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屡被传婚变,到底是捕风捉影、还是已成事实?全国的吃瓜群众都在好奇着、等待着、打听着,但这种咬碎牙齿和血吞的苦楚,恐怕只有当事人心知肚明。
吃瓜群众只管瓜熟不熟,真正关心他的人才会看得长远。
事实上,黄晓明在演艺之路上的挣扎与苦楚比起个人情感还要扎心,他的孤独、无奈和矛盾,或许从来就没有人懂。
“教主”黄晓明的走红,比他的同班同学赵薇和陈坤,都晚了一些。
1996年,赵薇、陈坤、黄晓明一起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系,也就是大家眼里的“明星班”,因为年龄相仿、志趣相投,他们很快就打成一片,被戏称为“北电三剑客”。
大二那年,赵薇主演的《还珠格格》开播,“小燕子”红遍大江南北,声势席卷全国。
大四那年,陈坤主演的《像雾像雨又像风》开播,外形帅气、气质忧郁的陈坤跻身一线小生。
但没关系,好饭不怕晚、良缘不怕迟,黄晓明也无需等待太久,接下来命运馈赠给他的,比大多数人都更精彩、更复杂,也更狗血。
因为关于他的“瓜”,让大家津津乐道,且经久不衰。
2001年,一部《大汉天子》将黄晓明送上了头牌小生的位置。可观的潜力加上不错的外表,让他在演艺圈越走越顺。
直到2006年,黄晓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事业巅峰。一部《神雕侠侣》把他送上了一线。尽管这部作品毁誉参半,可这并耽误黄晓明迎来事业高潮。
可到了2008年,《鹿鼎记》成了他“油化”的开端。而之后的《泡沫之夏》,则全面开启了他“油腻+霸总”的戏路风格,也让他几乎成为全国观众的笑柄。
为了挽回名声,黄晓明接拍了《风声》,首次出演反派。练肌肉、学日语,用精湛的演技赢得一致好评。
2013年的《中国合伙人》更让他一举斩获国内三大最高奖项,他成了最年轻的影帝大满贯。
此后的黄晓明,并没有乘胜追击,朝着实力小生的方向用力。他反倒陷入了流量剧的怪圈,沉迷于霸道总裁的人设。
邪魅的笑容,做作的演技,对于偶像包袱的迷恋,让一个“影帝”,创下了作品在豆瓣评分3.1的成绩。
再后来,他成了综艺常客,靠着“明言明语”又火了一把,可观众对他的偏见也越来越深。就连何炅都不禁好奇:“这怎么会是我认识的黄晓明?”大众也开始发问:他到底是“演员”黄晓明,还是“综艺明星”黄晓明?
科班出身、影帝加冕,对于许多演员来说,黄晓明的高起点、好成绩,让人望尘莫及。可是多年来,被屡屡诟病的演技,却逐渐代替了“演员”黄晓明的价值。
黄晓明在某次采访中被问到:“用心做好一个演员、一个投资人、一个老板,哪个是你最想用心做好的?”黄晓明的回答是:“对于我来说,我应该先要用心做好一个演员。”
能看得出,他对于演员和演技,依旧有追求,也想成为一个“好演员”。否则也不会有《中国合伙人》《无问西东》《救火英雄》中的表现。
可黄晓明为何总是被人遗忘演技?
纵观黄晓明的演艺生涯,他的口碑一次次地栽在自己手里,又一次次满血复活。以至于他的演技忽高忽低,记得有网友形容他的表演和作品成绩是“当你终于开始想要认可黄晓明的演技时,他就再一次用霸道总裁的表演,把自己打回原形。”
久而久之,观众不再记得他演过什么好角色,只记得他霸道总裁式的夸张演技。“油腻”成为了黄晓明的代名词,以至于观众对他的偏见无法改变。而《中餐厅》的出现,更是让这种厌恶持续升级。再加上与Angelababy之间的感情成迷,屡屡为大家奉献各种吃瓜素材。
“主客颠倒”的现状,让各种新闻,掩盖了他想要成为“好演员”的意愿。就像“明言明语”虽然火遍全网,但用力过猛的黄晓明,让大家无法理解到他想做一个好店长的初衷一样。
这种“不理解”就像大众对他的固有印象一样:大家只想看到“想”看到的,但未必会选择“应该”看到的。更像是一个犯过错的人,被冤枉的时候,任凭他如何辩解,谁又会去听他的理由是什么。
演员张译曾说:“我是坚守底线的,不参加真人秀。”同为演员的黄晓明何尝不知道“明言明语”和频频现身综艺,是在消耗自己作为演员的神秘感。
没有时间去沉淀自己,于是才有了飘忽不定的演技表现。本就不是天赋型的演员,黄晓明更多的是靠力气和脸演戏,就连金庸先生也曾说过他“表演太过浮夸”。
黄晓明曾被问到“如果把你比作动物的话,你觉得自己像什么?”黄晓明的回答是“我希望自己是匹马,或者是头狼,但我觉得自己现在更像个骡子。”
一语成谶,如今的黄晓明真的像个骡子——既没有马的自由,也没有狼的霸气。像个围着磨盘来来回回的骡子,以为是前进,不过是原地踏步。
正因如此,让放在他身上的荣耀,也看起来没有多少说服力。如果他的影帝头衔实至名归,恐怕也不会有段奕宏冷面相对的新闻了。
黄晓明曾在获奖时说到“我想做一个百年老店式的演员”,可是身处娱乐圈的明星,哪一个能“独善其身”。流量、话题、热度、粉丝,单拎出任何一个元素,都足以影响到一个明星的“生死存亡”。
一方面在竭力想要证明自己是个“好演员”,一方面又屈从于耗费演员价值的综艺;一方面,竭力想要用作品和演技扭转大众印象,可另一方面,大家似乎并不买他努力的账。
黄晓明自体的矛盾,加上大众的不解。大家只想索取他身上创造出的话题,却不想去理解他。越想要做到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越想要得到大众认可,可外界越无法感同身受黄晓明的努力和改变。
借由程凤台的一句台词:人活着就是身不由己,就是孤独,就是求而不得。这或许才是黄晓明最真实的内心感触。
在接受易立竞的采访时,黄晓明曾说道“演员成功真的不一定是本身,很大因素在于制作团队。有时候一个人是无力回天的。”
对于这番话,有些人或许会说“至少演员有选择角色的权利”。众所周知,除去演员身份,黄晓明还是一名“商人”。
黄晓明经常为了人情接烂片,但实际上,他接的是烂片吗?
不,他接的是人脉。在娱乐圈行走,人脉和人情是至关重要的。
欠了人情要还,否则对黄晓明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更何况对于有着强大商业版图的黄晓明来说,人脉就是机遇。
这倒也让我们想起了,当年为了帮助嘉行传媒完成对赌协议的杨幂。不为名,只为利的结果,就是沦为了“烂片女王”。
在演员身份上,从作品质量、口碑等方面来看,杨幂输了;可在资本角度来看,嘉行传媒市值飙升,杨幂赢得漂亮。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名和利总要择其一。
在资本操盘下,与资本捆绑的黄晓明,或许正如他在采访中所说的身不由己。可他们也亲手操作了自己,将自己送上话题榜单,享受着舆论和资本带来的红利。
从被追捧到全网嘲,从当红一线到恳请导演用自己,从自信开始变得有些卑微。
黄晓明曾说:“我对别人好没用,当我不行的时候,他们谁都不帮我”。这就是娱乐圈的残酷和现实。曾经制作方求着他拍戏,如今轮到他求别人,别人还不一定给面子。
黄渤曾说:“当你功成名就的时候,身边全是好人”。
相对的,屡屡被观众嫌弃的黄晓明从顶端坠落后,有人视你为草芥,也是一种群像。不被理解的“苦”,几乎是每个公众人物必须面对的事情,想要摆脱只有一个途径:用演技证明,用作品说话。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黄晓明的苦,没人会有感触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