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居于中国最边远的大西北,它幅员辽阔、它地广人稀、它丰富的物产却吸引了很多的温州人前来生存经营。
李松才,就是一个自高中毕业就独身一人到新疆闯天下的温州人。经过十多年的拼搏、奋斗,李松才在北疆地区就已拥有6个轧花厂,年产已超过2亿元,成为了新疆地区赫赫有名的棉花大王。
1990年,李松才高中刚毕业,就凭着一种强烈的创业激情,只身一人来到地处边缘、幅员辽阔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概括李松才在新疆的经历,大致有三个大的转折:
首先,第一个成功进驻“新疆”之人。在那时的新疆,规模最大、品位最高、信誉最好的商厦就是当时的新疆百货大厦,李松才认准了“新百”的黄金地段柜台的承包权。于是,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他找到了“新百”的总经理,说明了自己的要求,也许是被面前这个温州青年的勇气所打动,从来没有私人承包柜台经营的“新百”居然为他破例了一次。此后,顺利租到柜台的李松才,在“新百”经营起了皮鞋和服装,当年就获利丰厚,为他在新疆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创办新疆地区第一家民营轧花厂。20世纪的90年代,新疆的棉花渐渐成为抢手货,于是,不少的温州人先后来到新疆通过收购或者贩卖棉花发了大财。商业嗅觉敏锐的李松才也不会放过这样的发财良机,于是,在1995年,凭借自己几年来在新疆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他率先在新疆盛产棉花的乌苏市头台乡创办第一家民营轧花厂,因为经营得当,又取得了圆满成功。就这样,李松才很快就成了当地的一个显赫人物。
最后,历经挫折,最终选定立足棉花,做大、做强。
其实,很少有人在事业上一帆风顺,李松才也不例外,从承包柜台到办轧花厂,李松才的事业一步步壮大起来。这时一心想要做大事的李松才要想扩大经营规模、拓展经营范围,于是1998年他卖掉了轧花厂转向服装品牌连锁经营。也许是求胜心切,李松才的决策有些草率,管理上也存在问题,结果服装经营全面失败,血本无归。此时的李松才,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痛定思痛之后,决定重操旧业,将目标立足在棉花产业上。利用自己在新疆的资源优势,李松才重返江湖,2001年组建了新疆康瑞棉花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杀了一个漂亮的回马枪。从此,李松才踏踏实实地将自己的产业定位在新疆的棉花上,希望在新疆自治区政府提出的发展“一黑(石油)一白(棉化)一红(西红柿)”产业王牌中,占据“一白”的独特优势,截止到2005年,李松才的康瑞棉花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己在乌苏、博乐、精河等县市发展了6家轧花厂,业务遍及整个北疆地区。
在今后的发展思路上,李松才说要咬定棉纺不放松,要在棉花产业里做大自己的企业。因为棉花是人类永恒的、不可或缺的产业,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棉织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再从国内棉花供给市场来看,全国每年对棉花的需求量是850万吨,国内自产棉花约550万吨,其中300多万吨只能靠进口来补缺,因此棉花还是我国的短缺产业。更何况有新疆和家乡政府对民营企业创业的鼓励与关心,故而在新疆轧棉花的前景必将是一片灿烂的艳阳天。
事业有成的李松才,还有一颗相当平和的心态。在外创业多年,对人生的看法相当豁达。他深谙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将健康的体魄放在创业的第一位。其次是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他说如果一个人的家庭纠纷不断,干任何事都是味同嚼蜡,生活将毫无意义。第三还要有一颗平衡心,创业无止境,一切不能强求,顺自然规律发展,决不能走违法违纪的经营门道。
他还诙谐地说,当到四十不惑之年就放手不干了,到时去世界各地领略美好的风光,增长见识,开拓眼界。确实,年纪轻轻的李松才有如此的睿智,对人生有如此深刻的认识,让人仿佛觉得他是一位历经沧桑的哲人。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李松才咬定棉纺不放松,成功在棉花产业里做大了自己的企业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