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俄罗斯的老铁,多半会骄傲地买几个望远镜回来炫耀,他们不知道,这些望远镜多半是鹰潭一个小镇生产的。
成功的大叔们,手机的标配早已换成了华为,他们不知道,华为手机里的许多零件是鹰潭一个小镇生产的。
自认为见过大阵仗的头条哥第一次来到这个小镇,也有被惊呆的感觉。就像在风凌渡口,杨过看到了郭襄,或者说郭襄看到了杨过。
我们的“决战四季度、夺取双胜利”重磅策划,今天就带大家走进这个小镇——鹰潭市余江区锦江镇,一起去看看小镇青年。
这是我们的版面
这是我们的视频
现在开始唠叨:
锦江的小镇青年一直都很潮。不是因为杀马特,而是因为人家有产业。
这个产业就是微型元件,微型元件是指电子产品和精密设备中的微型五金零配件。你如果缺乏想象,可以把它等同于小螺丝、小齿轮什么的。事实上,从手机、无人机到卫星、光纤网络等,均有它默默支撑。
义乌的鲜活事例宣示一个真理,小东西是能赚大钱的。你别看一些厂发货一大卡车一大卡车的,带回来的利润兴许还赔不上压坏路面的钱。人家锦江镇微型元件企业,产品一个手提袋就搞定,利润却不比别人少。
什么叫闷声发财,这就叫闷声发财,所以锦江小镇青年一直在当地是潮流的代名词,小伙子帅、小姑娘俊。
行文至此,该讲但是了。但是,小镇红火的发展,也深藏着危机。乡镇特色的产业体系,发展的天花板触手可及。龙头企业少,产业链不完善,创业者小富即安的心态,产品附加值低、研发能力不强,无一不是发展的掣肘。
怎么办?转型升级。这个几字好说、不好办。企业界有一句话:不转型是慢死,转型是快死。什么意思?就像你追一个姑娘,不表白还可以聊聊天,一表白就断交。转型升级这个姑娘不好追,持续的投入还不知道能不能抱得美人归。
这有点不好理解。举个例子吧。
锦江微型元件“带头大哥”是瑞源公司,瑞源公司一代目叫徐晓明,只用了4年时间就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盖起了厂房,拿到了富士康订单。家大业大,老徐却犯难:订单多吧忙不赢,扩大产能却又担心“吃不饱”“吃不到”,毕竟产品大路货,随时都有被踹的危险。
怎么办?只有生产独一无二的东西,才能让人追着跑。那就得搞研发,就得把之前的利润都填进去,搞得出来么?搞出来了有人要么?只有天知道,老徐问不到天,就只有天天犯难。
关键时刻,二代目回来了。二代目叫徐俊,喝过洋墨水,却依然保留着小镇青年不服就干的特质。他说当年参加德国汉诺威工业展被人看不起,受了刺激,想搞精品。
作为70年代小镇青年,头条哥深知徐俊这样讲,只不过是小镇青年普遍伴着陈浩南、山鸡哥长大的,好这口威风凛凛。事实上,徐俊真正看中的,是国内发展的大势,是国内电子产业发展的大势。
你又得说头条哥在写评论了。难道没人告诉你们,真正赚钱的人每天都看《新闻联播》么。不跟大势,你怎么谋大势、做大事。
二代目小徐把目光盯向了物联网传感器、芯片探针、电磁阀,开始了从“微”到“精”的转型。看着半辈子的老本流水一样花出去:聘人才、搞研发、买设备,一代目老徐睡都睡不着,最后把心一横:反正钱最后也是儿子的,这样花总比出去玩强吧。
最终,二代目小徐花出去的钱没白花,带领公司实现成功转型,成为锦江镇产业界新的“扛把子”。他的产品被华为、大疆高度认可,成为这些大公司的战略伙伴。整个小镇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在政府的支持引领下,都走上了由“微”到“精”的转型升级。
发点念去去千里烟波的感叹:
锦江镇的产业基础脱胎于余江手表元件厂。咱们有许多这样类似小县或小镇,依托于一家国有或集体的老厂,沉淀下一批技术工人,老厂倒闭了,工人们拉户单干是为创业。会有那么一会子回光返照,好像都赚到了钱、一派红火的样子。但这样的“散小低”注定走不远。最后成熟的产业工人们,老者卸甲归田,少者成为北上广深生产线上的一颗螺丝钉。
小镇青年要有春天,除了二代目创新创造,更需要政府的引领引导、支持帮助。锦江镇转型初见成效,得益的就是当地建立的一系列平台,如果想详细了解,可以看看我们的新闻报道。
这些深层次的东西,只有有心人才会用心去看。这也是我们媒体人的悲哀,写深度的东西,越来越没人看了,大家只愿意刷某音。再或者,看看小镇的江湖。
小镇春天
江西日报记者 朱华 邱辉强
【备忘录】
微型元件,是指电子产品和精密设备中的微型五金零配件,从手机、眼镜、无人机到卫星、光纤网络等,都有它默默支撑。
依托多年的发展基础和及时的转型升级,今年以来,鹰潭市余江区锦江镇的微型(精密)元件产业在地方政府大力扶持下,摆脱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呈现逆势飘红的良好态势。前三季度,锦江镇实现工业总产值8.8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12亿元,同比可达20%左右的增长率。
工业小镇,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就业。锦江镇是典型的工业小镇。
依托余江手表元件厂的产业启蒙和人才培养,致力于微型元件加工。早在上世纪末,这里已是“百家企业、四千设备、五千工人、万种产品、千万税收、亿元产值”,成为全国三大微型元件生产基地之一。
红火的发展,也暗藏着危机。乡镇特色的产业体系,发展的天花板触手可及。龙头企业少,产业链不完善,创业者小富即安的心态,产品附加值低、研发能力不强,无一不是发展的掣肘。
是顺势滑下?还是逆势拼搏?锦江镇选择了后者,从2019年起,开始了艰难的转型升级之路。从“微”到“精”,从跟着订单跑到让订单追着跑,两年来,全镇微型元件行业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活力与动力。特别是经受了这次疫情大考,瑞源、澳翔、恒欣等领军企业脱颖而出,不但没有出现危机,反而危中寻机、危中育机,进一步巩固了产业基础、奠定了产业地位。
工业小镇,正迎来第二个发展的春天。
“领头羊”的转型之路:“只有做‘精’才有出路”
【背景板】
1996年,因为经营不善,曾经一度红火的集体企业余江手表元件厂倒闭,200多名产业工人和技术骨干不得不自谋出路。
一个企业倒下了,一堆创业火种却燃烧起来。之后的几年里,几十家民营微型元件企业在锦江镇有如燎原之势发展起来。2004年,当地政府因势利导,建立了锦江镇微型元件产业基地,吸引在外闯荡的锦江人回乡办厂,一个乡镇级的微型元件产业集群初步成型。
2010年之后,锦江微型元件行业遭遇发展瓶颈——一些创业者观念落后、小富即安,大部分企业年产值停留在几百万元区间,发展普遍面临同质化、恶性竞争。
近年来,当地政府顺应市场发展重新定位,通过建立行业协会解决融资难等发展痛点,实现从无序竞争到整合资源抱团发展,通过以大带小、订单共享、建科研平台等形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故事】
老厂房里半自动车床轰鸣,一批批沾满机油的微型元件被生产出来;无尘组装车间里静悄悄,一个个光纤传感器通过高科技设备完成测试、质检……在位于锦江镇微型元件产业园的龙头企业——江西瑞源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新旧两种生产工艺、传统和高精尖产品并存,鲜明的对比让人直观感受到20多年来的产业变迁。在这里,一场转型升级之战已悄然打响。
“现在传统产能还占六成,到明年我们的高精尖产品占比就要超过一半了。”瑞源公司总经理徐俊向记者介绍,今年疫情对该公司负面影响有限,经营形势实际上比去年同期更好。瑞源之所以能实现逆势增长,关键在于近年来转型升级的成功——该公司先后进入光通信、航天、智能制造、医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成为国内相关行业领军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从而让企业搭上了新基建的快车。
在锦江镇的精密制造产业大军中,瑞源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拥有5大厂区、上千台机床,建立了成熟的海外销售网络,如今,已是公认的“领头羊”。
2007年,在行业内摸爬滚打了11年的瑞源公司抓住机会,成为富士康公司的微型元件供应商。然而,大量的订单到来,却让瑞源公司董事长徐晓明感受到了“幸福的烦恼”——微型元件市场波动大,订单多的时候忙不赢,扩大产能后却又担心“吃不饱”。
怎么办?“停留在‘微’的层次没有出路,只有做‘精’才有出路。”这是徐晓明得出的结论。瑞源公司的转型重任,则落在了企业第二代领导者徐俊的身上。
“最初下定决心转型,其实是为了争口气。”徐俊给记者讲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2014年他参加了全球最大的工业展会——德国汉诺威工业展,发现欧美客商看到中国企业展台往往“溜着边走”,对他的产品看都不看,这种冷遇和轻视让他深受刺激。后来,在零距离参观欧美和日本先进企业后,他感受到自己的差距,也树立了向产业链顶层发起冲击的雄心。
“要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做高端产品,让客户和订单追着我们跑。”虽然很多人不理解,但徐俊却踏踏实实开始做了起来。
通过高薪聘请技术人才,瑞源公司成立了多个研发团队,制定高精尖产品发展路线图,新技术“点亮”一个就发展一个。几年下来,物联网传感器、芯片探针、电磁阀、人工牙龈等一个个业界领先的创新项目在瑞源先后孵化出炉,获得4项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
在瑞源公司展厅记者看到,一个蚂蚁大小的芯片,通过光组件集成后,就成为华为5G设备模块的核心。瑞源公司不但结合精密制造技术给行业提供解决方案,还创造性地将芯片切割从圆形改造为方形。据测算,大规模推广应用该技术后,不但提高了5G模块的可靠性,一年还可为我国芯片进口节省5亿元。
做全球领先的高精尖制造专家,这是瑞源公司4年前提出的发展目标,如今正一步步从梦想走向现实。
“无中生有”的产业链:“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
【背景板】
在锦江镇的精密制造产业群中,澳翔光电仪器有限公司的存在颇为特别。其主打产品不是当地传统的微型元件,而是望远镜——这是江西以前极少有企业涉足的领域。
1997年,刚刚初中毕业的刘志刚只身到浙江义乌闯荡。2000年,他和姐姐刘志花一起创业,在义乌办起望远镜组装厂。2004年,在余江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下,刘志刚带着企业回归老家锦江镇。经过10多年的发展,如今澳翔光电已成为国内望远镜行业的制造专家,同时还在余江“无中生有”发展出一条全新的产业链。
如今,澳翔年产望远镜已达100万台。2015年,公司建立了自己的设计团队,5G智能望远镜等新型高科技产品研发上市,开始向高端精密制造全面发力转型。
【故事】
“中国市场上每卖出10台望远镜,就有4台是我们生产的。”澳翔光电总经理刘志花自豪地告诉记者,“公司能有现在的成功,关键就是一直专注望远镜生产,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
这种专注和执着,是澳翔光电引以为豪的特质。20年来,澳翔光电始终心无旁骛,坚持把望远镜生产作为主业,企业盈利大都追加投入到购买新设备和新厂房建设中。
澳翔光电落户锦江镇时,望远镜产业链在江西还是一个空白。2008年,澳翔光电将义乌工厂整体搬迁、扎根锦江镇后,余江将其作为龙头企业扶持,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招商。近年来,远腾、美菱、畅明、振翔等上游供应企业和望远镜生产商纷纷落户余江,和澳翔光电做起了邻居。
“供应商搬到余江来,一箱货可以节省15元运费,可以说是双赢。”刘志花说,现在生产望远镜的主要配件光学件、精工件、镜片、外壳等本地都有供应,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澳翔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多年如一的专注,也在于“两条腿走路”的灵活。外贸和内销并重,线上和线下并重,直营品牌和代工并重,是公司的发展策略。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短时间内大量国外客户要求暂停订单发货,当时就有些发懵。”澳翔光电的销售主管李水芳说,因为外贸的利润高、回款快,澳翔以前一直把发展重点放在国际市场上。疫情发生后,澳翔光电做好了出口长期中断的最坏打算,营销部门加班加点联系国内市场潜在客户,同时发展线上渠道保障销售畅通。
令人欣慰的是,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凭借着深耕行业多年的影响力,澳翔光电很快渡过了困难期,公司订单不稳定、产品库存堆积过多的问题迎刃而解。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产销量已经明显超过去年同期。
“这次疫情也给我们上了一课,双循环发展的理念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刘志花说,过于依赖外贸和传统渠道销售,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市场的变化也给企业带来了转型的新契机。今年,澳翔光电增加了国内电商客户20多家,产品内销比例已上升到70%。
尽管已经在国内望远镜行业做到了行业前列,但是澳翔光电仍然没有停下转型升级的脚步。由于市场前景看好,产品供不应求,澳翔光电去年启动了创办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3万平方米可视化工厂,投产后年产值有望从现在的9000万元跃升至3亿元。这其中,余江区政府大力支持和协调,提供1500万元的无息产业基金贷款。
“没有澳翔的落户,余江很难打造新的产业链;没有地方政府的倾力支持,澳翔也不会发展得这么好这么快。”在刘志花看来,澳翔光电的成功,就是一个地区与企业互相成就的极佳例证。
小作坊做成大产业: 技工月赚2万元很平常
【背景板】
“紧急招聘:看机员4名,数控师傅3名,机修工钳工2名……”行走在锦江镇工业园区,几乎每家工厂门口都张贴着招工公告。今年3月复工复产以来,市场逐步回暖,企业都进入满负荷生产,缺工现象成了普遍问题。让人欣喜的是,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走进工厂,很多余江青年从沿海地区返乡后就留在了家乡。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微型元件不但让一批创业者先富起来,也解决了本地大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说起锦江镇的发展,该镇党委书记张振华深有感触。如今,在锦江镇,产业工人规模达到5000人,普工平均月薪超4000元,技工月赚2万元很平常。
【故事】
在立发精密公司,伴随着机床的轰鸣,“85后”技术骨干桂干正聚精会神地操作机器。
2004年,桂干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后,一直在江苏苏州务工,月薪不过5000多元。4年前,为了照顾家人,桂干决定返乡就业。他从学徒做起,如今一个人负责8台机器,月薪可达12000元。凭着这份可观的收入,桂干今年住进了新房,还买了一辆新车。
对于锦江镇当地的一些困难户来说,进企业务工是脱贫增收的最好选择。51岁的余细花是锦江镇团湖村精准扶贫对象,丈夫不幸罹患肝癌,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在读书。2013年,澳翔光电了解她的情况后,聘用她在喷漆车间负责摆盘、检测等轻便工作。“不用干重活,缴纳五险一金,离家也近,我很满意。”余细花微笑着告诉记者,这份稳定的工作重新燃起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锦江镇的资深技工群体中,熊向东是公认的代表人物。他在瑞源公司一待就是20多年,在他的设计、管理下,公司先后自主研发了自动化倒角机、自动供牙机等多台设备,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技术创新不是想出来的,是在实践中‘磨’出来的。”熊向东说,企业现在最缺的是高级技工,而培养一个优秀的操作工至少需要3至5年时间,政府和企业都应该制定激励机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多年来,一批批锦江农民从田间地头来到工厂流水线,把小作坊做成了大产业,把锦江镇打造成为江西乡镇工业的发展典范。如今,锦江已经进入精密制造时代,这些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也将成为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
专家点评
贪大求全不如 深耕“专精特新”
江西财大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邢小明
在锦江镇,瑞源公司等企业独辟蹊径,选择了高技术含量的细分市场,通过专业化和创新能力在本领域取得优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占据产业链高端,从而具备持续发展能力。
当前,社会分工更加细化,专业化要求也愈来愈高,想要在多个领域全面发力变得更加艰难。中小企业发展不必贪大求全,而应该力求做专、做精、做特、做新,力争成为产业细分市场领域的领导者,这也是很多百年老店的成功之道。
在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进程中,政府部门要更多地引导和服务企业深耕“专精特新”。这也是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根本路径,更是实现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是要引导中小企业在开发新产品、应用新工艺、发展新业态上下功夫,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要注重运用资本市场拓宽融资路子,善于运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为企业快速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是要强化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着力提高行政执行效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发展的各项成本,增强中小企业发展信心。
记者手记
催生出更多的“瑞源”
在锦江镇采访,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全民创业激情和澎湃的动力,更被无处不在的工匠精神所打动。
历经20多年发展,锦江微型元件产业从突飞猛进到遭遇瓶颈,再到现在的重新定位、转型升级,可以说是我省乡镇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样本。其中,尤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龙头企业瑞源公司的转型升级之路。
微型元件企业这么多,为什么率先突围的是瑞源?这是因为企业两代领军者有雄心、有远见、有想法,有着振兴民族工业的情怀和走上行业巅峰的梦想。所以,在市场机遇和政府扶持的共同作用下,有了今日的成功。
转型升级是一场自我革命,搞科技创新、实现自我造血是一场见效慢而风险高的持久战。要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不仅需要企业家们自身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更需要政府部门有针对性地扶持和引导。政府不仅要做好服务员,还要当好创业领航员和产业发展设计师。只有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才能帮助企业在转型升级上走对路。
在采访中,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行业协会的成立,产业资源整合步伐加快,当地已经迈出从“微”到“精”的关键性一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未来的锦江镇一定还会催生出更多的“瑞源”。
决战四季度,夺取双胜利
一起为江西加油点赞!!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不去北上广深,小镇青年如何才能有华丽丽的春天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