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刘备在乱世中起兵征讨黄巾贼,成为了一方诸侯,一心想要匡扶汉室或者说借宗亲之名发展自身实力的他,空有抱负但是缺少才华,在战斗中屡屡被枭雄挫败,走投无路的他跑到了卧龙岗请诸葛亮出山,开始了三分天下的争霸之旅。
诸葛亮刚刚加入刘备集团的时候,关羽和张飞并不服他,诸葛亮用了一番计策才让这两位对自己有了好感,但是经过相处他慢慢发现,刘备有个致命缺点注定他一生平庸,难以成就一统天下的霸业。
刘备的这个缺点就是任人唯亲,说实话在起兵的前期这样的方式确实可以拉拢人心,但是等到团队专业化正规化之后,就应该摒弃这种“小作坊”式的思想,用一个做老板的心态去管理团队,但是刘备做不到这一点。
赤壁之战后诸葛亮有心提醒刘备,想让他看看感情用事对团队的危害有多大,后来就有了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关羽为了自己的义气放走了刘备一生大敌,还是在之前给军师立了军令状的前提下,诸葛亮并没有想要用军令状去为难关羽,他只是想借此提醒刘备,身为一个团队领袖不要有那么多私心杂念。可是刘备并没有当回事。
刘备在黄巾之乱接手陶谦的徐州时,其实已经算是名震一方的诸侯了,但是就因为他的三弟张飞喝酒误事,让吕布偷袭得了徐州城,妻子家眷都被吕布掳去,自己则被赶到小沛驻守,从吕布的大哥变成了小弟。
刘备和张飞都没有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作为团队领袖的他依旧放纵自己的三弟,张飞自己也没有因此反省,依旧在执勤的时候彻夜大醉,刘备对他的处罚也只是训斥几句,这种不痛不痒的惩罚更像是大哥对小弟的爱护。
对真正需要尊重的人才,刘备又换上了另一副嘴脸。
跟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来投奔他,这时候的刘备已经打赢了赤壁之战,有一片自己的地盘了,庞统虽然是天下名士可是刘备却因为其貌不扬而嫌弃他,居然把他调到了一个小县城中去做县令,美名其曰是“考验和历练”,庞统心里很不高兴,差点就撂挑子不干了。
刘备这个时候就已经没有“礼贤下士”之心了,更是对寸功未建的庞统没有一点好感,直到后来诸葛亮力荐,庞统才成了军师中郎将。
庞统经过这件事就看出了刘备的缺点,但是对他的任人唯亲也束手无策,毕竟刘备就是靠着这一手起家的,所以对他的“权术”迷之自信。
让关羽镇守荆州就是另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刘备入川进攻刘璋的时候,并没有带上关、张、赵和诸葛亮,就是因为信任这几个人可以看好自家地盘,结果没想到战斗失利,需要诸葛亮派兵增援,这时候就要留一个人在荆州驻守,诸葛亮心里的人选是赵云,可刘备心里的人选却是关羽。
虽然赵云数次救下阿斗的性命,可刘备依然更相信自己二弟的能力和忠诚度,根本不考虑实际的情况。
诸葛亮入川前问他如果曹操来进攻荆州怎么办,关羽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来回答,诸葛亮又问他如果孙权和曹操联合进攻怎么办,关羽想都没想就回答了相同的话,诸葛亮这时候就知道关羽并非守荆州的最佳人选,但是他又改变不了刘备的想法。
刘备的心里赵云只能做个卫队长,而关羽却是万中无一的大将。
可是傲气的关羽,不仅处理不好跟东吴的关系,甚至连僚属间的关系都处理不好,上庸的刘封和孟达不服他,南郡的糜芳也不管他,关羽没处理好这些关系,成为了他最终兵败的重要因素。
而且刘封和糜芳这些草包为什么能够上位,全都靠着跟刘备的裙带关系,一个是刘备的养子,而另一个则是刘备的小舅子,刘备宁愿用这样的人去镇守一郡,都不愿意去发掘和重用其他人才。
如果是赵云坚守荆州的话,可能没有水淹七军斩庞德这样的大功,但是以他小心谨慎的性格,也不会轻易被东吴偷袭落得身死兵败的下场。说他不会水战不适合荆州纯属无稽之谈,周瑜病倒后进攻南郡的战斗以及后来的截江救阿斗,都证明他的水战也十分凌厉。但是他的才华却得不到发挥。
刘备的任人唯亲让他因此丢失了包括荆州在内的大量资源,可是他依旧不知反省,最终让蜀汉君臣离心,错过了一统天下的大好机会。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刘备有个致命缺点让他难成大业,诸葛亮心知肚明,却没有能力改变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