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回故乡?留在京城养老不好吗

历史 格子说历史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出自贺知章《回乡偶书》,也是我们耳濡目染的经典古诗。

众所周知,《回乡偶书》是贺知章辞官回家以后对于所见所闻的描述。当时的贺知章看着家乡的孩童,并且亲切的聊起天,但孩童并不知道贺知章是谁。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回故乡?留在京城养老不好吗

可以说,这首诗将贺知章离家多年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贺知章回到家乡的理由,也就是“告老还乡”。

对于告老还乡,我们非常的了解,尤其是古装剧中,我们时不时都会听到这个词。说来也奇怪,历朝历代都有告老还乡的说法。几乎所有的官员等到退休以后,都会回到自己的家乡。不管是哪个朝代,告老还乡的不曾发生改变。

那么,古代官员退休之后,为什么非要回到故乡养老?而不是留在京城生活呢?

其实,古代官员退休后都会回到家乡的做法主要是由古代时期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意识所决定的。

一、古代农耕社会的要求

何为农耕社会,也就是以农业耕种为主的社会性质。在古代农耕社会中,农耕意味着一切。农耕社会和商业社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农耕社会的财产,主要以土地的多少来衡量。而这些土地,因为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买在城里,也不会买在异乡,只能是家乡。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回故乡?留在京城养老不好吗

由于农耕社会的性质导致,土地的多少才是衡量财富的标准。加上各种条件的限制,古人只能在家乡购买田地,来确定自己的财富和地位。所以说,古代官员辞官后要想生活,就必须回到家乡购买田地,并以此为生。

二、远离朝堂纷争,寻得一片净土

在古人所处的官场中,可以说是非常黑暗的。其中的权力斗争,随时都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对于古人而言,官场的很有可能会牵绊他们一生。不管他们升官发财还是贬出京城,官场的争斗都不会停止。

即便是辞官,但不离开京城,也就意味着没有离开朝堂,对于其他对立势力而言,这就是威胁。这个时候,辞官的人也就变得非常危险,他没有了官职,没有了权力,只能任人宰割。

所以,古人所谓的告老还乡,其实也是在表明一种态度。既然辞官,那就彻底的远离朝堂,回到老家,也意味着不再参与朝堂的争斗,完全退出权力中心。也就是说,告老还乡是一种自保的方法。

三、落叶归根的思想观念导致

古语有云:“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也就是说,一棵树从发芽到抽枝牵蔓,无论这棵树长多高,当叶子枯黄的时候,它都是要落下来,回到它出生的泥土的。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回故乡?留在京城养老不好吗

从古至今,落叶归根都是人们心中的传统观念,尤其是在古人心里,对于落叶归根格外的看重。古人在年轻的时候出去闯荡江湖,做官奔事业。但是,等他们老了以后,觉得自己就应该回到自己出生的家乡。

众所周知,古代社会中对于家族、姓氏非常的看重。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家族都是古人心里的“天”。尤其是古人离世以后,不管身份地位高贵与否,都得进入祖坟。如若不然,一定会被冠上不忠不孝的标签。

也就是说,只有落叶归根,在年老的时候回到家乡,才能完成进入祖坟的“要求”。所以,古人告老还乡是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导致的,但其实也是为了在家乡等待死神的最终降临。

四、光耀门楣

正如项羽所说:“富贵不归吾乡, 如衣锦夜行。”古人当官,在当时所有人看来都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尤其是在京城当官的人,完全就是“村里的希望”“整个村最靓的崽”。

但是,常年在京城当官的人因为远离家乡,并不能得到同乡之人的称赞,无法满足内心的虚荣心。只有退休以后,他们才有机会和同乡之人见面。这个时候,回到家乡无非就是最好的选择。时不时和同乡谈起过往的辉煌事迹,看着他人羡慕、尊敬的眼光,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回故乡?留在京城养老不好吗

与此同时,他们也是家族的希望,回到家乡也是为了展示自己之前的作为。古代官员告老还乡后,大多都会带着皇帝赏赐的真金白银,他们靠着这些“财富”扩充家族实力。也就是说,他们回到家乡会具有一定的“广告效益”,可以起到光耀门楣的作用。

五、功成身退,避免兔死狗烹的出现

在古代皇权社会中,大臣其实就是皇帝的“工具”,需要的时候,大臣就是爱卿良臣,如果不需要,大臣就是制约、威胁皇帝的力量。尤其是有功之臣,更是皇帝又爱又恨的对象。对此,大臣们也是非常敬畏的。

常言道:“狡兔死,走狗烹。”其实也是在说古代的君臣关系。大臣无能被皇帝贬斥,大臣能力太大,又被皇帝猜忌,这是大臣的无奈。尤其是大臣为皇帝分忧解难以后,也是大臣最危险的时候。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聪明的大臣通常会以“告老还乡”为由来让皇帝放心。只有这样,或许才能避免兔死狗烹的结局。其实,所谓的告老还乡也是一种自保方法,可以让古代官员做到名利双收、全身而退。

正如陶朱公范蠡一样,在帮助勾践灭吴以后,他就告老还乡,开始经商。不仅避免功高震主、引得皇帝猜忌,也获得一大笔的钱财和名声。可以说,范蠡为其他古代官员做了一个好榜样,他将功成身退演绎到极致。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回故乡?留在京城养老不好吗

六、利用声名和才华,发挥余热

在我国古代社会中,政治机构最低就是县一级。也就是说,县令是古代社会中最小一级的官员,被称为“七品芝麻官”。但是,在县以下也有吏,他们没有经过科举考试的,和官有着本质的区别。

由于古代的乡村地域面积广阔,交通不发达,导致经常出现纠纷,且得不到合理的解决。随着纠纷越来越多,新的群体便出现了,也就是“乡村贤达”。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解决“民事纠纷”,尽量避免事宜的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乡村贤达”包括落第秀才、读过书的地主,还有退休的官员。尤其是退休的官员,在当地的名声和威望很大,处理其各种纠纷的时候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退休官员回到家乡,其实也是为了发挥余热。他们作为所谓的“乡村贤达”,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可以利用威望更加迅速快捷的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古代官员即便退休,仍能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对于退休的官员而言,“乡村贤达”是一个名利双收的差事,正常情况下,退休官员都会积极担任这个差事,发挥着他的余热。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回故乡?留在京城养老不好吗

结语:

因为古代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使得古代官员退休以后不得不回到家乡。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回到家乡”对于退休的官员而言,不仅是最好的选择,也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所以说,并不是古代退休官员不想留在京城养老,只是当时的特殊背景由不得他们这样做。与其留在京城遭人猜忌,倒不如回到家乡当个乡村贤达,不仅可以名利双收,还可以魂归故里。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古代官员退休后都是会回到家乡的。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传》  《乡土中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回故乡?留在京城养老不好吗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