎坷不断
六小姐荣漱仁按照家人的意愿如期与杨通谊喜结连理。然而,他(她)们的婚礼却别具一格。当时像这样的豪门婚礼,新郎一般穿西装,或者穿传统的长袍马褂。而杨通谊却一反常态,居然在婚礼上穿了一身戎装,表情严肃,像个司令。更让人惊讶的是,一般的婚礼都是张灯结彩,而他(她)们的婚礼大门口却放着两挺重机枪,与婚礼的氛围格格不入。当然,参加婚礼的客人也不会当面说三道四,而那些年轻人只顾高兴并不在乎这些,他们热热闹闹,载歌载舞,好不热闹。此时,只有一个人脸上显得不高兴,她就是七小姐荣辑芙。
荣漱仁与杨通谊夫妇合影
荣辑芙没有与中意的杨通谊走在一起,后来在家人做主下,嫁给了当时的“蜜蜂大王”华绎之的长子华伯忠。然而,两人因感情不和,后来在香港离婚。之后,她孤身一人去了美国,在那里与一位号称“豆腐大王”的华人结婚。最终,这段婚姻也没有维持多久,不欢而散。最后,荣辑芙到了台湾,嫁给政坛人物魏道明,以贵妇人的身份周旋于交际场合。这是否是荣辑芙喜欢的归宿,也只有她自己知道。后来,丈夫魏道明因年迈多病去世,荣辑芙又成了独身一人,再次回到美国。在那里,荣辑芙闭门谢客,不问世事,直到荣漱仁夫妇前去看望这位已经分别了三十三年的妹妹。此时,三人都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荣漱仁夫妇送给妹妹一副《文姬归汉图》,希望阔别三十三年的妹妹回乡看看。
晚年杨通谊
随后,三位老人笑着回忆起一段往事:当年,妹妹荣辑芙离开上海去香港时,曾把一本写满情诗的日记交给姐姐与姐夫,并对其说道“人虽离去,但心还留在上海。”姐姐与姐夫同情妹妹,十分珍惜这本诗集,一直保存在身边。离别三十三年,尝尽酸甜苦辣,回首往事,三位老人一笑而过。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情窦初开的妹妹对姐夫产生好感,外人眼中的闹剧,却成妹妹的心事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