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兰晓龙曾写过一部长篇小说,名为《我的团长我的团》,后改编为电视剧。这本小说写的是抗战末期,一群数次大败,内心却仍怀着打败日本人的中国士兵。最终在坑蒙拐骗的“伪团长”龙文章的带领下,活出了一个军人该有的样子,守住了他们身后的禅达。龙文章无疑是这本小说的核心人物,世间没有这样一个人物,但他是有原型的。
刘放吾便是他的原型参考之一,1899年5月26日出生的湖南桂阳人,原名刘继枢。不同于龙文章的没多少文化,刘放吾的文化程度颇高,曾是黄埔六期生。就读过庐山中央军官训练团第三期、驻印度兰姆伽战术学校战术班第二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七期等。他参加过的战役也不少,从一二八上海抗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再到远征军。
1942年1月下旬,日军从泰国入侵缅甸,3月8日占领仰光。又兵分三路追击英军,其中西路第33师团向仁安羌方向发起进攻,试图迅速占领仁安羌附近的油田地区。4月14日,英缅军被击溃,第1师及坦克营1部被围困在仁安羌东北地区。公路已经被阻断,他们没有了弹药、医药、粮食,外围又有日军两道封锁,水源也断了。
英军司令斯列姆的回忆录曾指出:英缅军由于粮水不继,在烈日炽烤下干渴难熬,原已精疲力竭,再受到日军的猛烈攻击,死伤严重,实际上已完全崩溃。当年下午,指挥过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因着前线紧急,向中国远征军代表侯腾提出求助。傍晚五点,远征军新编第38师第113团前往皎勃东地区增援,刘放吾正是这个团的团长。
他是在危急万分的时刻,带着部下去驰援被围困的英缅军部队的。而刘放吾他们面对的第33师团,战斗力强、配备还很精良,战车、大炮、飞机俱全。人数上也略有差距,113团根据刘放吾回忆,实际人数只有八百左右。被围困的英缅军大约在七千人左右,日军有约四千人,但113师团士兵多为湖湘子弟,作战时同心同德。
在军心上不一定输给日军,至少他们是带着必胜的信念以及炽热的活力去的,最终也以这样昂扬的战志击溃了日军。这便是仁安羌大捷,三个昼夜的激战后,日军丢下700多具尸体向南逃窜。刘放吾救出了已经绝望的七千多英缅军,还将被日军俘去的美军战俘、记者等五百多人救了出来。
被解救后,这些人都情不自禁的开始喊:中国军队万岁!以少胜多,劣势对抗优势,这场战役的光辉自不必多说。遗憾的是如同小说中龙文章功劳被冒领,刘放吾也有着同样的经历,历史大多记载仁安羌大捷是38师解救了盟军,刘放吾与113团却甚少提起。他抵达台湾后,薪水甚少,勉强做煤球生意户口。
加上受孙立人的影响,也受到了冷遇,连奖章都没拿到手。刘放吾淡泊名利,很少提及当年勇,只是安静的过着自己的隐居生活,1977年移居美国。而林彦章趁此冒充仁安羌大捷捞取钱财,后于1963年事发被捕,这才真相大白。但真将军始终没揭露在人前,一直到1992年,仁安羌大捷五十周年。在众多研究的不断深入下,人们才得知113团的团长就是刘放吾,他的战绩也因此被揭开。
台湾为他颁发了迟到整整五十年的荣誉——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美国人这才知道原来有个值得敬佩的英雄一直住在洛杉矶。同年4月,撒切尔夫人访美,拜访坐在轮椅上的刘放吾。握着他的手说:我听说过你的英勇故事,感谢你当年救了7000多英国人的性命。荣誉回归的两年后,1994年6月29日,95岁的刘放吾去世。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我国九旬老人隐居美国50年,真实身份揭开,撒切尔夫人亲自来慰问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