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顺治末年、康熙初年,在浙江发生了一件著名的文字狱“庄廷鑨明史案”,这件事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浙江南浔镇一个叫做庄廷鑨的富翁,因为私自掏钱编撰了一部《明史》,庄廷鑨本意是想让明朝的历史得以流传,初心是很好的,不过庄廷鑨却犯了个大错误。
根据史料记载,庄廷鑨编撰的这本《明史》在清朝统治看来,有很多“悖逆”之处,比如在里面直呼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的名号,而且纪年依然用明朝的崇祯皇帝纪年,更要命的是,还在书中称呼清朝统治者为“清酋”,这在当时可是死罪!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久之后,这件事被一个叫做吴之荣的县令告发,顺治皇帝大发雷霆,命令严肃查处,顺治规定,凡是和此书有关联的人,严惩不贷,轻则充军抄家,重则杀头灭族,当时庄廷鑨已经去世,也被开棺毁尸,可谓悲惨至极。
当时浙江湖州有一个叫做朱佑明(这名字在清朝看起来有点悖逆的感觉)的大富翁,家里有几百万两白银,富甲一方,也被牵连到此案之中,最终被杀头,巨额家产也被抄没。当朱家被抄家之后,朱家的邻居们纷纷感叹:“朱家的财富来得太容易,太血腥,如今败落地也快,真是活该!”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觉得朱家的邻居们太冷血,其实他们这样对朱家冷嘲热讽,幸灾乐祸,是有原因的,因为朱佑明一家的发家史,真的是很不光彩!
根据史料记载,朱佑明的父亲(以下简称朱木匠)本是一个木匠,家里很穷,只能依靠在城里做木工活勉强维持生活,后来朱木匠为了多挣点钱,省点路费,就在城郊的一座寺庙寄宿,长此以往,朱木匠就和寺庙的方丈混熟了。朱木匠是个非常狡猾的人,但是表面看起来却很老实憨厚,寺庙的方丈对此信以为真。
一次朱木匠晚饭后在寺庙里面散步,偶然发现有一间房间封锁地很严密,好像藏着什么东西,就找了个机会问方丈房间里面藏着什么。方丈回答说:“去年有个外地的官员借宿本寺,在这里留下了五十桶桐油,说是过段时间来取,现在已经过去一年了,依然没人来取,老衲怕有遗失,所以老衲就将房门封闭了,等人来取,并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朱木匠听了表面上答应着,心里却认为这里面应该有贵重东西,于是就向方丈说:“我现在手头紧,老婆孩子吃不饱饭,希望方丈可以先借给我一桶桐油,让我卖掉赚些小钱养家,日后我赚钱了,会加倍奉还寺庙的;如果当初的官员来取油,我再给他灌满就是。”方丈是个善良的人,听了朱木匠的话毫无怀疑,又可怜朱木匠家贫穷,就答应了。
于是朱木匠取了一桶桐油回家,朱木匠取油的时候,发现油桶非常沉重,也没有言语,回到家打开封口一看,里面居然是金灿灿的黄金,朱木匠大喜过望,赶紧找机会将黄金换成银子,一下子就挣了几千两银子。朱木匠知道方丈还不知道油桶里面是黄金,就找借口陆续将剩下的49桶油全部取走,当然朱木匠也按照油价,双倍赔偿了方丈。
朱木匠得到这些黄金之后,不再做木匠了,而是开始用这些黄金做买卖,不久生意越做越大,积累了上千万两的资产,成为湖州的巨富。
然而好景不长,七年之后,当初在寺庙里存放五十桶桐油的官员带人取桐油来了。方丈没想到官员还惦记着这事,就实话实说桐油被朱木匠卖掉了,不过自己可以照价赔偿。官员说:“你有所不知,我的油桶里都是黄金,你根本赔不起,赶紧带我去找朱木匠,我要让他连本带利赔给我!”
方丈这才知道自己被朱木匠欺骗了,他自知理亏,只好派人通知了朱木匠,朱木匠此时已经是富商巨贾,习惯了花天酒地的生活,要他把黄金还给官员,自然是不肯,不过这件事必须要解决,否则惊动了官府也是个大麻烦。于是朱木匠假装答应了官员和方丈,约定在某时某地还给他们金子,结果官员和方丈去的时候,被人杀死扔进了河水中灭口。
当时正是明末清初,天下大乱,而且官员又是远方的人士,在本地没有亲戚朋友,这件事就这样被压了下来,只有很少的人知道,这些人都得了朱木匠的封口费,而且此时朱家家大业大,他们自然不敢也不会说出去。直到几十年后,朱木匠去世,他的儿子朱佑明被牵扯到“庄廷鑨明史案”,被抄家杀头,知情人才将这件尘封了几十年的命案公之于众,真相大白!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明朝一穷木匠,在寺庙睡了一晚上,一觉醒来后,成了千万富翁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