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底,侵华日军在对华战场上已是强弩之末,从整体上来看,日军所有据点全线龟缩于各大城市一隅,明眼人都能看出日本战败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在外有强敌入侵的情况下,国共尚能勉强放下成见做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可当入侵的外敌威胁逐渐消退,曾经的盟友兄弟国军却立刻对我军迫不及待的展开了勾心斗角。
尤其是在前三次天目山反击战中,国军顾祝同部不顾此时尚在的统一民族战线,悍然向我军发起进攻,我军自卫反击狠狠打掉了顾祝同的嚣张气焰。
我军在战场上与国军相互较劲的同时,伴随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延安开始与重庆接触商讨和平建国的事宜。
我方在谈判中不仅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也拿出了满满的诚意,其中的一则重大让步就是主动提出从8个解放区撤出机关和部队,而浙江和苏南就在这8个解放区内。
这意味着什么呢?也就是说,我军要把从敌人手中浴血奋战抢来的地盘拱手送给老蒋。
我军不光是嘴巴上说说,行动方面也命令粟裕集团北渡长江撤出了上述两大地区,这样一来,浙江、苏南尽数落入了国军之手。
尽管我方让步很大,可南京方面并没有领情。“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是国军素来对我军的态度,尤其当对外矛盾变成次要矛盾,国内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国军的这种态度表现得尤为明显。
虽然对手在前三次天目山反击战中吃了我军的大亏,但自恃兵强马壮,又有美国做大靠山的他们岂肯就此收手?
就在延安与重庆和平协商之际,1946年7月,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在苏南集结了5个整编师,以我军控制的苏中、苏北为作战目标,计划发起苏中战役。
当时李默庵麾下5个整编师是国军中的主力作战部队,战斗力尤为强悍,而其中的李天霞整编83师配备有半美式装备。
李天霞整编83师的前身是第100军,抗战后期曾一度作为远征军开赴缅甸战场同日军作战,更重要的是,指挥官李天霞出身黄埔三期,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且在1934年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围剿作战中,李天霞追随国军悍将王耀武,在江西谭家桥玉环山中把红7军团和红10军团打得大败,红10军团在此役中几乎全军覆没。
因此,无论是从指挥将领、作战经验、装备水平、战斗力等综合因素考察,整编83师无疑是李默庵麾下战斗力最凶悍的部队。
大仗开打前,李天霞拍着胸脯对李默庵夸下海口:“我的部队没有问题,一个团就可以干翻敌人”。
李天霞之所以敢如此把牛吹上天,在他看来,一方面,他与我军曾有过作战经验,当年的我军不过是他的手下败将,另一方面,83师的装备实在是太精良了,一口气打掉武器质量低劣的我军完全不成问题。
可他忽略了的一点是,在古往今来的战场上,武器和经验都不是决定战场孰胜孰败的关键。
征战沙场要取得胜利,士兵和战法的决定性作用才是重中之重。
曹刿曾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孙子也说:“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两位先秦军事大家都是从人和战法层面论述了这两大因素对战争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而我军战士吃苦耐劳,极善运动中歼灭敌人;我军统帅粟裕更是百战百胜的名将,其战法堪称鬼神莫测。李天霞却对此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尽管李天霞高调作大死,他的顶头上司李默庵却并没有因此而懈怠。
李默庵是黄埔一期的学员,在李天霞的军旅生涯还在穿“开裆裤”的时候,李默庵早就在山里跟红军杠上了,俩人的作战资历实在不是一个等级。
李默庵是陈赓的同乡,二人私交很好。在黄埔军校时,李默庵是位思想进步的青年,学习成绩表现优异。当时的黄埔军校就流传着“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能文能武李默庵”的说法。
可以说,彼时的李默庵是周恩来和蒋介石非常欣赏和器重的对象,本来才华横溢的李默庵已加入我方阵营,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李默庵弃我军而去投奔到了国军序列中,并被老蒋倚为肱股之臣和心腹。
在多年与我军的交往中,李默庵很清楚我军灵活机动、飘忽不定的作战特点。更何况,眼前的对手是有着善打“神仙仗”的战神粟裕。
粟裕长期孤军作战,绝大多数情况下,他率领的军队都是从“老虎嘴里拔牙”,因此养成了敢于冒险,善于穿插分割和持续作战的凶狠特点。他的指挥艺术水平极高,从来都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对手哪怕是想破脑袋都猜不出粟裕的打法。
这样一个“大魔王”级别的对手摆在自己的眼前,说李默庵心里不发慌那是佯装镇定。李默庵为此高度戒备的告诫众将:“敌军作战一向灵活机动,江北粟裕又久据苏中,熟悉地形,此次进攻,切切不可马虎大意。”
话虽是这么说,可当他环视眼前乌泱泱的12万大军,加持国军5大整编师主力,外加清一色的精良美式装备,这么多人,这么好的武器,这么强的战斗力,不打赢粟裕简直天理难容,除非带兵将领是个白痴。
带兵的将领是确实是个白痴。首先,这种类如羊角风发作的白痴症状开始从李默庵自己身上呈并发症般的抽搐。李默庵最大的毛病是彻底搞懂了自己,却丝毫没有摸透我军,这就是孙子常说的“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这次李默庵不是“一胜一负”,而是输得连裤子都没有了。
因为他手下的李天霞比他还要白痴。李天霞的大概情况在前面介绍过,他瞧不起粟裕,不光出于对自己丰富的作战经验和精良的武器的高度迷信,李天霞认为前三次天目山战役,粟裕打败的三战区不过是国军中的二流部队,且打完了天目山反击战的粟裕不也灰溜溜逃窜到了长江以北了么?
于是,李天霞在宣家堡和泰兴两地各自驻守了一个团的兵力,他认为一个团足以把对手打得落花流水。
比他更狂妄得匪夷所思的是,宣家堡那个地方的团长居然说:“如果华中野战军打下宣家堡,那么华野岂不是倒扛着枪,一弹不发进南京了?”
李默庵有12万大军,粟裕只有3万,4打1的优势,似乎这场仗下来几乎没有任何悬念。
可粟裕才不会傻乎乎地拿着保本的3万军队跟敌人的12万大军硬碰硬呢。在侦察清楚了敌人的布防后,粟裕果断决定抽调6个团火速向宣家堡和泰兴进发,以雷霆不及掩耳之势,形成了6:1的绝对兵力优势向敌人发起了猛攻。一顿风卷残云的猛攻猛打下来,李天霞的83师2个团外加2个营全部被粟裕送上了西天。
其实在苏中第一战开打前,延安总部也不无担忧粟裕的处境。毕竟人家拿着12万大军打你的3万大军,无论怎么说都几乎没有取胜的可能。
延安总部根据苏中战场的严峻形势甚至发出了“跳出内线,到外线作战”的指示。所谓的“内线”就是指防御或被包围的范围;“外线”即进攻或实施包围的范围。
那么从这个概念来分析,很显然,延安的指示精神就是要粟裕提前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然后再择机与敌交战。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稳妥,坏处就是要放弃苦心经营的根据地。
粟裕打仗素来是只占便宜不吃亏,赔本的买卖他不做。让他放弃根据地再打回来,不是那损耗自己的有生力量吗?
因此,当粟裕首战在“内线”重挫李默庵整编83师的捷报传来后,延安总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毛泽东更是大惊失色地怀疑是不是发报员搞错了?于是,他让人连发电报询问华中野战军:这是真的吗?
在得到华中野战军的反复确认后,毛主席由衷地感叹道:“粟裕此人不简单,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大军。”
苏中第一仗,粟裕打出了我军的威风,林彪对这个经典战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命参谋刘亚楼搜集了此仗的详细资料,然后林彪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整整琢磨了两天两夜。当刘亚楼刚推开他的房门,林彪忽然感慨地说道:“这个粟裕,尽打神仙仗”。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粟裕打了个“神仙仗”,毛主席大惊失色,连发电报问:这是真的吗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