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溥仪逃出宫时,将它缝在棉衣里26年不离身,现为“国宝中的国宝”

历史 迷彩小兵哥

据《左传·桓公二年》中记载:“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百官。”

在这篇记载之中,用到了“文物”二字。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将“文物”二字联系在一起使用,便是始见于此。而其含义与如今的人们熟知的含义相去甚远,此文中,“文物”二字指的是礼乐制度,在古代人们是用文物明贵贱,制等级的。

溥仪逃出宫时,将它缝在棉衣里26年不离身,现为“国宝中的国宝”

而如今的文物则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遗物以及遗迹等。

在我国的北京故宫博物馆中,便收藏有着许多的宝贵文物,而其中的每一件文物,都有着它独特的历史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个文物看上去小巧玲珑,并不出彩,然而其实际价值却难以估量,属于国家中的国宝!说起这件国宝,还要提到一个有名的人物——末代皇帝溥仪。

事情发生在1950年,当时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特殊时期,为了支援国家,社会各界是纷纷捐款让军队用于购买飞机大炮,普通的老百姓们也是捐粮捐衣。

在这个时候,已经改造成功了的原末代皇帝溥仪,在经过了几番考虑之后,最终也向国家献出了一个宝贝,一个伴着他仓皇出逃,缝在棉衣里26年不离身的宝物。

溥仪逃出宫时,将它缝在棉衣里26年不离身,现为“国宝中的国宝”,究竟是什么宝物呢?

溥仪逃出宫时,将它缝在棉衣里26年不离身,现为“国宝中的国宝”

一、被赶出紫禁城,独一宝物贴身携带

众所周知,在被袁世凯拉下皇位之后,溥仪虽没有了皇帝之实,但仍在紫禁城中过着自己的小皇帝生活,就这样无忧无虑的一直到了18岁那一年。

当时的冯玉祥带兵逼迫溥仪搬出皇宫,而当时的溥仪已经没有了护卫的军队,根本无力抗衡,只能将尽量多的宝物带上,仓皇出宫。

当时的溥仪清楚的知道若要维持优越的生活,那么就必须有足够多的财宝,因此他当时光是装宝物的马车就多达十几辆,相当惊人。而鲜有人知的是,溥仪除了这些宝物之外,还冒着生命危险将一件宝物缝在衣服里面偷偷的贴身带走了。

在后来的日子里,政府原本答应给溥仪的大量的生活费一点点缩水,但最后竟然一点不剩,而仍自视甚高的溥仪自然是不可能参加工作的,当时溥仪维持生计的办法,就是将他当初从皇宫中带出来的众多宝物悉数变卖,维持了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生活水平没有一丝的降低。

然而,溥仪有着众多的宝物一事是人尽皆知的,而他当时又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可以保护自己,因此难免会有些宝物被他人“接管”,再加上溥仪奢靡的皇帝生活水平,导致这批价值连城的宝物很快便挥霍一空。

溥仪逃出宫时,将它缝在棉衣里26年不离身,现为“国宝中的国宝”

再后来,溥仪便经历过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而让他不那么动荡的办法,便是拿出宝物来贿赂他人。然而,至始至终溥仪都没有将他曾缝在衣服里面的宝物拿出来,甚至在面对凶神恶煞的日本人时也同样如此。那么,究竟是什么宝物竟然让溥仪如此重视呢?

原来,溥仪冒着被杀的风险偷带出宫的宝贝,是他的先辈乾隆帝的心爱之物、是其随时不离身的枕边之物——“田黄三连章”。这田黄三联玺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二、田黄三联玺为乾隆定制,价值连城

这块田黄三联玺乃是乾隆在退位后担任太上皇之时,命许多顶级的工匠雕刻而成的。所用的材料田黄石是我国所特有的“软宝石”,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历来是皇宫玺印等物品的制作材料,甚至被尊称为“石中之王”,可以说是印章中的极品材料。

这样说来,田黄石制成的物品也不算太过稀少,这个田黄三联玺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田黄三联玺是由三枚印章组成,并且三枚印章均为田黄石,在由三条田黄石链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田黄石链还是采用的链雕的技法,也就是将一整块田黄石材镂空,从而雕刻出一整条活动石链,整条链没有任何的裂缝黏合的痕迹。

溥仪逃出宫时,将它缝在棉衣里26年不离身,现为“国宝中的国宝”

而由于田黄石质软,因此稍有不慎的话就会造成链断石破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件田黄三链章的工艺难度。

并且,这田黄三联玺是用一整块田黄石原料雕刻而成的,由于田黄玉一般都比较小。因此想要打制成这个样子的话,除了需要非常的精细的手艺之外,还需要有合适的田黄石,并非一般的田黄石制品可比。

喜爱收藏印章的乾隆皇帝,一生中收藏了多达上千方私人印章,而能够被乾隆看中并收藏的印章,自然不是普通的物品。而就是在这上千件珍宝中,田黄三连玺以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脱颖而出,深得乾隆及以后各位皇帝的珍视。

甚至于连乾隆皇帝睡觉之时,仍要将此宝物放在枕头一旁,由此可见乾隆对其的重视程度。

溥仪对于田黄三联玺也同样爱不释手,并在再艰难的情况下也都没有将其变卖,然而最后溥仪的处理方式却令人意想不到。

溥仪逃出宫时,将它缝在棉衣里26年不离身,现为“国宝中的国宝”

三、贴身保存26年,最终竟上交国家

对于田黄三联玺的喜爱,是由于溥仪从小在宫中长大,而田黄三联玺作为被多位皇帝所喜爱的物品,也同样的渐渐取得了溥仪的欢心,因此在面对逼宫时,他也没忘将这件乾隆所喜爱的瑰宝私藏出宫。

在出宫后,多年来溥仪始终没有安稳之日,因此田黄三联玺也就一直藏在他的衣物之中不为人知,就这样过了整整26年的时间。

一直到溥仪在国内经过劳动改造之后,作为一位普通的公民重新的回到社会之中,此时的他对于新中国有了新的理解,不再为皇帝之位而纠结了,而甘愿做一位平平淡淡的民众。

然而,在这新中国仍百废待兴的阶段,新的战争爆发了。才刚刚经过大战的中国,难以承担再次来临的战争,于是便有无数的国民自发捐款,帮助国家赢得战争。

而就是在这个时期,溥仪将他随身携带了26年的“田黄三连章”上交给政府,并且在此后移交给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至今。

溥仪逃出宫时,将它缝在棉衣里26年不离身,现为“国宝中的国宝”

可以说,溥仪充满故事性的一生,就此归于平淡,他上交的并不只是田黄三联玺,同时上交的还有他曾经的复辟之心,面对美好的新中国,溥仪也愿意放下一切,归于平淡,而上交田黄三联玺便是最好的证明。

小结

了解溥仪的读者,想必对他一生当中经历了的跌宕起伏非常清楚。原本身为皇帝的他,却在年幼的时候便遭遇了一场又一场的变故,对于溥仪来说,他几乎一生都在别人的斗争漩涡中浮起又沉沦。

为了保全自己,溥仪将从皇宫中带出来的宝物一一变卖,维持生计的同时,也让他人保护自己。然而,至始至终他都没有将缝在怀里的田黄三联玺变卖掉。由此可见,溥仪实际上对于血脉传承以及传家宝等等,也还是有着一定的情怀在的。

而实际上这田黄三联玺位不仅仅只是一个玉玺,更为重要的是,它的身上反映了太多的历史文化。虽是一块玉玺,但它却见证了清朝的开始,也见证了清朝的灭亡,甚至于还贴身跟随着溥仪,一起经历了那作为末代皇帝在新时代中动荡的生活。

在这小小的玉玺中,包含了清朝的故事、清朝的习俗,甚至皇帝的爱好以及清朝的审美等等,太多的东西都隐藏在这田黄三联玺之中。可见,田黄三联玺的身上承载的文化,甚至已经超过了田黄三联玺本身的价值,因此将其称之为国宝中的国宝,确实也并不过分。

溥仪逃出宫时,将它缝在棉衣里26年不离身,现为“国宝中的国宝”

因此,若是各位读者有机会到故宫的话,那么建议这款田黄三联玺是必然要欣赏一番的。不仅是欣赏其材质以及工艺之难得,最重要的还是要身临其境,从而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左传·桓公二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溥仪逃出宫时,将它缝在棉衣里26年不离身,现为“国宝中的国宝”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