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财经 中国电力报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开新局  谱新篇

发电周刊编辑部

新春,新的春天,盘点我们的发电事业,祝福我们的美丽中国!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打破生活的平静,逆行出征抗疫一线、复工复产发电供暖、日夜鏖战工程基建……我们共同走过了那些艰难时刻,迎来了新的希望与光亮。

这一年,火电、水电、风电、核电、光伏及生物质发电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再创佳绩,我们也更加自信于世界第一电力生产大国的冲天气概和豪情满怀,我们也更加听到全国成千上万发电企业发电机转子日夜繁忙的心跳律动和呼吸节奏,更加听到我国发电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清洁之路转身绿色电力的铿锵节拍和美好图景。

那纵横四海的铁塔银线,那日夜奔忙的机组厂房,那殚精竭虑的发电工人,那是我们心中最美的云彩。

序启新春,盛启华章。碳达峰、碳中和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许以愿景迈进新的征程。

“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开局。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惟有奋斗,行稳致远。

新的一年,让我们携手并肩,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开新局,谱新篇!

策划:冯义军 统筹:邹春蕾

执行:冯义军 邹春蕾 孙岩辉 许盼 邓卓昆 肖紫烨 王琳 李冬梅 李胜永 白明琴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 杨昆

庚子年脚步渐渐远去,辛丑年钟声响彻天涯,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电力人启航新征程。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回首2020年,我们执着坚守、砥砺奋进。

这一年,电力人打造疫情防控电力生命线,3天3夜为雷神山通电、5天5夜为火神山通电、37小时为武汉最大方舱医院通电,减免电费595亿元……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这一年,电力人筑牢脱贫攻坚电力保障线,“三区三州”、抵边村寨农网改造升级全面完成,实现农村、贫困地区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这一年,电力人绘就绿色发展电力风景线,截至2020年底,全国电力装机容量22.0亿千瓦,其中煤电占比49.1%,历史性降至50%以下;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44.8%,“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13.1%,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30·60”目标,为电力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团结广大会员单位,奋发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构建以电为中心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玉鼠辞旧岁,金牛迎新春。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祝全国电力人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理事长 张野

2020年,广大水电单位和干部职工共克时艰、砥砺奋进,我国水电事业继续保持健康有序发展:“国之重器”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乌东德、丰满重建工程、大藤峡、加查、金沙、绩溪抽蓄等一批电站投产;卡拉水电站及一批抽水蓄能项目获核准或有序建设;青豫直流、昆柳龙直流等输送水电清洁能源的特高压线路投产送电……截至2020年底,我国水电总装机已达3.7亿千瓦、年发电量1.36万亿千瓦时,屡创新高并继续领跑全球。

2020年,水电学会组织为《长江保护法》《能源法》建言并受采纳,庄重简朴纪念学会成立40周年,大力推进“世界一流学会建设”,召开水库大坝和水电站智能建造与运行学术交流会,推进团体标准制定工作,评定水力发电科技奖、潘家铮奖、英才奖,推进中国水电科技博物馆建设,组织编撰《中国电力工业史-水电卷》……2021年,学会将不忘初心担使命、奋楫扬帆启新程,团结凝聚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用汗水浇灌梦想、以实干笃定前行,努力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为推动水电清洁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核能发电分会主任委员 汪映荣

牛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我代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核能发电分会给核电行业的同仁们拜年了,祝大家新年好!

2020年,“30·60”目标的提出,对核电及新能源来说是一剂催化剂,将大大促进核电向核能转变。

2020年,我国共有两台核电机组并网发电,分别是田湾核电5号机组和福清5号机组(华龙一号);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49台(不含中国台湾地区核电),装机容量为5103万千瓦;2020年,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3662.43亿千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4.94%。

2020年,国务院核准了两个项目四台核电机组,分别是中广核集团浙江三澳核电、华能集团海南昌江二期核电。我国核电在建规模达到16台机组,总装机容量1736.9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一。

2020年,核电向核能发展取得突破进展,核能供暖实现突破,山东海阳市居民用上了核蒸汽,标志着核能供暖走向了商业化。小型化反应堆的市场化开发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小堆供暖正在积极推进。

2020年,核电人在困难中前行,防疫生产两手抓,没有发生INES 2级及以上事件,安全质量可控再控。

新的一年,我们预祝中国核电积极有序健康发展,依据规划推动核电发展走稳走好,为实现“30·60”目标贡献核动力。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能源研究会

副秘书长、节能减排中心主任 王凡

中国向世界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将带来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只有以理念创新、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来驱动能源革命,才能保证或提前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要真正把节能放在突出位置。节能是实现“碳中和”最重要、最经济的手段。呼吁设立节能归口管理部门。人人都要强化节能意识,把节能贯穿到各行各业,落实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应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工业、交通、建筑等终端用能部门推广应用具有革命性的低碳技术。

要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结构转型。高效开采煤层气,推进煤炭安全智能绿色开发利用。加快对现有燃煤机组改造,特别是亚临界机组的升温改造。推动页岩气规模开发,加快对可燃冰开采、利用的研究。大力发展核电,使之成为电力的一支方面军。

规模开发利用超级芦竹,将会是一场划时代的能源革命,芦竹产量大、不占耕地,气候及土壤适应性强,可通过绝氧气化直接生成氢气、甲烷和生物质。我国边际土地、湿地、盐碱地约50亿亩,可部分用来种植芦竹,就地转化利用。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火电分会会长 王彤音

截至2020年末,我国火电装机达到12.5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我国火力发电事业正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世界单机容量最高燃煤发电机组、世界首例汽轮机全高位布置发电工程、世界首例六缸六排气百万千瓦发电工程相继投产,我国首台完全自主研发50兆瓦重型燃机实现满负荷运行,全国超8亿千瓦煤电机组达到超低排放标准,标志着我国火电由量的飞跃转向质的提升,中国火电已成为国家耀眼名片中的亮点。

我国已向世界庄严承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这是时代赋予能源行业的新命题。置身于历史的转折点,火电行业必须以更大勇气迎接新挑战、创造新机遇、承接新使命。火电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推进产业全面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继续发挥电力安全保障“压舱石”作用,不断推进灵活、低碳、高效发展,探索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2021年,中电联火电分会将立足行业、服务企业,充分发挥行业引领和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我国火电事业在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中展现作为,在履行“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中体现担当,为推动火电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新的一年,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祝愿电力事业蓬勃发展,祝愿大家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秦海岩

2020年,“30·60”目标确定,作为主力军,风电发展前景向好。

“十四五”时期,“三北”“中东南部”“海上”将是我国风电建设的三个主战场。“三北”地区风能资源储量大,风速高,度电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集中开发建设。开发与消纳并举,将是决定“三北”地区大规模开发的关键。一是要加大跨省区的联络线路建设,提高跨省区的电力交换交易能力和规模。二是要提高本地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比例,降低火电发电量。海上风电当下正值关键成长期,需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以保证合理的市场容量。希望沿海各省能高瞻远瞩,为海上风电发展提供合理支持。在中东南地区,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地区的风能、土地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风电,使之与乡村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紧密结合,走出一条让乡村更美丽、更富裕的发展之路。

加速从替代能源走向主力能源,促成“30·60”目标落地,是时代赋予风电的重大使命。全体风能人必须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让全人类早日步入美好新时代。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

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会长 郑朝晖

2020年对于生物质发电行业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以收定支”“竞争配置”“新老划段”“合理利用小时数”“补贴年限”“央地分担”“多元利用”“市场化”等各类规定文件陆续下发。同时,随着顶层设计逐步成熟,生物质发电行业也将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021年将是行业机遇之年。“30·60”目标确定,作为零碳能源的生物质能将迎来重大利好。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作为行业协会,要做好本职工作,完善行业标准,加强行业交流,促进行业自律,建立金融服务,积极推动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与生物质能行业同仁一道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在此,祝生物质能行业的朋友们新年好,牛年牛气冲天!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教授 毛健雄

“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煤电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应该首先放在煤电的“短板和弱项”,即对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约三分之一的低效率、高煤耗和灵活性不够的亚临界机组进行创新升级改造,把亚临界机组的性能提升到超超临界机组的水平,以大大降低煤耗,同时改造和大力提升其灵活性,以促进煤电对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支持。对现役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根据投产时间的不同和技术的差异,不同机组在效率和灵活性方面仍然存在可以提升的空间,因此,开发和采取不同的创新技术和措施对现役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进行升级改造仍然是可行的方向。

在此“十四五”开局之年和新春佳节到来之际,衷心祝愿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煤电,在全国煤电人的共同努力下,开拓进取,努力创新,在“十四五”期间,力争实现我国煤电“更低碳、更清洁和更灵活”的更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为促进我国电源结构的低碳转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上海申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冯伟忠

2020年,上海申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全套创新技术的申能安徽平山电厂二期135万千瓦高低位二次再热机组一次并网成功,纳入第一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与华润合作的曹妃甸100万千瓦一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项目额定工况下的机组供电煤耗达到263克/千瓦时,创造了新的纪录;华润徐州电厂32万千瓦亚临界机组高温及高效化改造后的煤耗比改造前降低35克/千瓦时,达到了超超临界水平,可实现20%~100%的大范围调峰。这一次次的超越、一个个的优质项目,为“十三五”收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新的一年,我们面临新的任务和使命。宏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未待扬鞭自奋蹄,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电力科技人将继续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肩负起煤电机组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的社会责任,以“细心、恒心、进取心和责任心”打造出一个个经典项目,树立起一座座创新丰碑。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龙净科杰环保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董事长 邓立锋

时序更替,新元肇启。挥别2020,喜迎2021。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龙净科杰向过去一年里为公司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员工,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公司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最真挚的祝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2020年,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国发电企业攻坚克难,仍然提质增效,朝着清洁低碳方向稳步迈进。在此背景下,作为煤电环保细分领域的废脱硝催化剂再生及资源化利用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迸发出庞大的潜力空间。经过多年耕耘,催化剂“想再生,找科杰”的口碑在行业打响,2020年龙净科杰取得了催化剂再生业务的历史最好成绩。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不畏艰险,昂首向前。中国“30·60”目标擎画未来蓝图,“十四五”即将起航,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步履愈加坚定,在新的一年里,龙净科杰将继续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身煤电环保事业,继续用科技赋能,着力打造“可靠再生、贴心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为煤电行业深度减排蓄力助航,为煤电“更低碳、更清洁”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向世界展现更快、更高、更强的“硬”实力。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策划:《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

编辑:于彤彤

校对:刘卓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中国电力报》发电周刊新春特刊丨开局2021 行稳致远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