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战东线战场最错误的认知,就是莫斯科会战期间苏德两军的兵力比,“台风行动”发起时,包克元帅的中央集团军群在得到南方、北方两个集团军群的加强后,确实拥兵76个师1929406人,但问题是,苏军也绝不是简单的110万人,否则的话德国坦克完全可以在红场开party了!
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包克
一定要清楚,德军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是分为两个战役阶段进行的,并且其战役实施也不是简单地“由西向东”平推,而是企图在维亚济马-莫斯科、布良斯克-莫斯科两个方向上重创苏军防御兵团,然后从南北两侧迂回莫斯科,原因很简单,在莫斯科以西的近郊地区,布满了苏联军民挖掘的各种壕沟和反坦克障碍,别说装甲集群,人走过去都十分困难。
这样也就爆发了莫斯科会战第一阶段的两场重要战役:“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从1941年9月30日打到了10月23日,此时天气还不太冷,德军也是齐装满员供应充足,而朱可夫还在列宁格勒忙活,所有的条件均对德军有利。战役结果不出预料,德中央集团军群彻底粉碎了苏军6个集团军、重创3个集团军,俘虏苏军673000余人(这个数字存疑,现在多修正为50万左右),总之是为大胜。
德国士兵
也就是说,在莫斯科会战的第一阶段,德军就面对着苏联三个方面军125万大军,德军干掉了(毙伤俘)其中的大约80万人,但是连同突围部队(大约85000人)和没有被合围的后方部队,苏军这三个方面军仍然保留下来40多万人马。可是德国人也不是铁打的,仅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中的伤亡即达155000余人,尤其是克鲁格第4集团军伤亡非常惨重。
然后就是苏军拼命给前线补充兵力,朱可夫要求斯大林将预备队第10集团军、第20集团军和第1突击集团军转隶给他的西方面军,从其他地区甚至远东抽调的预备队源源不断到达莫斯科战场,莫斯科市也紧急组织了12万人的民兵部队,到莫斯科会战的第二阶段时,苏军实有兵力已达110万人。换句话说,算上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中损失的,以及临时组织的非正规部队,苏军投入莫斯科会战的总兵力接近200万人!
德国士兵
而德军在1941年9、10、11等三个月仅阵亡即达128000人,按通常情况下三对一的伤亡比率,中央集团军群以及配属给它的部队伤亡总数不低于50万人,在得不到有效补充的情况下,莫斯科前线德军至多还有150万人(第4集团军干脆没有参加第二阶段的作战)。根据朱可夫的回忆,德军在接近莫斯科近郊的战役第二阶段,所拥有兵力优势大约是1.4:1(朱可夫只会多说),按苏军110万人计算,德军实有兵力应该在154万人左右,基本对得上数。
如此结论就比较清晰了,在莫斯科会战中,德军累计投入兵力190余万,其中到第二阶段尚余150余万;而苏军累计投入兵力200余万,其中到第二阶段尚余110万。然后俄罗斯的冬天、漫长的补给线和糟糕的物资供应,都使前线德军成为了强弩之末,许多步兵连只剩下40到50人,已经失去了攻击能力,所以最后也攻不进莫斯科、甚至遭到朱可夫在12月初的反攻,都在情理之中。
古德里安
而到了1945年的柏林会战时,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苏军三大主力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白俄罗斯第1、第2方面军投入作战的总兵力高达250万之众,并且拥有绝对的陆空火力优势。而德国人能够拼凑出来的正规部队其实只有80多万人,兵力对比是在3比1以上。德军的所谓“百万大军”,还要包括临时武装起来的“人民冲锋队”、警察和党卫军补充人员,有战斗力的部队真心不多。
并且苏军的战役指挥水平和部队战斗力也今非昔比,双方的心气已经逆转,朱可夫挟大胜之势而来,带着6000多辆坦克、42000门大炮和7500架作战飞机。柏林会战发生在1945年的4、5月间,地处中欧的德国已是春暖花开,非常适合于大兵团作战,而经过将近四年的血火厮杀,苏军的战斗能力和诸兵种配合能力已经有了质的提高,不能再用1941年的状态来评估了。
朱可夫与蒙哥马利
尤其关键的是,苏军属于稳扎稳打来到柏林城下的,从统帅部到方面军都非常重视后期供应的问题,他们甚至有时间有条件把波兰、东普鲁士的铁轨改成了跟苏联一样的宽度,军需列车可以从苏联后方一直开到奥德河。柏林会战期间苏军光大口径炮弹就运来了7147000发,基本上就是想怎么轰就怎么轰,火力密度跟四年前德军在莫斯科城下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苏军后勤物资的铁路运输达到什么规模呢?倘若把战役期间所有开来的火车排成一条直线的话,其长度将超过1200公里,能塞满从莫斯科到柏林的铁道线。苏德战争那是现代化的大兵团作战,没有充足的作战物资比如粮食、弹药、油料等等,那是无法遂行作战的,而德国人在1941年的莫斯科,就吃了后勤供应跟不上的大亏。
德国士兵
总体而言,1941年的德军,是以“相对优势”的兵力兵器发起的莫斯科会战,由于不适应俄罗斯的天气以及糟糕的后勤补给,最终功败垂成,这一时期必须承认,德军的单元战斗力还是高于苏军的。但是在1945年的柏林,苏军则是以“绝对优势”发动的报复性作战,天气、后勤都满足了作战需要,并且苏军的单元战斗力也不输于穷途末路之德军,所以小胡子只能自杀拉倒。
研究军史也不能完全以兵力数字为基准,战争的胜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尤其是钢铁和炸药铺天盖地的苏德战场,综合国力的升降才是最终影响战争走势的决定性因素。
示意图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莫斯科会战190万德军没能击败110万苏军?错误的数字和错误的理解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