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南京都市圈的成立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众说纷纭,最尴尬的合肥、最幸福的南京、最无奈的杭州等说法是百花齐现。
南京都市圈真正的不同之处在于哪里?跟武汉、长沙等城市群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南京有了名分,横跨苏皖两省的名分。
2003年江苏省批覆了《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那时候的南京都市圈就已经包括了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等城市,但是这时候南京都市圈只有江苏在推动,安徽则是在企图多点发展,全面开花,皖江城市群跟合肥寄托了安徽所有的发展希望。安徽某位副省长到芜湖考察的时候就批评芜湖发展过慢,“既然省里没有太多的资源分给芜湖,那么芜湖等城市就应该寻求跟周边大城市的产业互补、互相合作”。至今,南京正式跨入安徽的经济版图。
2011年,安徽强省会战略正式实施,省里资源开始向合肥倾斜,其余城市能分到的资源自然更加有限,南京就是在这一阶段逐步扩大了对芜湖、马鞍山等城市的影响力。
江苏省批覆的南京都市圈自然不能让安徽去全力配合,但安徽又不是不配合,滁州跟马鞍山的地铁项目就证明了安徽省府是支持这些城市主动靠拢南京的。时间点的把我是很重要的,不能在合肥跟安徽过于弱小的时候全力配合,也不能让安徽只是自己埋头发展,对身旁的南京置之不理。
如果在合肥尚未羽翼丰满的时候同意让南京全面西进,那么合肥的发展会更加艰难,因为南京会跟合肥直接展开全方位的竞争,并且本土作战的合肥也有着极大的概率落于下风。
如果想等到合肥足够强盛之后再让马鞍山、滁州等城市对接南京,那显然会耽误这些地级市的影响。
南京代表的不仅仅是南京,南京代表的是江苏,合肥代表的是安徽。滁州等城市可以跟南京接触甚至承接大量产业园,但是合肥不行,当然,合肥走的也不是承接产业转移的路线,合肥的发展更倾向于自我内生动力的培养。
南京都市圈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都知道南京的地理位置尴尬,南京地处江苏边缘,一直以来对于江苏整体的辐射能力都有限,尤其是苏南地区长时间作为上海经济腹地的情况下,南京能够直接影响到的城市也只有扬州、泰州、镇江、淮安等几个省内城市。在三面被安徽包围的情况下,南京跟安徽滁州、马鞍山、宣城等城市交流密切是不可避免的。
南京都市圈得到发改委的批覆最主要的红利就是在很大程度上破除了苏皖两省的行政壁垒,之前“羞羞答答”的接触完全可以正式公开化。南京都市圈的正式成立意味着南京可以名正言顺地聚集都市圈内城市的人才资源,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南京的产业结构。人才跟需求是催生产业升级的根本。
一个成熟的都市圈无论是人才、产业、交通都呈现放射性的发展布局,最顶尖的人才跟产业最大可能性的落户地就是南京,伴随南京产业升级的同时也会一批批的产业向周围城市迁徙,这是都市圈发展的必然。所以芜湖、马鞍山、滁州、淮安、扬州这些城市不仅仅要做好承接南京以后的产业外溢,更要把自我的内生动力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因为本土的优秀企业有了更好的选择,这对于圈内城市的营商环境的提升也会是个直接的动力所在。
交通的便利会直接提升商业的繁荣度,地铁、城际铁路都在此范畴,老百姓不会在意在哪花钱,他们只在意钱花的是不是很方便。滁州、马鞍山的地铁跟南京相连固然会导致两者的消费人群外流,但是更会直接带动地铁沿线的商业繁荣,也会直接让这两个城市进入投资者的眼中,交通便利、工作方便、房价偏低的地方有谁不喜欢呢?
南京如果可以直接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尤其的邻省城市发展,那么这个意义是重大的。因为我国还有着更多跟南京都市圈类似的存在:长春跟哈尔滨、武汉跟信阳、九江、重庆跟宜昌、恩施、甚至广东跟广西、湖南都可以借鉴南京都市圈的成功经验,这是一次探索,也是南京的一次考验。
其实我也不知道合肥有什么尴尬的地方,仅仅是因为南京都市圈把安徽城市包含在内就显得合肥无能了么?如果是这种想法,那也未免太小儿科了。
安徽作为欠发达省份,至今仍然未能实现财政自给自足,省内也只有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等城市可以做到财政盈余,其中合肥跟芜湖的财政盈余都超过百亿,省内大多数城市依然需要省府年年输血。发挥每个城市的地缘优势是因地制宜,如果皖江城市可以率先实现财政自给自足并且支援皖北城市,那么安徽的发展速度绝对会更上一个台阶。
南京都市圈的正式成立时间本来就很巧妙。
1:合肥GDP破万亿,进入前20强城市。
2:安徽GDP即将进入前十。
3:南京GDP进入前十强城市。
4:苏皖两省十四五规划新鲜出炉。
前文也说了,南京正式跨入安徽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太早会阻碍合肥发展,直接导致安徽沦陷,太晚也会耽误安徽发展。合肥GDP破万亿就是一个很明确的分水岭,合肥具备跟南京的竞争资本,不会因为南京坐实“徽京”的称呼而一蹶不振,也不会导致安徽沿江城市的发展滞后。
长三角需要的不是新一线的南京,而是一线的南京!
长三角作为我国地域最辽阔、经济总量最高的城市群,也是我国唯一一座世界级的城市群,长三角很强,城市群内仅万亿城市就有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合肥跟南通,经济实力可以说是傲视全国,但是相对于我国的另一发展极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存在一个很明显的弱点,那就是头部城市够强,但是颈部城市不够强势。
粤港澳大湾区有广州、深圳、香港三座一线城市,但长三角仅仅只有上海一个,第二名的苏州相距广州的深圳的距离依然巨大,在我国经济粗狂增长的年代苏州都没能超越深圳,以后的苏州再想追上深圳跟广州基本已经不可能。
能够有机会追赶广州、深圳的城市在长三角只有三个副中心城市,南京、杭州跟合肥。
在长三角内部势力划分中,上海对南京表现出了足够尊敬,上海都市圈到达常州之后就戛然而止,既维护了自己的传统经济腹地又给南京留下了相对充裕的缓冲空间,除了盐城,上海没有正式进入江淮地区,江淮地区仍然留给了南京。南京的任务就是整合江淮地区的城市群,进一步推动南京的城市能级上升。
南京需要的是国家中心城市么?其实不是,南京需要的是成为一线城市。
南京都市圈是个先行者,因为南京都市圈足够成熟也基本磨合完毕,紧跟而来的极有可能是跨省的杭州都市圈。
不仅仅是南京需要成为一线城市,江苏也需要一个一线城市,南京接下来要争取的只有两个目标:
1:成为一线城市。
2:成为国家科学中心城市。
一是为了提高整个长三角跟江苏的竞争力,二是为了更好的形成创新产业集群,也是为了提高长三角跟江苏的竞争力。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南京都市圈的正式成立,上海、南京、合肥、江苏安徽都是赢家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