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20年底的靠档计息类存款、互联网存款整治之后,监管部门继续把监管重点放在了异地存款上面,目前央行已经提出要加强异地存款管理工作,督促地方法人银行回归服务当地的本源,不得以各种方式开办异地存款。
这也透露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不仅对地方性中小银行影响深远,而且对广大储户选择存款机构也提出更高要求。有专家预测,未来甚至不排除将异地存款纳入央行的MPA考核以及金融机构稳健性评估、制定异地存款压降计划等等。
那么有人会问:到底哪些属于异地存款?对储户有何影响呢?请往下看:
首先,关于“异地存款”目前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
在2020年10月份,央行发布了《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区域性商业银行应当在住所地范围内依法开展经营活动,未经批准,不得跨区域展业”,但是其中并没有明确表示到底哪些机构属于异地经营。
举个例子,上海银行属于城商行一类,但是其业务范围涵盖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主要经济圈,若按照城商行的定位职能来看,是否应该仅仅在上海市的范围内开展业务经营活动呢?
因此,目前来看监管部门仅仅是针对异地存款这一属性的负债业务进行明确,但未进一步说明具体的实施细则。
其次,对储户而言,未来要更加注意甄别存款性质和机构属性。
如今银行机构“多如牛毛”,除了六大国有银行之外,目前全国还有各类城商行、股份制银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外资银行等4000余家,对于很多储户而言非常难以分辨银行的“好坏”。
而且,银行破产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距离我们最近的案例就是2020年破产清算的包商银行,好在监管部门及时接管,顺利完成了资产清算和存款兑付,保障了全部个人储户的利益。不过机构类客户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包商银行当时宣布其发行的65亿元二级资本债全部减记,意味着很多机构类客户的资金“打了水漂”。
同理,监管部门喊停异地存款也是为了规范一些中小银行的经营行为,帮助降低银行的揽储成本,防止出现较大的系统性风险,归根结底还是保护储户的利益。
最后,还是要一分为二看待问题。
一方面,异地存款本身就是“不合规”的一项业务,但是目前细则没有披露,仍然存在许多需要商榷的地方,对于城商行等地方性银行而言,业务拓展空间受限,未来或许进一步聚集社区银行建设,深耕本地市场。另一方面,储户的存款本身就已经投保了存款保险,倘若异地存款的银行真的破产,储户也可以获得赔付。所以喊停异地存款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将会更加显著。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央行宣布决定,异地存款也要消失了,对储户有何影响?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