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代号“596”的争气弹 让中国虎躯一震,真正挺起了脊梁|百年百篇

历史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1963年4月的一天,一列装满了试验设备、载着科研人员的火车准备开往中国西部。车上的人,多数都不知道他们要去做什么,有人只是收到一份神秘调令,其他人全然不知。

而在这之前,一个取名“596”的神秘工程代号,被悄然立项。此时的钱三强,在这其中所担任的是“指点才”(即帅才)角色,由他任所长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后改称原子能所)已经开始固定向二机部所属各院、所、厂乃至全国输送培训科技人员达1000余人。

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新华社发

他当然知道,自己所参与的是一项什么工程,但他不知道,这项事业的开展,在未来几年会陷入一种怎样的绝境。以至于,不少前往罗布泊荒漠的人心里都没有底:他们这群浩浩荡荡数以万计的研制大军,将花多少时间,最终又将以怎样的姿态肩负起挺起一个国家脊梁的任务?

要争口气

被叫作争气弹的

“596”到底是什么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了创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在这场会议上,他说“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因为我们一向的方针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不是消极防御的。”

“代号596,你的任务是为中国人争口气,我们干脆叫你争气弹吧!”1959年6月,中国决定自力更生、自主研发原子弹。为了牢记这一天,这项工程有了它自己的独有代号:“596”。

然而,提及“596”,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它的过去,实际上,“596”与新中国挺起脊梁在国际社会行走,有着密切关系。

当年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运输到新疆罗布泊爆炸实验场的火车专列

时间倒回到一年前的1958年,中国的原子反应堆和加速器在北京先后建成,反应堆也达到了临界状态,中国的原子城——西北某地核工业联合企业破土动工。同年11月,选定罗布泊为试验基地,这块号称“死亡之地”的沙漠上,即将建起一座大规模的核反应基地。

很快,数以万计来自全国的科学家、研制人员及施工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这片沉睡千年的荒漠。他们每个人都被分到一个秘密代号,一些知名的科学家选择改名,开始艰苦、复杂的建场工作。

到了1959年,科学家已经把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计算的轮廓初步勾画出来。可就在这项事业刚刚起步时,同年6月,当初全力援助中国的外国科学家纷纷撤走,设备与技术陷入“断流”绝境,猛然间被人卡住了脖子。

当时,新中国成立不过刚刚十年时间,还没有达到昂首挺胸的地步。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的观点为例:“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八年时间搞出原子弹。”于是,从1959年7月开始,制造“596”的计划被坚定地列入党中央的政策当中,而当时参与研制的主要科学家在称呼其名字时,一般会称呼“596”为“争气弹”,意为记住这一天,后来也成为激励原子能战线激奋精神、凝聚力量、为国家争气的战斗号令。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的铁塔残骸

重任在肩

成功研制“596”

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努力

从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美国用了七年零四个月,苏联用了四年,英国用了四年零七个月,法国用了八年零六个月,中国用了两年零八个月。两年零八个月创造了“世界之最”,却绝不是一两个人的成就,而是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努力。

有了人,原材料从哪里来?对此,有人其实“早有准备”。1954年,当时的地质部成立普查委员会第二办公室(简称普委二办),负责筹备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同年10月,普委二办从苏联聘请的铀矿地质专家拉祖特金和中国地矿专家高之杕领导的野外工作队,在广西梧州富钟县花山区黄羌坪采集到中国第一块铀矿石。

铀矿石的发现,在后来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后,普委二办派往全国各地的地质队又相继在新疆、湖南、江西、广东等多地探明铀矿矿床。

当时,由李四光牵头向中央汇报铀资源勘探情况。在顶尖智慧和民间力量共同努力下,工程如搭积木一般取得突破,是“596”最终得以成功研制出来的关键。

当时,还发生了一段插曲: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时,专门讨论研究发展中国的原子能事业。他先是看了用钱三强研究所自制的盖革计数器对铀矿石作的放射性演示,引起大家笑声不断;听取了钱三强介绍原子弹、氢弹原理及美、苏等国进展情况和我国近几年工作的初步基础;听取了李四光、刘杰关于铀矿资源勘探情况汇报,对发展中国的原子能事业,表示了极大的热忱。

到了1959年,钱三强作为原子核科学技术基地的“头号人物”,重任在肩。当时二机部主管科技干部的负责人以及后来长期给钱三强担任专职秘书的葛能全,在总结那段历史时曾说,实际上,诸如后来人们熟知的邓稼先、王淦昌等人,最开始也是由钱三强同志充分向中央建议并提出,要调哪些专家到罗布泊,具体负责哪个方面的研究工作等等。可以说,他的建议,既来自自身在外求学多年的经验积累,也来自慧眼识人的果敢与敏锐。

邓稼先和家人合照

代号“596”的争气弹 让中国虎躯一震,真正挺起了脊梁|百年百篇

王淦昌

当时,在核燃料生产、研究和实验过程中,急需化学分析和化工专家,钱三强提出请调吴征铠和汪德熙以及在全国各大学设置原子能专业。钱三强的积极倡议,得到了中央支持。

至此,到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596”试爆前,全国的铀矿资源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已建有湖南郴县711矿、湖南衡阳712矿、江西上饶713矿,以及衡阳铀水冶厂(272厂)、包头核燃料元件厂(202厂)、兰州铀浓缩厂(504厂)等多座国有大型厂矿,和不计其数的公社、生产队自办小矿,开足马力进行着核材料生产。在这些矿山、工厂辛勤劳作的工人数量,至少在10万人以上。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场景

惊天一爆

打破超级大国核垄断

中国真正挺起脊梁

后来的场景,不少人都很熟悉:1964年10月14日19时,这颗代号为“596”的原子弹被吊上铁塔,准备完成它的使命。“10,9,8……3,2,1,起爆!”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一朵蘑菇云腾空而起,方圆数百里金光迸发、火球冲天。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掌握了核武器技术,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

代号“596”的争气弹 让中国虎躯一震,真正挺起了脊梁|百年百篇

刊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消息的《人民日报》号外

这一爆,除了让参与研制和制造的工作人员兴奋地抛帽庆祝、欢呼雀跃,也令他们的脊梁重新挺起。曾几何时,面对苏方毁约、撤走专家、带走图纸,同时面对手上无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扶持,有人曾讥讽,“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直到蘑菇云的成功绽放,“596”算是真正让中国在国际社会挺起了脊梁。

以至于在几十年后,钱三强仍记得那时的感受,他说自己很清楚,这对于中国原子能事业,乃至于中国历史,将意味着什么。前面有道道难关,只要有一道攻克不下,千军万马都会搁浅。真是这样的话,造成经济损失且不说,中华民族的自立精神将又一次受到莫大创伤。

女科学家何泽慧(左)和她的丈夫、科学家钱三强在一起研究有关学术问题(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就在“596”成功爆炸两年八个月后,中国的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创造了世界上从原子弹试验成功到氢弹试验成功的最快纪录。1977年9月28日,钱三强在北京作报告时,是这样形容这一“壮举”的,他说:“我国从原子弹到氢弹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而外国要用五年、六年、七年,速度上我们一下子就超过去了,正是由于各方面的胜利,尼克松往我们国家跑了,你要是没有这些,他会来?我看不见得。所以一个国家的政治没有实力支持,说了半天也是空的,有时候不说,实力摆在那儿,人家无形之中就对你尊重。人家不会闭着眼睛不承认。相反,工作搞不上去,说了半天空话没有用,反倒被人家笑话。”

参考文献:

1、《原子弹与脊梁——中国科学院建院65周年的纪念与感想》葛能全

2、《钱三强与中国原子弹》中国科学院院刊

综合新华社、共青团中央、“中核集团”微信号等资料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代号“596”的争气弹 让中国虎躯一震,真正挺起了脊梁|百年百篇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