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汽车业风云变幻,弱者没有发言权。
2月3日,华晨系股票迎来集体大爆发,其中华晨中国(HK:01114)午后短线飙升,一度涨超25%,逼近8港元,最后收涨13.52%;新晨动力(HK:01148)飙涨13.79%;金杯汽车(SH:600609)上涨10.12%封涨停;申华控股(SH:600653)收涨8.92%。
这突如其来的全面开花,与沸沸扬扬的一则收购消息有关。相关网络消息称,一汽集团计划以每股11港元(以2日收盘价6.36元核算,溢价70%)收购华晨中国股份,作价约72亿美元(约465亿元),并将其私有化。
3日盘后,华晨中国发布澄清公告,表示“并不知悉媒体报道所载资料的来源”,不过当日股价大涨已是石锤。
对此,汽车K线认为,某种程度上,一汽收购华晨中国股份,并不是没有可能性。
首先,作为一家地方性国有企业,华晨汽车集团陷入经营困境,被迫进入重整程序;而隔壁的一汽集团,2020年逆势盈利467亿元,远超上汽集团,具备吸收整合华晨的资金实力和地理便利。
所以,同为东北“车团”,手握重金的中国一汽,如果真能出手挽救落魄的华晨兄弟,“展现时代担当”,振兴东北汽车业,不啻为一段汽车业佳话。
其次,作为六大国有汽车集团中唯一没有整体上市的,一汽集团仍在奔跑冲刺。如果能够通过收购华晨中国加速进程,或通过其打开、扩宽资本融资渠道,对其也是有利的。
最后,对于华晨中国的利润来源华晨宝马,虽然华晨中国持股比例减少已板上钉钉,但仍是一笔可观利润。买华晨,难道不是看上了宝马?!
如今,大众汽车在中国有了自己控股的“亲儿子”——大众(安徽);奥迪与上汽合资,“生米煮成熟饭”;奥迪与一汽成立新能源公司,外方持股60%......不难看出,跨国汽车巨头正加深中国市场布局,同时谋取更多控制权。如果除了奥迪,一汽还能引入宝马,旗下两个豪华品牌的吸金能力不可小觑。
退一步讲,先将上百亿的股权转让金纳入腰包,对一汽也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更重要的是,走重组破产程序的华晨,也能将一些包袱扔掉,一汽得到的,可能会是一个优质的华晨。
有意思的是,2月4日,大和重申华晨中国“买入”评级,目标价9.7港元,认为在母企解除抵押股份合约后,华晨中国私有化或卖盘机会仍有可能;相信华晨中国易主对公司有利,尤其若售予另一家车厂,将有助其多用途及小巴业务重组。
不过话说回来,就连宝马都救不了的华晨,一汽就能盘活了?拿出一年的利润收购华晨中国,还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
首先,从经营业绩看,强烈依赖合资公司华晨宝马的华晨中国,是一颗“烫手山芋”。
《汽车K线》查阅华晨中国近十年财务数据发现,自2012年至今,华晨宝马对华晨中国的利润贡献率均超过100%。换句话说,这些年没有华晨宝马支撑,华晨中国将是连年亏损局面,能否保住上市资格恐怕都不好说。
据《汽车K线》统计,2010年至2019年10年间,华晨宝马已累计为上市公司贡献超400亿元利润。
其中2019年,华晨宝马为华晨中国贡献利润76.26亿元,2018年贡献62.44亿元,2017年贡献52.38亿元。
从最近的2020年中期报看,华晨中国净利润为40.45亿元,其中华晨宝马的净利润为43.83亿元,仍是“一手遮天”。
因此,华晨宝马股东双方完成股权变更的时候,恐怕就是华晨中国出现亏损的开始。届时,如果一汽集团将华晨中国纳入麾下,也就要为亏损买单了,所谓凡事有利必有弊。
其次,从品牌和技术方面看,除了面临华晨中国“严重缩水”的业绩,一汽还要解决华晨自身的“造血不足”,这才是最棘手的。虽与宝马合资多年,但宝马的品牌和技术并没有为华晨自主品牌的成长壮大带来多少裨益。
一定程度上,“躺赢”反而滋养了惰性。相比吉利、长城和长安等自主品牌,华晨中华显然落伍了。不过,一汽和徐留平既然能让“红旗”崛起,或许也有能力拯救“中华”呢?
车市风云变幻,弱者没有发言权!一汽收购华晨中国股份,宝能收购众泰临沂生产基地,吉利迈捷重整力帆……不论消息是否属实,汽车业残酷的变革整合都在加速进行着。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宝马都救不了的华晨,一汽能救活?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