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纪念拉贝,是因为他对生命有大爱、对和平有追求。”国家公祭日,《命运与共——约翰·拉贝及家族与中国的友谊》于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当天下午在纪念馆开展。展览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办,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和德国海德堡拉贝交流中心承办,重温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时期与中国人民命运与共的历史故事,号召人们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力群在致辞中说,中国人民同德国人民有着悠久交往历史和深厚友谊,南京大屠杀发生时,拉贝先生联络在华国际友人,设立了“南京安全区”,为20多万中国人提供了栖身之所。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我们为拉贝先生的后人及所在城市提供防疫物资和医疗援助。时间证明,每一个危难和困苦之下,中德人民从未彼此相忘,拥有经得住考验的情谊。
展览以“命运与共”为主题,通过约翰·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时期留在南京,与南京难民共命运的感人事迹,以及拉贝家族与中国延续至今的友谊,表达无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西斯暴行,还是当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人类的命运始终是相连的,人们应当构建战争惨案的全球记忆,发扬世界反法西斯精神,构建更加广泛的命运共同体。
展览以当年小桃园的“拉贝之门”为入口,这是拉贝故居办公楼大门的场景复制。83年前,在这扇大门里,拉贝戴着头盔,接听着电话,写着日记;在这扇大门内外,收容了前来避难的难民。这是希望之门、生命之门,通过场景转化,把观众带入情景之中。
进入“拉贝之门”,就是展览的前言和3个主体部分,分别为汉堡之子·中国之缘、留在南京·伸以援手、不忘拉贝·大爱永恒,用70多幅图片和40多件展品,向观众讲述了约翰·拉贝的生平故事。
在“汉堡之子·中国之缘”这一部分,运用了时间轴的呈现方式,穿插有代表性的图片,将1882年拉贝在德国汉堡出生到1938年拉贝离开南京的56年时光浓缩其中,包括了拉贝的出生家庭、少年时代、非洲经历以及先后在中国北京、天津和南京的工作和生活。这一部分在以往的相关展览中较少涉及,不少照片是首次在纪念馆展出,向观众展现了从德国来到中国的拉贝,从青年到中年的拉贝,形象地介绍了拉贝在他68年的人生中,近一半的岁月在中国度过或与中国有关的。
在“留在南京·伸以援手”这一部分,展示了拉贝出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开放住宅救助难民、拉贝与难民之间的互相感激,以及重要的历史资料——《拉贝日记》的公布和出版经过。展览摘录了拉贝在日记里的一段话,称:“我们难道不应该设法帮助他们吗?至少救救一些人吧?假如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同胞呢?”这一连串的发问,表达了拉贝对南京民众的同情,在他的心中,已经把朝夕相处6年多的南京人,当作自己的同胞一般,所以,他决定留下来,帮助南京市民渡过难关。因为拉贝的德国人身份,他被同事们一致推举为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展览特别选取了三个典型的视角,再现拉贝在自家院落救助难民的情形:
一是拉贝防空洞。拉贝住宅内有一个自建的防空洞,在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拉贝制定的一条规定:防空洞中间最安全的位子只能给妇女和儿童,男士只能使用两边的坐位或站位,如果违反这一规定,便不能使用拉贝的防空洞。拉贝的防空洞,成了难民的避难所。
二是拉贝住宅里的难民。展览介绍,在拉贝的办公室和院子里一共收容了602人,其中有126名10岁以下的儿童。拉贝在日记里记录,曾有两名婴儿在他的住所出生,拉贝高兴地为这两个婴儿取名,还给了各自10块钱。
三是拉贝与中国人之间的彼此感激。展览展示了25个难民收容所所长签名致谢拉贝的折页,难民在新年献给拉贝的感谢词,当年的难民,将拉贝称为“几十万人的活菩萨”。拉贝十分高兴,同时感激中国助手给予的帮助,他在离开南京的答谢会上说:“如果说我们外国人现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话,那我们有很大部分要归功于——这点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忠实友好地帮助我们的中国朋友们。”
展览以专题形式展示了《拉贝日记》的发现和出版。观众可以看到,拉贝的外孙女莱因哈特1996年在纽约公布拉贝日记的照片,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拉贝日记》在当时引发了轰动。近年来,《拉贝日记》推出了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等多个语种。2017年,拉贝之孙托马斯·拉贝将《拉贝日记》南京卷《敌机飞临南京》捐赠给中央档案馆,并在南京出版了影印本,成为人们了解和研究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重要文献。
在“不忘拉贝·大爱永恒”这一部分,介绍了战后拉贝回到德国后的状况,拉贝家族与中国的友谊以及拉贝精神在当代的意义。展览摘录了战后认定拉贝为非纳粹分子的判决,介绍了南京对拉贝一家的援助。当战后拉贝一家生活困顿的消息传到南京时,南京市成立了劝捐委员会,用捐款购买了奶粉、香肠、咖啡、黄油和果酱等食品,辗转寄给拉贝。展览展示了南京市档案馆提供的当年援助拉贝的相关信件,这些档案生动诉说了南京市民不忘拉贝的感恩之情。观众还会看到很多拉贝与中国之间友谊长存的事例,如拉贝家族将拉贝的墓碑捐赠给南京保存,南京市政府出资修缮并续租了柏林的拉贝墓地,拉贝的故居成为了拉贝纪念馆,拉贝的后人参观拉贝故居和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根据《拉贝日记》编排的歌剧《拉贝日记》在拉贝的家乡演出,每年11月南京都会举办“感恩·南京安全区”国际和平徒步,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以拉贝为代表的国际友人的感谢和敬意。
最后,展览介绍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后,南京市将防疫物资捐赠给拉贝后人的故事,这是当下中国与拉贝家族友谊的见证,体现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中国情怀,再次证明只有构建更加广泛的命运共同体,才能让拉贝的精神得以延续,才能更好地应对人类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才能筑起保卫人类和平与安全之屏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艳
宋峤/摄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他对生命有大爱、对和平有追求!《命运与共——约翰·拉贝及家族与中国的友谊》开展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